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露珍

紅露珍

茶花新品種彩葉紅露珍。紅露珍葉橢園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葉緣下捲成龜背狀,長勢特別旺,枝硬,緊湊,立性。屬茶花品種之一。

基本信息

新品種彩葉紅露珍誕生

茶花新品種彩葉紅露珍從發現到這次通過評審,已歷時七年多。現把培育研究概況作一介紹。
一、工作過程
1、彩葉紅露珍的發現。我們金華市婺城區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在1996~1997年期間,為了促使紅露珍提前開花、抽枝發葉,在自己培育的30畝紅露珍山茶苗圃中,對紅露珍的花芽、頂芽滴400x10—6Pmm濃度的赤黴素。由於赤黴素的濃度比常規使用濃度高3~4倍(高濃度是試驗性質),1997年在一株紅露珍新抽的枝葉中,葉子邊緣3毫米左右面積黃化,且黃化部分葉子有光澤、發亮,不像葉子衰敗的表現。這個枝條抽發的新葉子都有相同的邊緣黃化現象。同一植株上的其它枝葉則一切照歸,葉子呈綠色。這一變化引起了我們的重視。
當時我們想這會不會是紅露珍芽變的一個新品種?如果是,那就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因為紅露珍本身就是抗性很強的園林綠化的優良品種,倘若既保持紅露珍的品種優勢,又有葉子的彩色變化,那就更有前途了。但當時我們沒有把握,想的也比較簡單,沒有想到這是個研究課題,更沒有想到要立項,只是關起門來自己作些觀察研究。
2、從1997年發現紅露珍的芽變到2002年5月研究課題立項之前的四年多時間,是研究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觀察葉子邊緣黃化性狀的穩定性和抗性、生長量等生物學特性。我們重點觀察最早發現芽變的枝葉有沒有變化。四年觀察的結果,葉子邊緣黃化的現象沒有變,就是說這種芽變的性狀是穩定的。
3、從2002年5月課題立項到2003年年底,是試驗研究的第二階段,也是有轉折意義的重要階段。其間,成立了課題組,也立了項,使研究工作更正規化、科學化了。這一階段,除繼續進行遺傳穩定性研究和生物學特性試驗外,主要進行排除病毒試驗。
4、從2004年年初起至今,是課題研究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量最大,成果也最顯著。在這期間,除繼續遺傳穩定性研究和生物學特性(主要是抗性和生長量)試驗外,主要是作了RAPD技術分子鑑定。
二、關於遺傳穩定性研究
課題立項後,課題組展開了有計畫的研究。首先是總結了第一階段研究的經驗,繼續對該品種遺傳穩定性進行研究。2002年立項後,課題組進行了嫁接試驗。方法:剪取變異的母本紅露珍茶花樹上的枝條,嫁接到油茶根徑3厘米左右的大砧木上,以利於增加養分吸收量,促進接穗快速萌發,大量抽枝。共嫁接13株,全部成活。通過半年培育,13株彩葉紅露珍抽發出新枝、新葉,長勢良好,葉子變異性狀表現良好,葉邊緣較規則黃化,色澤亮麗,面積達葉子總面積1/3以上。然後再利用13株新茶花抽發的枝條,在2003年6月,進行第二次嫁接,共嫁接300多株。300多株嫁接苗枝葉全部表現出原變異性,遺傳穩定性良好。
2004年3月、2004年6月,兩次利用原有13株母本樹及存活的第二次嫁接苗木枝條,進行第三次、第四次繁殖。每次嫁接我們都採用了根徑3厘米左右的油茶砧木。2004年9月,課題組又利用第四次嫁接成功的300多株彩葉紅露珍苗的新梢進行第五次嫁接繁殖,以求得快速擴大種群。第五次嫁接苗木達400多株,成活率95%以上,變異性狀穩定,變異的穩定性得到了良好表現。現保存下來的彩葉紅露珍苗木,除最早變異的母本樹以及第一次嫁接的13株苗木以外,大部分是2004年繁殖的,與母樹已相差七年了,經歷了時間的穩定性考驗。
總之,五次嫁接繁殖不影響變異性狀。從理論上說植物體每通過一次嫁接,由於砧木、接穗、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植物體原來的性狀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如果接穗遺傳性狀不穩定,那么通過多次嫁接,變異就可能退化。但從我們五次嫁接實踐來看,彩葉紅露珍的遺傳性狀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證明了彩葉紅露珍葉子變異的穩定性。
三、關於排除病毒感染因素的試驗
在變異的穩定性得到證實後,新品種的葉緣黃化是遺傳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就成了本課題亟需解決的一個焦點問題。
試驗結果表明:到目前為止,嫁接到紅露珍(未變異)植株上的彩葉紅露珍枝條顯示了彩葉紅露珍的遺傳特徵,即葉子邊緣黃化,面積占總面積30%左右,而原紅露珍枝葉仍然是全部綠色,未發生任務變異。嫁接在油茶砧木上的紅露珍枝條和彩葉紅露珍枝條同樣是彩葉紅露珍葉子邊緣黃色、紅露珍葉子不黃化,呈綠色。三個試驗都顯示了獨立的遺傳性狀,不相互影響,在同一植株上不存在病毒傳播的現象。由此,排除了彩葉紅露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變異的可能,證明它是遺傳引起的。
四、RAPD分子鑑定
由於彩葉紅露珍茶花新品種種數量有限,遺傳穩定性和差異性還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我們與浙江師大生化學院合作,對紅露珍、彩葉紅露珍進行了遺傳多態性的RAPD分析,從分子水平上對遺傳差異進行鑑定。試驗的結果表明,同一引物,用於不同品種擴增出不相同的帶譜,不同的帶譜各有不同的特異點。因此可以證明,彩葉紅露珍和紅露珍在分子水平上有遺傳差異,紅露珍、彩葉紅露珍具有各自遺傳物質。彩葉紅露珍雖然來自於紅露珍的芽變,但其遺傳性在分子水平上與紅露珍有差別,是一個不同於紅露珍的新種。
結論:運用RAPD分析方法,對彩葉紅露珍與紅露珍作品種鑑定,證明它們是存在著遺傳差異的兩個不同的茶花品種。
五、生物學特性及生態學特性試驗
課題組研究彩葉紅露表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對它的生物學特徵及生態學特性進行試驗。主要是對生長量和抗性與原種紅露珍進行對比試驗。
1、關於生長量的試驗。我們觀察到,2004年嫁接的彩葉紅露珍春梢生長量緊大植株達50厘米,平均達29.8厘米,超過了紅露珍。這就證明,彩葉紅露珍不僅保護了紅露珍生長快的特性,而且超過了母枝,是大有發展前途的優良綠化苗木。
2、關於花與葉的觀察。七年來,我們對彩葉紅露珍進行不問斷的觀察,發現它的花色花形始終沒有變,與紅露珍相同:紅色的花,半文瓣,花形大小也一樣,這是個好現象。因為花變了就可能成為紅露珍芽變的另一品種,如花露珍,就不一定能保留紅露珍的生物學、生態學的優良特性。彩葉紅露珍只變葉子不變花,它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保護並發展了母種優良特性。
七年來,彩葉紅露珍的變異的葉子,也保持基本不變。但我們發現它也有些細微變化:有的葉子中間出現黃色條紋,有的葉緣呈紅色。這說明,彩葉極有可能發生新的有利於觀賞的變化。
3、關於抗性的試驗。彩葉紅露珍的生態學特性為:能抗40℃左右高溫,能耐—10℃左右低溫,不怕陽光直射,同紅露珍一樣,是一個適宜露天栽培的品種。它在3月上旬新梢開始萌動,5月30日左右春梢停止,枝葉最適合生長溫度為20—25℃,花芽在8月20日左右形成,3月上旬盛開,4月結束。彩葉紅露珍歡喜PH值在45—55,土壤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環境中生長。我們最初發現變異的紅露珍母樹一直露天盆栽,1998年氣溫下降到—6℃也末受傷害。2003年嚴冬,氣溫降至—4℃,連不少茶梅也被凍死了,彩葉紅露珍仍然充滿活動力。彩葉紅露珍不但能抗寒,而且也抗高溫灼曬。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發現變異的母本植株,是盆栽露天栽培的,夏季中午的溫度常達38℃上,母樹一直生長良好。2003年嫁接的彩葉紅露珍也是露天試驗,當年8月1日至10日,平均氣溫達38.4℃,其中四天氣溫達39℃以上,最早發現變異的母本植株及13枝彩葉紅露珍母本樹,在沒有遮蔭的條件下生長良好,沒有灼傷的表現。這說明它的抗性強,經受了嚴冬酷暑的考驗。
七年來的試驗研究,證明彩葉紅露珍是一個很有開發價值的茶花新品種。為此,課題組決定提交有關部門,請專家評審,以便進行產業化開發,取得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六、課題的社會影響
1、該課題研究引起了中國花卉協會茶花分會的重視。被兩任國際茶花協會主席麥克唐納與戴維斯、中國花卉協會會長江澤慧和國內外茶花專家高度評論的大型專著《中國茶花文化》,就有專頁介紹彩葉紅露珍新品種。中國花協茶花分會主辦的刊物《中國茶花》2002年第1期,也刊登了《“紅露珍”新品種鑑定研究》的文章。
2、前國際茶花協會主席麥克唐納於1999年來金華時,專門參觀了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的彩葉紅露珍新品種,高興地加以讚揚。
3、國內的行家和茶花種植大戶欲以高價購買該品種產權。福建一位茶花生產者出價65萬元人民幣,廣東和肖山的兩個茶花大戶各出價100萬人民幣,安徽的一位茶花生產者,從網上看到,又通過朋友找到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並願出45萬人民幣,但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均沒有同意。可見這一新品種已為一些行家看中。
七、通過省級鑑定
2004年12月27日,浙江省科技廳主持鑑定會。由北京、杭州、金華有關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認為,彩葉紅露珍作為觀葉觀花相結合的茶花新品種,具有形美、抗性強等特點。該項目在茶花產業觀葉品種的選育、研究內容、技術及成果方面,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彩葉紅露珍的成功選育,為觀葉茶花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基礎。建議進一步對該品種進行區域試驗,作為園藝新品種。
八、彩葉紅露珍產業化開發前景
實驗研究證明:彩葉紅露珍產業化開發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它是一個生長快、抗性強、葉多彩、花艷麗的優良茶花新品種,適宜在道路、庭院、房前屋後、城市綠化帶栽培。根據它的生態學、生物學特性,可以推向長江以北地區種植,可以作為優良的綠化樹種向全國推廣。這對於美化環境、增加城鎮綠地面積、擴大茶花市場規模,有重要的價值。

相關搜尋

紅露珍 《中國茶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