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額金剛鸚鵡

紅額金剛鸚鵡

紅額金剛鸚鵡(學名:ara rubrogenys)是大型金剛鸚鵡中體型最小的。體長60厘米。頭、面頰、肩分布有橘紅色羽毛,生活在玻利維亞,數量稀少,語言能力強。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紅額金剛鸚鵡紅額金剛鸚鵡
紅額金剛鸚鵡身長55-60cm,鳥體大致上為橄欖綠色。前額、耳羽以及大腿附近都有紅色的羽毛,翅膀也有零星的分布紅色羽毛。在翅膀前端彎曲的邊緣和翅膀覆羽內側有少量的橘紅色,翅膀內側的覆羽大部份為橄欖黃色,尾巴上方為橄欖綠色,尖端帶有些藍色,尾巴內側為橄欖黃色,臉部附近白色的裸皮有幾條棕黑色的羽毛橫向分布,鳥喙為黑色。

生活習性

紅額金剛鸚鵡紅額金剛鸚鵡
紅額金剛鸚鵡通常成對活動,在繁殖季也會群聚多達30隻左右,偶爾在築巢的樹上會聚集高達80隻。喜歡在峭壁或是小樹洞中築巢,一大早便會飛到覓食區覓食直到黃昏才歸巢,很吵雜但是個性並不內向,每天會花很多時間在地面尋找食物,有時候高達4小時。喜歡半乾燥的山谷、並且以山谷附近森林的植被為活動範圍,也常常喜歡飛到這些山谷附近的農田去覓食。當地有些人稱它們為“LoroBurro”,意思是很笨的鳥,笨到話都講不出來。紅額金剛鸚鵡喜歡農人種植的農作物(例如花生、玉米是它們的主食),也喜歡乾燥地區各種不同的仙人掌,以及一些野生的水果、漿果堅果和小昆蟲等。

分布範圍

紅額金剛鸚鵡分布圖紅額金剛鸚鵡分布圖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生育繁殖

紅額金剛鸚鵡紅額金剛鸚鵡
野地繁殖大多在11月至4月間,多在岩壁洞穴里築巢繁殖,一次繁殖約產1-3枚卵,但可能只會帶大一隻幼鳥,由於巢穴多在岩壁內所以幼鳥比較不易被盜獵者捕捉。 
紅額金剛鸚鵡的人工繁殖並不容易,需要夠大的籠舍比較容易繁殖成功,約在4歲時會開始繁殖,然而6歲以上的鳥會有比較穩定的繁殖成果與周期,繁殖期近時,互相理毛、交配次數、求偶行為、進出巢箱的次數與攝取的食物會明顯增多,公鳥對人會變的比較有攻擊性與侵略性,母鳥一次產下2至4枚,孵化期約26日,幼鳥羽毛長成約12至18周。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瀕危(EN)。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Ⅰ一級保護類鳥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