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黃褶孔菌

紅黃褶孔菌

紅黃褶孔菌,屬傘菌目,夏秋季生於闊葉林地上,分布範圍廣。

紅黃褶孔菌

拉丁綱名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擔子菌綱
拉丁目名Agaricales
中文目名傘菌目
拉丁科名Paxillaceae
中文科網褶菌科
拉丁名Phylloporus rhodoxanthus
中文名紅黃褶孔菌
定名人(Schw.) Bers.
參考文獻Paxillaceae

變青褶孔菌

紅黃褶孔菌中文學名 變青褶孔菌
拉丁學名 Phylloporus rhodoxanthus (Schw.) Bres.
中文別名 紅黃褶孔菌、褶孔牛肝
同物異名 subsp. foliiporus (Murr.) Sing. 圖 608 變青褶孔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囊體
分類地位 傘菌目、牛肝菌科、褶孔牛肝菌屬
形態特徵 子實體較小。菌蓋直徑3.4-5cm,初期扁半球形,漸平展中部稍下凹,具細絨毛,土褐色至帶紅褐色,邊緣漸薄,有時上翹。菌肉中部厚,近表皮下帶粉紅,份處變青綠色,青藍色。菌柄較細,長3.5-4cm,粗0.4-0.6cm,色較蓋淺,有纖毛狀鱗片,圓柱形,有時基部稍有膨大。內部實心至鬆軟。菌褶黃色,稍寬,不等長,延生,褶間有橫脈相連成網狀,傷處變青綠色。有褶側囊體。孢子淺黃色,長橢圓形,近紡錘狀橢圓形,或不正長橢圓形,光滑,10.5-14.5μm×4-5.6μm。
生態習性 夏秋季生於闊葉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區 廣西、四川等。
經濟用途
可食用,其味較好。屬外生菌根菌。

紅黃褶孔牛肝菌

中文學名 紅黃褶孔牛肝菌
拉丁學名 Phylloporus rhodoxanthus (Schw.) Bres
中文別名 褶孔菌、褶孔牛肝
同物異名 圖 607 紅黃褶孔牛肝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褶側囊體
分類地位 傘菌目、牛肝菌科、褶孔牛肝菌屬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3-11cm,扁半球形,後平展,中部稍下凹,土黃色,褐色或淡栗色,被絨毛或變光滑,菌肉淡黃色,厚。菌褶橘黃色,較稀,延生,不等長,褶間具橫脈,有時形成褶孔。柄長3-5cm,粗0.7-1.4cm,圓柱形,上下略等粗或基部稍細,土黃色或橘黃色,上部有脈紋。孢子印淡黃褐色。孢子橢圓形或近紡錘形,帶淡黃色,10.4-13μm×4.4-5.2μm。褶側囊體無色。頂端常較細,無色,常有黃色內含物,棒狀,50-81μm×7-12μm。
生態習性 夏秋季於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區 江蘇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海南、香港等。
經濟用途
可食用,味較好。是外生菌根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