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西村

1996年建新的村部。 林采,明萬曆三十四年舉人,官廣西副使。 蔡而巽,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官行人。

基本信息

黑龍江省綏西村--黑木耳之鄉

黑龍江省綏西村概況

黑木耳之鄉綏西村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隸屬於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綏陽鎮。村中有原貫穿東寧、綏芬河至牡丹江市的301國道,現因從修高速變為二級國防戰備道,且村里設有綏西火車站,為綏濱鐵路必經地。村里還有綏西國小為周邊村屯提供文化培養地。也是經歷過抗日戰爭的一員,現還保留有抗日時期遺留下來的防空洞等。

經濟發展

綏西村有黑木耳之鄉之稱,是全國黑木耳生產基地之一,主要生產方式為地載木耳。以及一些其他人工菌類如:香菇、平菇等。

森林特產

綏西森林特產主要有
山野菜:蕨菜、薇菜、山芹菜等;
藥材:五味子、刺五加、穿地龍、芍藥、白蘚又名八股牛、車前子、黃芪等多種藥材;
菌類:松茸、真蘑、黃蘑等;
堅果類:毛榛、松子、山核桃等。

綏西火車站

原名三岔溝站,站址在黑龍江東寧縣綏西村,郵政編碼157212。建於1899年。離哈爾濱站511公里,離綏芬河站37公里,隸屬哈爾濱鐵路局牡丹江鐵路分局管轄。現為四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貨物發到。
途徑綏西站的列車有

4194 綏芬河 - 滿洲里 19:51-21:37 25小時46分 硬座 88 硬臥下 190
4191 綏芬河 - 滿洲里 19:51-21:37 25小時46分 硬座 88 硬臥下 190
K7023 哈爾濱東 - 綏芬河 20:55-08:08 11小時13分 硬座 79 硬臥下 149
4046 綏芬河 - 牡丹江 06:15-10:15 4小時 硬座 15 硬臥下 54

綏安鎮綏西村

綏西村概況

綏西村位於綏安鎮西部,縣城西隅和西郊。東、北鄰綏北村,南鄰綏南村,西鄰馬坑村西廟
社。發源於長橋鎮溪內和擲石鳥嘴山的割後溪流經棕口、綏西出南門,匯於鹿溪。國道324
線從綏西經過。

政區沿革

綏西民國23年設西街、西隅、西湖3保,屬第一區城廂聯保(民國29年改為綏安鎮)所轄。民 國33年,東英、北嶺、盤陀3鄉合併於綏安鎮(鎮公所設在西街頂李氏大宗祠),西街、西隅 、西湖3保合併為綏西保。新中國初期屬第一區(後改為城關區)的綏西鄉。1957年12月,改 屬城關鎮(縣直屬鎮)轄,隨即成立綏西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屬於城關公社的 綏西大隊。1980年9月,從城關公社劃出綏東、綏西、綏南、綏北、南門5大隊和1個居民大 隊成立城關鎮(1982年3月改稱綏安鎮),為縣直屬鎮(後城關鄉合併於綏安鎮)。1984年9月, 綏西大隊改為屬於綏安鎮的綏西村,轄西街、西門、西湖、埔頂4自然村。現共有805戶,31 80人,其中西湖社210戶,834人;西門社(青年路)91戶,354人;埔頂社39戶,165人;西街 村民一部分移居虎仔山下(埔頂社附近)建新村,留在原地者還有465戶,827人。?2002年11月,綏西村與西街居委會合併,成立綏西社區居委會。社區人口共2157戶,7634人 。?

姓氏源流

西湖社以在西湖之濱得名,為蔡姓聚居地,開基祖直翁(諡號),開基於元代,其祖先源自赤嶺鄉蔡坑,為五代時期著名理學家蔡元鼎後裔(元鼎的祖先蔡長眉,原籍河南固始,隨陳政 、陳元光入閩“開漳”,居雲霄之西,傳裔至五代,蔡長眉避亂移居漳浦縣北大帽山下,傳裔蔡坑)。西湖社明清時代人才輩出,清初分傳後裔於下布(今屬大南坂下樓作業區),清代人才輩出。?西街有李姓聚居,其族並分布於北街、東埔等處,其祖庸政、庸執(諡號)二兄弟,開基於明 代天順年間,崇禎年間出進士李瑞和,任御史。西街金芳社等處有蔡姓聚居,為西湖所分衍 。自街道拆遷改造後,西街的姓氏聚居情況不復存在。?埔頂原為陳姓聚居地,現為多姓所居。西門(今青年路)有林、陳、曾等多種姓氏。

經濟狀況與基本設施

全村有水田450畝,農地50畝,主要種植水稻、香蕉。有南山場一片山地,種植荔枝、龍眼等果樹。
村辦企業有:埔頂機磚廠、綏西酒家、下?鮑魚場(與縣水產公司合辦)等6家,村年純收80萬元,村民免負擔統籌和提留規費及衛生費。
村民在綏安開發區務工者400多人,出縣務工者100多人,出國勞務5人。村裡有泥水匠20多 人。開店經商者和從事第三產業者250人,個私民營企業26家。
全村道路基本是水泥路面。村民全部飲用自來水。村民電話普及率95%,有手機500多部。電 視機及日常電器戶戶皆有。
村醫療所有醫務人員4人。
1996年建新的村部。2001年建老年人活動中心。規格頗大,活動正常。
綏西國小校園面積2800平方米,已建新校舍,面積達6242平方米。現設34班級,有學生1653 人,教師72人。自設校以來已培養200多人考上大中專。

名勝古蹟

西湖,始辟於南宋嘉定八年,現已由縣建成西湖公園。
西湖宮,祀玄天上帝。
蔡新紀念館。由漳州蔡新研究會漳浦蔡新故里委員會倡導,由蔡姓族人及旅台漳浦鄉親捐資於2002年落成。驛內廟,在麥市街與西街相接處。該處於宋代設“仙雲驛”,元、明、清設“臨漳馬驛”,為招待過往官員、公差及傳遞文書的機構,驛已廢,僅存驛廟一座。

古代人物

李長庚,明萬曆四十六年舉人。
李瑞和,明崇禎七年進士,官松江府推官、兩浙巡鹽御史,世稱“西街李老爺”。
林梓,居新路,明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官通政使。
蔡大壯,明嘉靖二十八年舉人,官寧鄉知縣。
林宰,明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官兵部侍郎。
蔡宗禹,明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官刑部主事。
林采,明萬曆三十四年舉人,官廣西副使。
蔡而巽,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官行人。
蔡而烷,清順治九年進士,官東昌府推官。
蔡而亘,清順治十五年進士,官桐柏知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