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代

正是基於這樣強烈的思想意識,1992年索代推出了第二本專著《拉卜楞寺佛教文化》。 1993年索代的第三本專著《南木特藏戲》,被列入甘肅藝術研究叢書。 1999年6月索代的第四本專著《藏族文化史綱》約49萬字,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並榮獲“甘肅省優秀圖書獎”。

人物介紹

索代,

出生在聞名遐邇的拉卜楞鎮的一個藏族家庭,50多歲的他有著坎坷的人生經歷。中學畢業後,正值“文革”開始,索代隨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潮流來到了牧區,在夏河縣科才鄉跟牧民生活了4年,在那極其艱難而複雜的歲月里,他當過牧民,任過民辦教師,乾過赤腳醫生,其間吃了很多苦,但藏族人民的樸實、善良、勤勞豪爽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影響。也是在那幾年裡,他對牧民的風俗習慣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77年他調到夏河縣委宣傳部搞報導期間,跑遍了全縣所有的山山溝溝、村村寨寨,到處留下了他的足跡。1978年他首次在雜誌上發表散文《明珠流彩》。用生花之筆描述了他美麗的家鄉。1978年國家在“文革”後首次恢復了高考,這特大喜迅猶如縷縷春風,喚醒了廣大有志青年,也圓了莘莘學子的大學夢,索代便是其中之一。在西北民族大學藏語文專業學習期間,索代如饑似渴、爭分奪秒學習每門課程。4年的校園生活給了他系統的藏語文知識,為他後來在藏學領域的耕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畢業後,索代先後在州文化局、州委宣傳部從事《格薩爾》、藏傳佛教文化和甘南藏戲的研究工作,期間他先後發表了多篇《格薩爾》的研究文章,在《格薩爾》研究領域裡小有名氣。

索代曾花費7年時間,全面通讀了《格薩爾》全部的出版和未出版資料,在嚴肅認真的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從文學和歷史的角度,對《格薩爾》進行總體把握,提出了貫穿於《格薩爾》的兩種傾向、兩種交織,即:格薩爾進行的統一四方的戰爭,佛教戰勝苯教的鬥爭;神話與現實的交織,戰爭生活與日常生活的交織。於是,索代的第一部專著《格薩爾王傳論略》誕生了。該書對《格薩爾》的史詩性質、總體結構、人物體系、藝術特色及在藏族文學史上的地位作了詳細的闡述,成為涉足《格薩爾》研究者們必讀的論著,他也因此成為國際《格薩爾》研討會的人物之一。為此,1993年新華社記者鄭春驊在香港的英文刊物《視窗》上對該書的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索代是我國學術界研究《格薩爾王傳》成績突出的專家之一。

人物事跡

為了充分利用他在下鄉期間以及後來工作時的生活積累,也是為了更好地做學問

,1990年索代調到夏河縣史辦公室供職。

索代的父親是1949年9月參加革命的老幹部,曾在協助解放軍支持當時的拉卜楞保全司令黃正清起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索代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和感染,加之故鄉拉卜楞輝煌燦爛的佛教文化,獨特秀麗的風光,豐富旖旎的民間藝術、多姿多彩的民俗是他創作的源泉,激發了他從事藏文化研究的熱情。他深刻挖掘藏文化極其豐富的內涵,以獨特的見解,敏捷的思維,對藏傳佛教文化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研究中,他翻閱了大量與學術研究有關的資料書籍,包括藏、漢文和古今中外等參考書。索代說,他查閱的資料大概有幾千萬字,幾乎通讀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和毛澤東的全部著作。這為他研究藏學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修養基礎。對他來說,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節假日,經常埋頭於三尺案頭,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與追求而努力著。

索代不論是文學創作,還是藏學研究,他最突出的兩個特點是:一是高度的愛國主義熱情;二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在他的作品中至始至終體現了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歌頌和肯定歷史上的愛國主義事件和人物,堅持批判分裂祖國的行徑,對某些觀點和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他一貫主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他是與共和國一起成長起來的藏族學者。多年來,索代先後在《西藏研究》、《西北民族學院學報》、《民族文學研究》、《南亞研究》等全國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索代對藏學研究情有獨鍾,在藏學研究這塊沃土上紮根,並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取得了豐碩的果實。由於他對藏學持之以恆、孜孜不倦的研究,使索代對藏族的文化淵源及走向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他認為,維繫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關鍵,就是要把藏族文化中的精華加以繼承和弘揚。索代反覆提醒大家,在當前由於各種各樣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影響,如果我們對民族文化不繼續深入研究,藏族文化就會有被湮滅和淘汰的可能性,所以藏族文化正面臨挑戰。

正是基於這樣強烈的思想意識,1992年索代推出了第二本專著《拉卜楞寺佛教文化》。該書對藏傳佛教的主要內容及文化價值作了較全面的、客觀的論述。北京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閱讀此書後稱讚道:“這本書的內容很實在,介紹的情況也很全面,是一本很有用的系統的介紹藏傳佛教的書”。

1993年索代的第三本專著《南木特藏戲》,被列入甘肅藝術研究叢書。索代在書中全面系統地整理、介紹了在安多藏區頗具影響的“南木特”戲,闡述了“南木特”戲的產生、特點及與西藏藏戲的關係,從而填補了中國戲劇史研究的一項空白。 索代多年來在研究《格薩爾》方面成績突出,曾在1986年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部、國家民委和中國民研會聯合頒發的榮譽證書。1989年撰寫學術論文《格薩爾總體構思探索》參加首屆格薩爾國際學術會。1999年撰寫論文《〈敦煌古藏文歷史文書〉與〈格薩爾〉的關係》參加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1997年6月因從事《格薩爾》研究受文化部、國家民委、中國文聯、中國社科院聯合表彰,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稱號。論文《藏文化特點分析》刊登在《西藏藝術研究》上,同時被中國“九五”科學研究成果選採用,成為我國“九五”期間科研成果之一。由他主編的《夏河縣誌》 約120萬字,資料翔實,已通過省、州終審驗收,於1999年9月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榮獲“甘肅省社會科學三等獎”。

1999年6月索代的第四本專著《藏族文化史綱》約49萬字,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並榮獲“甘肅省優秀圖書獎”。該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藏族文化的形成、發展及特點。從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開始,論述了遠古藏族、古代藏族部落、苯教文化、吐蕃王朝時藏文化的大發展;介紹了藏傳佛教各派的形成及特點,進一步論述了宗喀巴佛教思想及格魯派佛教文化,布達拉宮的建成、藏文化的極盛時期;同時也述評了史詩《格薩爾》、藏戲、藏族民間文藝、藏族民俗風情,概括了藏文化的表現形式及基本特點。這本書將讀者帶入神奇瑰麗的青藏高原,從中人們可了解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藏族文化,也可了解藏族人民對人類文化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