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爾吉斯熱帶風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14日估計,緬甸風暴死亡總人數可能為12.8萬人。 而世界衛生組織官員16日說,遭受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襲擊的緬甸災區出現霍亂病例。

風暴簡介

·登入時間:2008年5月2日早晨
·登入地點:伊洛瓦底省海基島附近
·最高時速:240公里
·影響:77738人死亡,55917人失蹤,19359人受傷
·人道援助:截至19日,政府救災部門已經收到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經濟實體以及個人大量捐款捐物,總價值達78.5億緬元(約7000多萬美元)。
2日凌晨登入的熱帶風暴"納爾吉斯",令緬甸最大的城市仰光交通和通信全部癱瘓。5月10日,除部分災區外,緬甸新憲法草案全民公決如常舉行,包括仰光在內的47個鎮區,因災情推遲到24日再舉行公決投票,這一做法受到國際強烈批評。

受災情況

據緬甸國家電視台(官方)報導,截至5月16日當天,緬甸強熱帶風暴造成的死亡人數上升至77738人,失蹤人數為55917人,受傷人數為19359人。報導暗示,這一數據接近實際傷亡和失蹤人員人數。聯合國則估計緬甸受災人數達160萬至250萬人。而有緬甸的媒體報導稱,強熱帶風暴已經造成超過13.3萬人死亡或失蹤。這一數字是官方公布遇難者人數的將近兩倍。據中國日報報導,英國媒體9日報導稱,緬甸熱帶風暴襲擊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會高達50萬人,這將是在南亞海嘯襲擊遇難人數的兩倍多。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14日估計,緬甸風暴死亡總人數可能為12.8萬人。英國一些官員的稱,死亡與失蹤人數相加可能超過20萬。
而世界衛生組織官員16日說,遭受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襲擊的緬甸災區出現霍亂病例。如果藥品不及時送達,災區將面臨高疫情風險。
華人受災情況:
據仰光的華商11日在僑團救災會議上透露,緬甸伊洛瓦底省納不打鎮區至少有10名當地華人在熱帶風暴中遇難,失蹤華人華裔100多人。 < >

風暴分析

"納爾吉斯"為何導致如此重災?一些專家分析了原因,首要一個便是,這場風暴此前罕見,屬於"五百年一遇"。

"納爾吉斯"的移動路徑出乎專家意料。
世界各主要氣象預報部門4月28日從"納爾吉斯"向印度靠近時便開始監測其移動路徑。如氣象部門所料,風暴向東急轉。然而,它沒有按照慣常路線進入孟加拉國或緬甸西北部山區,而是突襲緬中部地勢低平的伊洛瓦底三角洲。
  美聯社9日援引美國關島大學氣象學教授馬克·蘭德的話說:"我一看到(風暴)路徑圖就說,“噢,這下糟了。”將會形成巨大的風暴潮,簡直就像“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美國紐奧良。"
美國"地下氣象員"組織官員傑夫·馬斯特斯說,風暴"路線東轉非比尋常",矛頭直指"緬甸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風暴登入地點的地形也不利於減少其威力。AccuWeather.com網站氣象預報主任肯·里夫斯說,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域廣闊,地勢低平,以致風暴潮上岸之後勢不可擋。

原因

一些環保主義者認為,全球變暖是重災原因之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去年提出,海水溫度上升將使熱帶風暴風力更大、雨情更重。
印度一環保組織負責人蘇尼塔·納拉因說:"儘管我們無法把具體災害歸咎於氣候變化,但有足夠科學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會加劇熱帶風暴。"
經驗不足
甸氣象部門在風暴登入前6天已發布氣象預警。緬氣象與水文局(DMH)4月27日開始發布"納爾吉斯"強熱帶風暴預告,5月1日向全國媒體傳送簡報,2日風暴登入當天,報紙頭條均為相關訊息。
然而由於"納爾吉斯"是40年來第一個在該國登入的熱帶風暴,民眾顯然缺乏抗災經驗。

中國態度

為幫助在納爾吉斯強熱帶風暴中遭受重大人員傷亡的緬甸人民,一支50人的中國醫療隊於5月18日深夜抵達緬甸仰光,並於5月19日中午抵達災區之一——位於仰光省的Kungyangon鎮區。
這支中國醫療隊由21名醫生、11名護士和18名管理及後勤人員組成,並配備了2輛救護車和2輛中型客車,將完全依靠自身的補給在緬甸連續工作14天。期間,醫療隊將與緬甸當地衛生、救濟等機構密切合作,通過建立醫療基地、驅車巡診等方式免費為緬甸百姓提供醫療服務。
據悉,中國是繼泰國、印度、寮國之後第四個派出醫療隊赴緬甸參加救援的國家。
中國駐緬甸大使管木、經濟商務參贊唐海等到機場迎接,並隨醫療隊趕赴災區,與緬甸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協助醫療隊在當地開展工作。
中國代表團成員柯友生6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八次會議上發言時表示,中國積極支持東協和聯合國在緬甸救災和災後重建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救災和重建屬於人道主義範疇,中方不贊成將救災問題政治化。

國際呼籲

聯合國9號在紐約總部發布緊急救災呼籲,呼籲國際社會緊急提供1.87億美元,用於救助遭受強熱帶風暴災害的150多萬緬甸災民。
世界衛生組織29日公布一項行動計畫,打算今後6個月向緬甸的熱帶風暴倖存者提供價值2800萬美元的醫療救助。
世界各國對緬甸風災表示哀悼,同時向緬甸捐錢捐物,但緬甸軍政府剛開始一直拒絕任何組織進入緬甸救援,只接受金錢和救災物資。
孟加拉國則宣布,為了悼念中國大地震和緬甸風災,宣布5月19日~21日為全國哀悼日。

批評與施壓

由於緬甸軍政府一直不同意讓大量外國救援人員入境,並對外國救援人員進入伊洛瓦底地區有諸多限制。西方在對緬甸的批評外,同時要求中國、泰國、印度等國施壓緬甸,讓外國救援人員儘早進入緬甸就行援救,但印度似乎沒有什麼明顯舉動;向來與緬甸友好的泰國總理沙馬這次也碰了一鼻子灰,原定周日飛往緬甸的沙馬,接到緬甸總理堅持不讓外國救援人員進入的表態後取消了行程;中國政府的態度則是一貫的不干涉別國內政,這使得救援隊伍更難進入緬甸。
緬甸軍政府的做法受到各國的批評,而後來緬甸軍政府堅持在受災嚴重時(5月10號)舉行新憲法草案全民公決公投,遭到國際輿論的指責,連中國官方媒體人民網的評論也稱,緬甸軍政府在受災嚴重時候,仍然舉行公投,天災也變成人禍。聯合國一名官員則坦言,“緬甸軍政府通過讓他們自生自滅的行徑來謀殺這個國家的人民。”
緬甸最大城市仰光的居民說政府未能在風暴來臨之前發出警告,至今仍沒有採取有效措施來減輕他們的痛苦,他們對此感到非常憤怒。一雜貨店老闆說:“政府應當可以在風暴來之前通知我們風暴的嚴重性,這樣我們就能夠做好準備。”
而中國不久後發生了汶川地震,國際救援組織正在想方設法評估中國的地震損失,同時也在努力為中國鄰國緬甸遭受颶風襲擊的倖存者提供援助。許多救援機構昨日都表示,中國具有豐富的救災手段,可以自行提供大量救援措施,在這點上,中國與緬甸有著很大不同。緬甸救災進展令人難以接受。
而在國際的批評與施壓下,緬甸軍政府開始逐漸增加批准給外國救援人員的簽證,但就拒絕美國除金錢外的任何援助,直到5月13日,緬甸才允許美國的軍用直升機進入緬甸。

緬甸立場

風暴發生後,緬甸軍政府一直以「國際派員進入緬甸有顛覆動機」為由,限制救援隊伍及外國傳媒入境,而外國救援組織包括香港的無國界醫生亦遭拒門外,不僅阻慢了救災的工作,亦令外界不知道最新情況,增加了危險。
自風災發生後,中國、泰國、印度、日本德國歐盟美國希臘等國家已陸續向緬甸提供逾14.58億港元的金錢及物資援助。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指出,緬甸軍政府曾扣起兩架專機及有關救援物資,甚至侵吞糧食。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3日飛赴緬甸首都內比都,會見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大將,說服丹瑞為大約240萬強熱帶風暴倖存者接受更多國際援助。
會談結束後,潘基文說,丹瑞同意“所有”救援人員進入緬甸。
路透社說,與潘基文見面時,丹瑞面無表情。潘基文先前就緬甸遭受的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致電、致信丹瑞,但未獲對方回應。
2個小時會談結束後,潘基文告訴隨行記者:“丹瑞同意所有救援人員進入緬甸。”當被問及這是否意味著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協助緬甸救災取得突破,潘基文說:“我認為如此。 ”
潘基文說:“我敦促他(丹瑞),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要允許救援人員儘可能迅速地進入災區,允許所有的救援物資儘可能快地送到災民手中。”潘基文還表示,丹瑞還同意把仰光作為所有救援行動的物流中樞。另一名外國救援人員則將緬甸政府的這一舉動稱為救援行動的轉折點。
潘基文並沒有在記者會上說明丹瑞是否同意允許外國專家進入受災最重的伊洛瓦底地區。不過潘基文表示,沒有理由不讓真心參與營救的外國救援人員進入伊洛瓦底地區。
一名參與了潘基文和丹瑞會晤的聯合國高級官員表示,丹瑞表示會對外國救援人員進入伊洛瓦底地區開綠燈。

緬甸政府在後來的公告稱,從周二(5月20日)開始,緬甸將會下半旗悼念在強熱帶風暴中死去的遇難者。公告稱:“由於眾多民眾在納爾吉斯風暴中喪生,我們宣布5月20日至22日為全國哀悼日。從20號早上9點開始,我們將會下半旗誌哀。”5月初,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以200公里左右時速登入緬甸,造成大約13萬3千人死亡和失蹤。

影響

據救援專家估計,目前有大約250萬倖存的災民仍然受到疾病、飢餓和惡劣天氣的威脅。聯合國糧農組織23日警告說,伊洛瓦底三角洲偏遠地區的大量災民仍然缺少足夠的食物,而在緬甸全國範圍,大米、食用油以及其他基本生活物資的價格都大幅上漲。該組織還表示,要在下一個大米種植季前為農民提供種子和其他物資,時間也非常緊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