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的自然資本約束與解約束

經濟成長的自然資本約束與解約束

《經濟成長的自然資本約束與解約束》作者是劉平養,出版社是復旦大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國快速的社會經濟發展正面臨不斷趨緊的自然資本約束,已經影響到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雖然自然資本的約束貫穿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但對於人類社會是否具有足夠的解約束能力,作為“喜鵲”的主流經濟學和作為“烏鴉”的生態學派之間一直存在巨大的爭議。《經濟成長的自然資本約束與解約束》從經濟學的角度闡釋了自然資本的內涵,通過基於超越對數生產函式的自然資本替代性比較,發現自然資本與其他資本之間存在短期的互補性和長期的替代性,並且隨著要素之間結合方式的不同,互補性和替代性會相互轉化。在這個過程中,人力資本發揮著核心作用。最後,《經濟成長的自然資本約束與解約束》提出,一個國家或社會對自然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資、整體經濟運行效率以及發展的公平性等將最終決定其可持續能力。對我國而言,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必須將更多的國民財富再投入於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厲行節約、艱苦奮鬥。全書體例清晰,文字流暢,具有較強的可讀性,適合作為環境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研究人員的參考讀物,也可供關心我國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社會各界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劉平養,1981年生,廣東省饒平縣人。現為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講師,復旦大學城市環境管理研究中心和復旦大學國土經濟研究中心成員。1999年進入復旦大學,2003年獲理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學位。2006-2007年,作為福克斯國際訪問學者赴美國耶魯大學交流學習。主要研究領域為: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環境公共政策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已主持或參與5項省部級以上課題和10餘項其他各類課題的研究,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作為主要作者之一出版著作2部,獲得省部級獎1次。

圖書目錄

第1章 我國當前的自然資本約束

1.1 高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

1.2 約束與解約束下的社會發展

1.3 自然資本的替代性爭議

1.4 本書的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第2章 自然資本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2.1 自然資源的稀缺性

2.2 自然資本理論的提出與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章 基於自然資本的可持續發展理論

引言

3.1 以自然資本衡量的可持續性

3.2 圍繞自然資本的主要爭論

3.3 國內關於自然資本的研究

3.4 關於自然資本替代性的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第4章 經濟學視角的自然資本

引言

4.1 自然及衡量資源的兩種標準

4.2 以稀缺性界定自然資源

4.3 以增殖性界定自然資本.

4.4 自然資本的發展性

參考文獻

第5章 能源的替代性分析

引言

5.1 不同生產函式的替代彈性

5.2 資本-能源的替代彈性分析——以日本為例

5.3 能源的事實約束變緊還是變鬆了?

5.4 人力資本的核心作用

5.5 基本結論

5.6 計量模型的不足之處

附錄:中國和日本的主要數據

參考文獻

第6章 產品類和混合物品類自然資本的替代

引言

6.1 能源與人力資本的結合對其他自然資本的替代

6.2 市場導致的自然資本替代差異

6.3 產品類自然資本的替代

6.4 混合物品類自然資本的替代

附錄:石油價格與總能源R&D投入數據(1974-2006)

參考文獻

第7章 服務類自然資本的替代

7.1.服務類自然資本的惡化

7.2 服務類自然資本的互補性約束

7.3 有效的保護是服務類自然資本最有效的替代方式

7.4 自然資本互補性與替代性的轉化

參考文獻

第8章 自然資本替代性與可持續發展

引言

8.1 可持續能力的內涵

8.2 效率、公平與節儉

8.3 粗放型增長對可持續能力的影響

8.4 提高中國的可持續能力:路徑與前景

參考文獻

第9章 結論與研究展望

9.1 主要結論

9.2 研究展望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