綜觀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是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基礎,大膽吸收和借鑑西方經濟學中合理的科學成果於1982年建立發展起來的。它是運用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以及當代科學技術最新成果和方法,把總量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門現代系統科學意義上的經濟學

基本信息

簡介

綜觀經濟學概述正如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錢學森教授在給綜觀經濟學的創立者魏雙鳳的覆信中提出:“從系統學(系統科學的基礎理論)來看,巨觀經濟中觀經濟微觀經濟只不過是整個經濟系統中的三個層次結構,三門經濟學各自專門研究一個層次。這樣您的綜觀經濟學也就成為現代系統科學意義上的經濟學了”(原載《科技導報》1986年第三期)。所以它既是從縱向方面研究微觀經濟與巨觀經濟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從整體上研究經濟問題;又是從橫向方面研究客觀事物自然的、技術的、社會的、經濟的諸因素相結合,運用綜合分析方法,對客觀經濟現象進行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研究,縱橫有機結合,從中找出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以達到提高綜觀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生產力更大發展的目的。
由於綜觀經濟學的建立和發展,提出了綜觀觀點、綜觀方法、綜觀調控、綜觀管理、綜觀效益、綜觀人才等新概念,使經濟學從過去的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兩門體系,進而發展到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綜觀經濟學三門體系。正如新華社廣東分社記者所報導的:“綜觀經濟學的創立,解決了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的一些難題和弊端,標誌著國際上經濟學從兩門體系發展到三門體系,是我國經濟理論上一項具有獨創性的研究成果”(見《廣州日報》1996?1?19)。正是由於綜觀經濟學的創立,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繁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馬洪教授指出:“發展綜觀經濟理論,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見《綜觀經濟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在當前世界經濟日益走向區域化、集團化、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綜觀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特別是它所強調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實踐性、多元性和綜觀調控,其核心是提高綜觀經濟效益,加快發展社會生產力,將成為新世紀分析研究經濟問題的主要理論和方法,成為新世紀經濟學科的主要論點,成為化解當前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矛盾的一種嶄新的理論和方法。正如《人民日報》發表的《綜觀經濟學簡評》一文指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中存在著公平與效益等矛盾,長期困擾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綜觀經濟學為如何化解這些矛盾提供了新思路”。(1996.12.14)綜觀經濟學是一門新創建的學科,還有待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

經濟學發展歷史

經濟學的發展,從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分裂出兩大主流派:一派是以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它從生產、流通到分配,從微觀到巨觀,在系統解剖“商品——貨幣——資本”的演變過程中,一步一步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和發展規律,為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另一派是西方經濟學,它又先後為兩派,一派是以馬歇爾為代表的個體經濟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出版到 20世紀20年代是自由放任經濟理論、個體經濟學學風流行和統治的時期;另一派是以凱恩斯為代表的總量經濟學,從1936年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貨幣通論》出版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政府干預經濟理論、總量經濟學學風盛行的時期。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了綜觀經濟學的開創和發展時期。由魏雙鳳教授創建的綜觀經濟學繼承了經濟學發展的優秀傳統,它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基礎,大膽吸收和借鑑西方經濟學中合理的科學成果,是將個體經濟學與總量經濟學有機地結合的一門現代系統科學意義上的經濟學。它既是從縱向方面研究微觀經濟與巨觀經濟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從整體上研究經濟問題;又是從橫向方面研究客觀事物自然的、技術的、社會的、經濟的諸因素相互結合上,運用綜合分析方法,對客觀經濟現象進行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研究。縱橫有機結合,從中找出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以達到提高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相統一的綜觀效益,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更大發展,以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目的。

綜觀經濟學的重要性

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急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相互依賴性越來越強。與此同時,以知識資源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知識經濟是一種基於最新科技和人類知識精華的經濟形態,它是以不斷創新的知識為主要基礎的一種知識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經濟形態。世界新技術革命正在蓬勃發展,知識提供的生產率將成為決定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競爭地位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有一種能夠適應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的經濟理論作指導,而這種新的經濟理論就是綜觀經濟學。只有運用綜觀經濟學理論提出的綜觀觀點和綜觀方法,才能綜觀和預測全球經濟發展的態勢,才能總攪全局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嚴峻挑戰。

現代經濟管理髮展的需要

現代企業,尤其是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形式組建起來的企業集團,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從微觀經濟管理角度來說,涉及到生產、成本、銷售、技術、財務、人事等的管理問題;涉及到產品、資產、房地產、金融、無形資產等形態的資本營運管理問題;涉及到產品、質量、市場、科技、投資、商標、人才等各種發展戰略的管理問題。從巨觀經濟管理角度來說,涉及到科研、開發、生產、資金、技術、土地、資源、人才、勞動力、市場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涉及到地區、產業、行業之問的相互關係問題;涉及到經濟發展與人口、社會、資源、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涉及到對外貿易、跨國經營、國際市場、國際風險等等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現代經濟管理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管理系統,沒有綜觀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指導是難於搞好的。因此,必須在綜觀經濟學的指導下,把巨觀管理與微觀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綜觀管理與知識化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創我國現代經濟管理的新時代,適應21世紀國內外形勢和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

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需要

要真正實現這兩個根本性轉變,一方面必須充分運用綜觀經濟理論中微觀經濟與巨觀經濟相結合的原理,把市場機制與巨觀調控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特別是發揮市場在國家巨觀政策指導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的作用,以激發經濟活力,又要對市場加以正確的指導和調控,充分發揮國家對經濟發展的調控作用,實現經濟總量平衡和結構最佳化,加速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另一方面必須充分運用綜觀經濟學理論中經濟與科技相統一的原理,大力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科學技術,加速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因此,只有運用綜觀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把巨觀與微觀、經濟與科技結合起來,實行綜觀調控,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長遠目標的需要,促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的實現,使我國的國民經濟真正轉到質量效益型的軌道上來。

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綜觀經濟學是根據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維提出來的,是經濟學上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它糾正了斯密的自由放任個體經濟學和凱思斯的政府干預總量經濟學都從單純經濟學本身來考察研究經濟問題,並只從單純追求經濟效益這種帶嚴重片面性的缺點,而從社會自然環境等方方面面來考察研究經濟成長與人口控制、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諸方面的協調發展,通過綜觀調控手段,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最佳綜觀效益。江澤民主席最近強調:“切實做好計畫生育、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的工作,對於實現我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義。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把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協調推進。”這個要求與綜觀經濟學的理論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對綜觀經濟學的進一步肯定。從國內來說,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開發中國家,人均資源很有限,必須始終堅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重要的戰略地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國際來說,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相互關係問題,同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因此,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必須按照綜觀經濟學理論及其綜觀調控原理進行綜合治理。在進行經濟社會發展決策時,要認真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統籌考慮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正確處理微觀與巨觀、近期與遠期、局部與全局的關係,把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人口資源環境良性循環的基礎上,做到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相得益彰,這是保證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21世紀既是中國經濟學有重大發展的時代,也是中國經濟學走上世界、攀登高峰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把綜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和豐富起來,使之成為21世紀中國和世界的主流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創始人

魏雙鳳 男,漢族,1916年9月出生,廣東五華縣人,1941年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農業經濟系。他曾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第六、七屆農村委員,廣東省社會發展中心研究員,全國農產品成本價格研究會幹事長等職;是華南農業大學經貿學院教授,兼任廣東國際綜觀經濟研究會會長,廣東農業預測研究所所長,中華學術研究會會長,中國農經學會特區和沿海開放地帶委員會主任,廣東經濟學會顧問等職。
他長期從事農業經濟教學與科研工作。40年代提出重視山區經濟建設的觀點,50年代總結和宣傳“農業生產隊戶聯包生產責任制”,60年代表重視經濟效益的研究報告,70年代提出農產品成本核算中活勞動貨幣估價,應以農民必要生活費為依據的觀點,80年代創建綜觀經濟學,90年代,總結和宣傳“農村三級股份制”的經驗。他執教56年來,先後出版專著11部,發表論文和調查報告逾百篇。其中《綜觀經濟學》1990年獲廣東重大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1992年又獲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論著一等獎。1994年他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授予“ 20世紀學術成就獎”。1995年6-7月,應台灣中華發展基金會,台灣中華
申報諾貝爾經濟學獎
由於綜觀經濟學的開創性成果,早在1991年12月,華農大韓鴻光副教授在“魏雙鳳教授執教50周年祝賀會”就提出應該申報諾貝爾經濟學獎。1994年。廣東國際綜觀經濟研究會、中華學術研究會等6個學術團休根據申報諾皿爾經濟學獎的四個主要條件(獨創性、科學性、實踐性、多元性).比照綜觀經濟學的自身特徵,聯合撰寫了《綜觀經濟學跨進世界科學之林》的論文,論述了申報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由,在學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形成了申諾”熱潮,1995年8月,中共廣東省委原書記林若致信魏教授,;祝願他“申諾”成功。
1996年6月,在廣東南海市西樵山召開的一個研討會上,瑞典專家沙磊白在開幕式上致詞兄魏教授“申諾”成功;同年12月,羅多弼教授接受其導師馬悅然教授(諾貝爾評獎委員)的委託來廣州探望魏教授並轉達其導師的說話。事情的發屬到了重要的一步:1997年。有8名諾貝爾評獎委員想來巾國考察(這是獲得提名前通常要做的一項工作),卻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成行。按照規定,要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提名,必然要由諾又爾經濟學獎獲 得者或者世界著名經濟學家提出,不久前,我國六個學術團體已將《綜觀經濟學》(精裝本)推薦給60多位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包括10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從1996年開始,有關學術團體每年都將魏教授研究綜觀經濟學的新進展向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們匯報。
對此,魏雙鳳教授表示,“申諾”並不是主要目的,自的是把綜觀經濟學推向世界,發展經濟科學,造福人類。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綜觀經濟學創始人、中國申報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人、誠信廣東促進和編輯委員會高級顧問、華農大經貿學院教授魏雙鳳,榮獲世界重大學術成果研究院頒發的“世界重大學術成果特等獎”證書。
魏雙鳳教授的學術成果《綜觀經濟學理論與套用》也因此載入《世界重大學術成果精選》(華人卷)大型理論文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