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DNA腫瘤早期診斷技術

細胞DNA腫瘤早期診斷技術

(1)早期檢測出癌及癌前病變:80~90%的惡性實體腫瘤記憶體在非整倍體細胞。 因此,通過細胞DNA腫瘤早期診斷技術,發現早期惡性病變。 細胞DNA腫瘤早期診斷技術,更廣泛的臨床套用於:

概述

通過細胞DNA定量分析系統對細胞核內遺傳物質 (DNA)倍體定量檢測 ,判斷細胞的生理狀態和病理改變 。針對包括宮頸脫落細胞在內的多種婦科及非婦科臨床細胞學標本進行檢測的技術,稱為細胞DNA腫瘤早期診斷技術。該技術已廣泛套用於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臨床診斷 。
在細胞惡變過程中 ,遺傳物質(DNA)含量早於細胞形態發生改變,因此可通過對其DNA進行定量分析早期檢測癌前病變。套用細胞DNA定量分析系統檢測癌及癌前病變,實現自動化檢測,克服人工觀察主觀性強 、可重複性差的缺點,提高病變檢出率。通過評價細胞核各參數改變的程度,對腫瘤預後進行判斷,指導腫瘤的治療。

技術原理

每一個正常的體細胞核內均有23對染色體,只有增殖期的細胞才會有染色體的複製和加倍。但在生理狀態下,人體絕大多數的細胞處於靜止期,DNA含量相當恆定。當致癌因素早期作用於細胞時,細胞核內DNA結構和含量發生改變,最終發展為細胞形態異常和惡性增殖。因此,採用細胞DNA腫瘤早期診斷技術可通過測量細胞核內DNA含量的變化,在形態改變不明顯前即檢測出那些病變細胞,實現癌及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

正常細胞染色體 正常細胞染色體
癌變細胞染色體 癌變細胞染色體
“癌症是一種染色體疾病,致癌物質、罕見的遺傳病症以及偶發的有絲分裂錯誤都是通過產生非整倍體引發腫瘤的。非整倍體讓數以千計的基因和它們編碼的蛋白處於失衡狀態,為細胞發展成更嚴重的非整倍體創造了條件。”
腫瘤發生髮展示意圖腫瘤發生髮展示意圖
“不過,從非整倍體早期發展成惡性腫瘤需要較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醫生可以從容地進行檢查和實施外科手術。在癌症早期,還可以通過檢查非整倍體來區分惡性腫瘤和“相貌雷同”的良性腫瘤。當癌症進入晚期,檢查與耐藥或轉移性相關的非整倍體,醫生就可以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 P. Duesberg, Chromosomal chaos and cancer, Sci Am 296 (2007), pp. 52-59.

檢測報告解讀

1、正常細胞DNA指數值(DI)多為1,DNA指數值大於2.5為異常細胞。
2、臨床建議:
(a) ≥3個異常細胞或者細胞增殖比例大於細胞總數的10%,建議進行陰道鏡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
(b)1-2個異常細胞或細胞增殖比例在5-10%之間,建議4-6個月進行複查,以便明確原因;
(c) 無異常細胞,則可定期進行正常篩查(2-3年)。

該技術臨床套用價值

(1)早期檢測出癌及癌前病變:80~90%的惡性實體腫瘤記憶體在非整倍體細胞。這種細胞的出現是提示早期惡性病變 的重要標誌。因此,通過細胞DNA腫瘤早期診斷技術,發現早期惡性病變。
(2)腫瘤的惡性程度及預後評估:整倍體腫瘤其預後通常較非整倍體腫瘤好。
(3)指導腫瘤的治療:經放、化療治療後,非整倍細胞是否消失直接反映治療的效果好壞。
(4)提高細胞學檢測工作效率:僅需對約10%的可疑或陽性病例進行覆核,減輕醫生勞動強度。

臨床套用

細胞DNA腫瘤早期診斷技術,更廣泛的臨床套用於:
(1)表面刮取標本片:例如陰道、宮頸、口腔、肛管、鼻咽部、眼結膜、體表病灶潰面等處。
(2)分泌物或排泄物標本片:如痰液、尿液、前列腺液、肛腸膿血排泄物、腫瘤之漏管分泌物、乳頭溢液等。
(3)在體表或體腔內,液體或腫瘤實體的針吸穿刺檢查:例如胸腔、腹腔、四肢、軀幹、肺、肝、脾、腎等。
(4)內窺鏡直視下的刷片及組織印片:例如食管、胃、支氣管、泌尿道、結腸、直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