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秩序的制度理性以轉型國家為例

經濟秩序的制度理性以轉型國家為例

《經濟秩序的制度理性以轉型國家為例》,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描述的是提出了貫穿全文的兩個重要概念:制度理性和經濟秩序。

基本信息

作者:楊曉猛 著
ISBN:10位[7505866699]13位[9787505866690]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價:¥20.00元

內容提要

本書的結構及各章內容安排如下:
本書共分七章。導論部分主要是對“以問題為導向”的轉軌秩序相關研究成果及轉軌秩序轉換的戰略選擇進行總結和歸納。遵循制度理性一國家制度設計一轉軌秩序的轉換這樣一個邏輯線索,統領全書。第二章是本書的理論前提。提出了貫穿全文的兩個重要概念:制度理性和經濟秩序。兩者的關係是通過搭建制度規則的“共識”來實現的,制度理性可看做是經濟秩序發展演進的關鍵變數。
第三章是本書的理論基礎。經濟秩序的發展與演進遵循兩種不同的理論:就計畫經濟秩序而言,完全的建構理性將集權發展到了極致,由於不能解決知識問題、信息問題及激勵問題,計畫經濟體制的失敗不可避免;再由市場經濟秩序來看,論述了哈耶克、布坎南和歐肯三種不同的秩序觀,並一直圍繞著經濟秩序的三個維度來展開,為我們進一步研究轉軌秩序的轉換問題,尋找理論上的支持。
第四章是轉軌秩序的現實剖析。轉軌秩序,又可稱之為轉軌經濟秩序,是經濟秩序在轉型國家的“實然”的存在狀態,其現實情況包括了各種不令人滿意的秩序狀態,這與制度理性的價值要求存在背離,違規成為常態,這顯然是我們進一步研究轉軌秩序轉換時,需要予以關注的。第五、第六、第七章可看做是針對轉軌秩序的現實情況所做出的關於轉軌秩序的抉擇與轉換的具體細化和分解的過程。
第五章側重於制度理性與經濟秩序的結構分析。通過對制度理性的約束分析,意在說明國家制度設計必須要考慮經濟秩序的結構變化。在考察經濟秩序的三個維度時,採取的主要分析工具是把靜態的比較制度的分析方法,與利益集團的博弈分析有機結合起來,每一節的論述遵循由博弈模型一現實分析一國家制度設計的演進路徑,是一個由抽象一具體一抽象的論證過程。通過不同轉型國家的轉軌實踐的比較,探索轉軌秩序轉換的發生及演進的機理,為第七章中國轉軌秩序的實踐與轉換引領方向。
第六章側重於制度理性與經濟秩序的過程分析。“人之合作的秩序”的實現需要建構理性與演進理性的協調與整合,從而把握轉軌秩序的演進規律,同樣是為第七章中國轉軌秩序演進方式的選擇引領方向。
第七章有關中國轉軌秩序的轉換中的具體運用,也是結構一過程一關係動態演進分析方法的最為集中的體現。在中國的轉軌實踐中,要扎紮實實地改善經濟秩序結構中制度非均衡、非同質發展的情況,儘量使得國家制度設計趨向於合理化、均衡化;同時,在經濟秩序的演進方式的選擇上,加強建構理性與演進理性的聯繫,把握轉軌秩序的演進規律,實現經濟秩序的和諧與穩定。

作者簡介

楊曉猛,女,1975年出生,黑龍江省哈爾濱人,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學系,獲經濟不博士學位,現於黑龍江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科研工作,哈爾濱市委黨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轉型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曾先後在《改革》、《世界經濟研究》、《俄羅斯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研究文獻綜述及評析
第三節本書的研究思路與邏輯結構
第二章 制度理性與經濟秩序的關係
第一節理性與經濟秩序
第二節制度理性與國家制度設計
第三節制度理性的約束與經濟秩序的結構
第四節簡要小結
第三章 經濟秩序的理論回顧:理性與國家制度設計
第一節 理性與計畫經濟秩序的理論回顧
第二節理性與市場經濟秩序的理論回顧
第三節簡要小結
第四章 經濟秩序的現實分析:制度理性與轉軌秩序的選擇
第一節轉軌秩序的現實及行為主體特徵分析
第二節制度理性與轉軌秩序的選擇
第三節簡要小結
第五章 制度理性的約束與經濟秩序的三個維度
第一節制度理性與經濟秩序的社會秩序維度
第二節制度理性與經濟秩序的自由競爭秩序維度
第三節制度理性與經濟秩序的公共秩序維度
第四節簡要小結
第六章 制度理性與經濟秩序的演進方式
第一節經濟秩序的演進方式及實踐
第二節制度理性與轉軌秩序的演進
第三節簡要小結
第七章 制度理性與中國轉軌秩序的轉換
第一節制度理性與非均衡的制度設計
第二節中國轉軌秩序轉換的原則與思路
第三節簡要小結
參考文獻
致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