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西嶺社區

紫西嶺社區

一個在1993年成立的社區,隸屬惠城區橋西街道辦事處,近19000口人。社區位於西枝江江西南側,轄區面積0.37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紫西嶺社區居委會簡介

紫西嶺,一個在1993年成立的社區;隸屬惠城區橋西街道辦事處,有5516家住戶,近19000口人。居委會辦公室地址位於南壇北路27號濱江苑E棟一樓,辦公用房面積約60平方米。

社區範圍

社區位於西枝江江西南側,社區範圍東至南壇西路、西至南門路,東北至惠沙堤路,轄區面積0.37平方公里。

走訪慰問走訪慰問

紫西嶺歷史

唐庚,字子西,四川眉山人,是蘇軾的同鄉。他也是當時頗有名氣的詩人,宋大觀四年(1110年)被貶惠州,比蘇軾只遲了10來年。但他在惠州一住5年,又比蘇軾在惠的時間長了將近一半。惠州現在的地名子西嶺(又作紫西嶺,在南門原銀華賓館附近)就是因為他而得名的。

紫西嶺重要街道

紫西嶺一巷:原本兩頭相通的,現在已經建有樓房。

紫西嶺二巷:建在紫西嶺的頂部,是條斜坡路。

紫西嶺三巷:寬度和長度是四巷最大、最長,也是人口最多。

紫西嶺四巷:四條巷中保存古建築最多。

紫西嶺商業街:紫西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街,現在已民營店鋪為主。

紫西嶺東路:西北接龍船街、東南接南壇北路。

龍船街

龍船橫街:原本聯通紫西嶺一巷,現在已建成樓房。

紫西嶺重要設施

惠州市水電局

紫西嶺社區居委會

東坡幼稚園(原惠州市商業幼稚園)

紫西嶺社區中心

南方日報記者站

惠州市機關幼稚園

南壇八達樓(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是惠州地區唯一的市級政府人才市場。

惠陽地區商業局(惠州經濟貿易局前身)

旗下八大公司

1.惠陽地區石油公司(惠州市石油公司)

2.惠陽地區食品公司(惠州市食品集團公司) 

3.惠陽地區飲食公司

4.服務大廈(又稱七層樓,後來先後改作惠州銀華實業總公司旗下的銀華賓館、女人世界)

5.糖菸酒專屬公司

6.惠陽地區冷凍廠

7.惠陽地區五金公司

8.惠陽地區紡織公司

其餘

惠陽地區信託公司原子商場(前身是原子書店、後來改為批發站)

李氏潛珍閣

簡介

李氏潛珍閣位於李氏山園。地址位於今紫西嶺-龍船街附近。

東坡與惠州李氏潛珍閣

讀九月八兄《蘇軾寓惠所書的半部〈金剛經〉》,言東坡謫惠州,從十六節起續書《金剛經》後半部,置於惠州李氐潛珍閣。東坡與潛珍閣主李光道交誼甚篤,該閣除以東坡手抄《金剛經》為鎮閣之寶外,尚存有不少東坡真跡,其中最出名的是《惠州李氏潛珍閣銘》,今翻出舊文一篇帖上,為九月八兄助興。

在蘇軾寓惠詩文中,有一篇《惠州李氏潛珍閣銘》。此銘所說的潛珍閣,據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九《廣南東路·惠州·古蹟》載:“李氏潛珍閣,郡人進士李光道所建。李光道,歸善人,世居惠州府城萬石坊。其父李思純,宋皇?五年(1053)三禮出身,歷官朝奉郎知封州、瓊州安撫使,有遺愛於民,卒後祀鄉賢,《惠府志》有傳。光道仕履失考,東坡在銘中稱道他“無心於求世”、“淵潛以自珍”;他在黨禍人所共畏避之惟恐不及的時候,敢於與“元祐罪人”蘇軾結交往來;蘇軾再貶海南,他又親自遠送。從這種種事實來看,大約可知他在當時雖有功名在身,卻已歸隱故里,是位輕名利、重情義的抱道君子。他最終能藉東坡的不朽詩文而名傳千古,實非偶然。?王象之《輿地紀勝》同時指出:潛珍閣建“在郡之南面龍塘”。乾隆《歸善縣誌》指述更詳:“李氏山園,在郡城南龍塘,宋瓊州安撫使李思純之別墅,高下數十畝,草木華實,無所不有。臨江有閣曰潛珍”,這與東坡說建閣之處“蔚鵝城之南麓,擢仙李雲芳根”正相吻合。“龍塘”甚廣,今之龍船塘街一帶即為其中一部分。而“李氏山園”恰好就在附近,後因宋代大詩人唐(庚)子西貶謫惠州時曾於園內借居多年,而被惠人改名為子西嶺被誤傳下成為紫西嶺。顯然,李氏潛珍閣之故址,當於子西嶺、龍船街附近之臨江(西枝江)處;指其為下埔濱江公園到紫西嶺靠近水門橋頭一側。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貶至惠州,住了將近三年,期間他遍游鵝城山水,廣交惠州朋友,李氏山園和龍塘碧水即常為其杖履所及,並因此而結識了它的主人李光道。據宋·洪邁《夷堅志》介紹:東坡在惠州,曾鄭重手書《金剛經》置存於李氏潛珍閣中,閣主視其為鎮閣之寶,輕易未肯示人。此外,閣中尚存有東坡手跡多種,至使後人有“燁然之光唯在惠州李氏”之嘆(見元·王惲《秋澗先生文集》),蘇李二人交誼之深於斯可見。紹聖四年四月,東坡再貶海南,離惠時光道隨護百里,殷殷送行,別時東坡應光道之請,作《惠州李氏潛珍閣銘》,中謂“逝將去而返顧,托江流以投文”;又謂“逮公子之東歸,寓此懷於一樽”,蓋記其事。三年後,東坡遇赦北歸,途中又重書此銘並記述作銘因由,可見東坡對潛珍閣和閣主人的那一段深摯情誼,是極之珍重的。?

東坡作銘對潛珍閣的影響

東坡為曠代奇才,萬世宗仰,他為李氏潛珍閣作銘,遂使此閣名播天下,流傳千古。特別是他晚年親書之《潛珍閣銘帖》。據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描述:字“大如當五錢,有顏、徐兩家法”,世人寶之。當時,惠人將其“真跡入石”,碑立閣中,遂成“龍潭絕勝”。閣廢碑失後,竟仍有人“求訪百至”,低徊慨慕(詳見元·王惲《題潛珍閣銘後》),亦可見其影響之深遠。所謂“龍潭”,即“龍塘”,亦即今之濱江公園一側。日後園中若能重建此閣,重書此銘,重立此碑,而其將重為惠州文化勝跡,提高公園檔次,促進旅遊發展,則是應可想見的事情。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

襲九淵之神龍,淵潛以自珍。雖無心於求世,亦擇勝而棲神。蔚鵝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因石阜以庭宇,跨飲江之鰲黿。岌飛檐與鐵柱。插清江之?amp;#91;淪。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耿月魄以終夜,湛天容之方春。信蒼蒼之非色,極深遠而自然。疑貝闕與珠宮,有玉函之老人。予南征其萬里,友魚蝦與蛭螾。逝將去而反顧,托江流以投文。悼此江之獨西,嘆妙意之不陳。逮公子之東歸,寓此懷於一樽。雖神龍之或殺,終不殺之為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