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基礎理論文獻輯要

經濟法基礎理論文獻輯要

《經濟法基礎理論文獻輯要(第1輯)》雖屬前者,但非簡單地羅列文獻,而為文獻輯要,即有文獻的選擇、學術歸納的過程。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文獻輯要,應該具有如下特點:全面、權威、便捷、啟發。“全面”,即應儘可能“窮盡”本領域內的既有文獻;“權威”,即儘可能避免遺漏代表性文獻和觀點;“便捷”,即以一種有包容力的邏輯架構使讀者迅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學術觀點;“啟發”,即文獻輯要是在儘可能理解學術文獻的基礎上影射甚或濃縮學科發展的路徑和歷史,揭示出原本掩蓋在紛繁的文獻下的學科發展脈絡。

基本信息

概述

經濟法基礎理論文獻輯要》是對經濟法基礎理論的學術文獻擇取後的“彙編”,即將相關文獻完整低或者摘要低依主題分別歸類,但《經濟法基礎理論文獻輯要》非簡單地羅列文獻,而為文獻輯要,即有文獻的選擇、學術歸納的過程。《經濟法基礎理論文獻輯要》的特點有四,一是全面戰有資料,突出代表性觀點;二是客觀中立,尊重歷史;三是摘要與索引並存,有效信息最大化和便利化;四是以“經濟法起源論”,“經濟法本體論”、“經濟法體系論”、“經濟法價值論”、“經濟法運行論”、“經濟法方法論”為綱,歸納學科近三十年的發展史。統率《經濟法基礎理論文獻輯要》。本文獻輯要所具有的全面、權威、便捷、啟發性使讀者能夠概覽“經濟法總論研究變遷史”。

內容簡介

《經濟法基礎理論文獻輯要(第1輯)》雖屬前者,但非簡單地羅列文獻,而為文獻輯要,即有文獻的選擇、學術歸納的過程。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文獻輯要,應該具有如下特點:全面、權威、便捷、啟發。“全面”,即應儘可能“窮盡”本領域內的既有文獻;“權威”,即儘可能避免遺漏代表性文獻和觀點;“便捷”,即以一種有包容力的邏輯架構使讀者迅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學術觀點;“啟發”,即文獻輯要是在儘可能理解學術文獻的基礎上影射甚或濃縮學科發展的路徑和歷史,揭示出原本掩蓋在紛繁的文獻下的學科發展脈絡。上述要求,如同翻譯中的“信、達、雅”。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為此,我們主要從如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全面占有資料,突出代表性觀點。從教材、專著、論文到文集、論叢,從法大圖書館到國家圖書館,我們的團隊“錙銖必較”,不放過所能發現的任何一部經濟法著述,尤其是本學科中代表性學者的成果。在回顧與反思的大背景下,我們著手對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起至今近30年的經濟法基礎理論研究文獻進行了整理。關於學術文獻的整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彙編式,將相關文獻完整地或者摘要地依主題分別歸類;二是綜述式,將相關文獻內容另行概括歸納。

圖書目錄

序 回顧、反思與經濟法學的成熟與繁榮

第一章 經濟法的起源論
第一節 “經濟法”一詞的緣起
第二節 經濟法產生的時間
第三節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法的起源和發展
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法產生的背景和條件
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法發展歷程
第四節 前蘇東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法的產生與發展
第五節 中國經濟法的產生與發展
一、中國經濟法(學)的產生和發展歷程
二、中國經濟法(學)的前景展望
本章論文索引
第二章 經濟法的本體論
第一節 經濟法的概念
一、經濟法概念確定的意義
二、經濟法概念的定義標準
三、經濟法概念的國外諸說
四、經濟法概念的國內諸說
五、對經濟法概念之爭的評論
第二節 經濟法的本質
一、經濟法的本質是階級性
二、經濟法的本質是社會性或稱社會公共性
三、經濟法的本質是協調經濟之法
四、綜合本質:階級性、社會性、協調經濟性
五、其他理解
第三節 經濟法的特徵
第四節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一、調整對象在經濟法研究中的定位
二、有關調整對象的代表性觀點
三、有關經濟法調整對象諸觀點的梳理與評論
第五節 經濟法的獨立地位及與其他法律之關係
一、經濟法獨立地位肯定說
二、經濟法獨立地位否定說
三、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係
四、經濟法與民商法的關係
五、經濟法與社會法的關係
六、經濟法與其他法的關係
本章論文索引
第三章 經濟法的體系論
第一節 經濟法範疇
一、經濟法範疇的產生及其在經濟法發展中的意義
二、經濟法範疇的種類及內容
第二節 經濟法的體系
一、經濟法體系的概念
二、經濟法體系
三、經濟法學體系
本章論文索引
第四章 經濟法的價值論
第一節 經濟法的價值
第二節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一、確立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標準和方法
二、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第三節 經濟法的功能和作用
本章論文索引
第五章 經濟法的運行論
第一節 經濟法的立法
一、經濟法立法概述
二、經濟法的立法模式
三、經濟法的立法體制
第二節 經濟法的實施
一、經濟法實施的定義及特徵
二、經濟法實施的內容
三、經濟法實施的障礙及完善
第三節 經濟法的司法
一、經濟法的可訴性
二、公益訴訟——解決經濟法可訴性較差的重要途徑
三、建立公益訴訟的根據
四、具體的制度設計
第四節 經濟法的責任
一、經濟法責任的概念
二、經濟法責任研究的意義
三、經濟法責任的特點
四、經濟法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歸責原則
五、經濟法責任的種類
六、經濟法責任的獨立性——經濟法是否具有自己獨立的責任形式
七、經濟法責任的具體責任形式
八、經濟法制裁
本章論文索引
第六章 經濟法的方法論
第一節 方法論對於經濟法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經濟法是否有獨有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經濟法方法論的展開
一、經濟法方法論的確立
二、關於經濟法方法論的具體研究路徑
第四節 方法論的梳理與經濟法的反思與前景展望
本章論文索引
附錄1978~2008年經濟法總論書目索引:教材、文集、論叢、專著
……

前言

歷經近3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的法學研究漸進地到了自覺反思的階段。“中國法學向何處去”,之所以成為一個具有深度的熱門話題,從學術發展的角度講,具有其歷史必然性。經濟法自然亦未能置身事外。對經濟法這個法律部門和經濟法學這個學科的反思,更多地體現在經濟法基礎理論部分:經濟法是什麼?經濟法對法制而言是必需的么?經濟法學對法學的貢獻應該是什麼?研究經濟法的方法和路徑是什麼?經濟法學界內部的分歧已然清晰凸現。
在回顧與反思的大背景下,我們著手對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起至今近30年的經濟法基礎理論研究文獻進行了整理。
關於學術文獻的整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彙編式,將相關文獻完整地或者摘要地依主題分別歸類;二是綜述式,將相關文獻內容另行概括歸納。本書雖屬前者,但非簡單地羅列文獻,而為文獻輯要,即有文獻的選擇、學術歸納的過程。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文獻輯要,應該具有如下特點:全面、權威、便捷、啟發。“全面”,即應儘可能“窮盡”本領域內的既有文獻;“權威”,即儘可能避免遺漏代表性文獻和觀點;“便捷”,即以一種有包容力的邏輯架構使讀者迅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學術觀點;“啟發”,即文獻輯要是在儘可能理解學術文獻的基礎上影射甚或濃縮學科發展的路徑和歷史,揭示出原本掩蓋在紛繁的文獻下的學科發展脈絡。
上述要求,如同翻譯中的“信、達、雅”。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為此,我們主要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全面占有資料,突出代表性觀點。從教材、專著、論文到文集、論叢,從法大圖書館到國家圖書館,我們的團隊“錙銖必較”,不放過所能發現的任何一部經濟法著述,尤其是本學科中代表性學者的成果。
第二,客觀中立,尊重歷史。在蒐集與整理文獻過程中,我們始終保持著學術研究的客觀、中立,摒棄門派之見,力求真實再現學科發展軌跡。為了尊重學科發展的歷史,我們儘可能地以文獻資料的發表或者出版的時間為序。

精彩書摘

一、商業關係向商事關係的演變孕育了民商關係對權力干預的寄託
隨著商業關係的範圍和主義不斷拓展,商業關係出現了由個體向群體發展的趨勢,具體日漸被抽象打破,……商事關係的發展,必然存在的是商事主體的複雜性、難以明辨性和交易的多環節性,識別當事人動機真實性與合法性的直接機會相對減少,行為的自我把握愈為困難,商事關係所隱含的投機性相應增大,利害損害的不特定性、廣泛性與彌散性擴大,對商行為與商事關係的監控難度越來越大,以往民事關係中的當事人自我監控機制運用於商事關係終於發現的局限,因此,除當事人的自我監控外,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在急切尋求某種中介力與約束力的社會機構或國家機構來從社會或國家的另一個視角監控商事關係。充當商事關係的保護人,這也就是為社會力與國家力介入和滲透民商關係領域提供了前提與藉口……
二、民商關係的法律保護成本增加產生了對經濟法的生成渴求
民商關係的正面發展並不能反映其負面效應的消除,……用何種規則與方法控制和調整不正當競爭行為,傳統民商法所使用的是侵權行為規則,儘管個別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表現為對某個權力主體競爭權力的侵犯,通過侵權損害賠償使權力主體的權力可以得到彌補,但由於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對象的廣泛性與不特定性的客觀存在,各債的追訴是的當事人自我保護的成本增加,而建立一個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查處的公共機構,則可以降低競爭秩序的保護成本。反不正當競爭法正是在這匯總前提下產生的,多數國家常設性的競爭監督機構也由此而建立。這一方面反映了傳統民商法規則對違反民商法價值準則行為進行調整所暴露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商關係的發展決定了民商關係的調整不可能為傳統民商法所壟斷,而由此會產生一些新的法律部門。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商關係演變與發展所顯現的三個特點:
(1)對權力的依賴:體現為民商主體自我控制不能條件下對外力的寄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