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珊瑚菌

紫珊瑚菌

紫珊瑚菌又名紫豆芽菌,為珊瑚菌科珊瑚菌屬可食用真菌。夏秋季在松、雲杉等針葉林地上或苔蘚間成叢生長。具有藥用和觀賞價值。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紫珊瑚菌紫珊瑚菌

子實體較小或中等,細長,很少分枝卻多數叢生一起,紫黃色、紫灰色至紫褐色。高5-14cm,粗0.2-0.6cm,基部有白色絨毛,頂端隨著成熟變褐或帶黑色,鮮時呈水浸狀,近圓柱形至細長呈梭形,扁平或有縱溝條紋。菌肉白色帶紫,內部實心變至鬆軟或空心。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6.5-9μm×3-5μm。擔子細長, 4小梗。

生態習性

夏秋季在松、雲杉等針葉林地上或苔蘚間成叢生長。  

分布地區

台灣、四川、福建、雲南等。

經濟用途

此菌可食用,另外,形色別趣,引人注目,有認為又具觀賞價值。

化學成分

珊瑚菌在世界很有名氣,被稱為野生之花,鮮甜爽囗,含有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絲氨酸、谷氨酸、天門各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蘇氨酸等15種胺基酸,其中有6種人體必需胺基酸,還可以用藥,具有和胃現氣、祛風、破血緩中等作用,對小白鼠肉癌S-180,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