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鱗副單棘魨

主要漁法為圍網及底拖釣等,因具厚皮,食用前,通常會先去頭及剝皮,亦是俗稱剝皮魚的由來,亦可加工成魚露或製成飼料、肥料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延長,雌魚體較高;吻上緣線稍凸。鰓孔位在眼後半部至眼後緣下方,孔裂大部份位在體中線上方,與體中線呈60至70度夾角。體鱗小,排列極規則,鱗僅具一中央強棘,此棘圓柱狀向後彎曲,成魚棘可分叉,眼後鱗片具十幾根叢生狀之小棘。第I背鰭棘位於眼後半部稍靠後緣的上方,背棘長而稍細,後緣具倒棘,前緣具粒狀突起;腹鰭膜大,但膜後緣不超過恥骨特化鱗之中央,特化鱗細長,共三對,可活動,第一與第二對鱗片等長,第三對極長約為第一對的2.4倍,末端具向上之小棘,腹鰭膜收縮時特化鱗接近肛門;背鰭與臀鰭前半部之鰭條較後半部之鰭條高許多;尾鰭最上及中央之鰭條延長。體灰色,有許多水平平行細線,頭背及體背具黑色斑。以前所記載之絨鱗單棘魨(Arotrolepissulcat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近海礁區、底拖區域的水域,喜成群聚集生活,具趨旋光性,月夜、晨昏或陰天會聚集於水上層。主要以軟體動物、小型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

盤點魨科的魚類之二

魨科是熱帶海魚的一個科,包括各種魨,它們同海洋中的太陽魚及其他幾種有關魚類一起,構成一個愈頜類(固頜類)的明確的亞目。本期包含了箱魨科單棘魨科、鱗魨科等三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