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翅金剛鸚鵡

綠翅金剛鸚鵡

綠翅金剛鸚鵡(學名:Ara chloropterus)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面部無羽毛,布滿了條紋,有點像京劇中的花臉臉譜,興奮時可變為紅色。尾極長,屬大型攀禽。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綠翅金剛鸚鵡 綠翅金剛鸚鵡
綠翅金剛鸚鵡身長90-95cm ,翼展125cm,體重1050-1700g,壽命80年。表面看來,它很容易和 五彩金剛鸚鵡相混淆,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五彩金剛鸚鵡的背部有黃色羽毛,而紅 綠金剛鸚鵡的背部羽毛則為綠色;紅綠金剛鸚鵡的個頭比黃 藍金剛鸚鵡大些。成鳥的頭、頸部、胸部和翕兩側是美麗的紅色羽毛。肩和三級飛羽綠色。背部,臀部和尾巴上面是藍色。尾巴是紅色和藍色相間。尾覆羽淺藍色。下顎骨的上層主要是白色或象牙色,較低的下頜骨黑色。面頰是裸露的皮膚,覆蓋著紅白色的羽毛呈現蛇狀細紋。虹膜淡黃色。腳黑色。

生活習性

綠翅金剛鸚鵡 綠翅金剛鸚鵡
綠翅金剛鸚鵡通常生活在熱帶森林,在海拔450-1400 米之間的高度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不及其它金剛鸚鵡活潑,經常與黃 藍金剛鸚鵡及緋 紅金剛鸚鵡一起,野外活動通常是一對或一個家族成行,常見6-12隻一群聚集,它們不甚活潑,相比較沒有群居生活,但性格和善,叫聲大而響亮,愛亂尖叫,咬喙力強 。主要食物包括不同種類的堅果、各類種子。人工飼養可以餵食深綠色葉蔬菜和水果,麵包及餅乾亦甚為喜愛。

綠翅金剛鸚鵡和黃藍金剛鸚鵡一樣,是絕對友善的鳥類,即使有一張嚇人的大嘴,也很少主動攻擊人。說話能力和模仿人語的能力並不強。金剛鸚鵡的性別較難從外觀準確地分辨,一般而言雄性擁有較雌性略大的身驅及頭部。

分布範圍

綠翅金剛鸚鵡分布圖 綠翅金剛鸚鵡分布圖
分布於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繁殖方式

野外繁殖

綠翅金剛鸚鵡 綠翅金剛鸚鵡
在野外繁殖產卵季節因地而異:在蘇利南是12月;在秘魯是11月;在巴西中部是1月至4月。喜歡築巢於棕櫚樹上的樹洞裡,但也可能置於懸崖的岩石洞隙或裂縫中,每巢通常產卵2或3枚,孵化期約28天,但幼鳥羽毛完全成長則長達約90天。雛鳥的成活率不是很高。《世界鳥類手冊》( HBW)記錄:對16鳥巢進行跟蹤研究,結果10隻雛鳥能正常飛行(40%),其中9隻因營養不良死亡(36%),6隻成為掠食動物的受害者(24%)。

人工繁殖

人工飼養的綠翅金剛鸚鵡約4歲步入繁殖期,繁殖季節為每年的11月至來年5月,繁殖期具攻擊性,一窩通常產2-3枚,相比金剛鸚鵡的體形,可知剛出世雛鳥的重量不大,只有20多克,但它們生長迅速,滿月時小鳥的重量已達560克,這時開始長出非常稀疏短少的羽毛,眼睛亦在此時完全張開。為它們預備巢箱最基本要堅固和有足夠的面積,高度應約體長3倍,闊度、深度約體長1倍,洞口不能太細,需依照鳥兒頭部大小而定。

現狀與保護

現狀

綠翅金剛鸚鵡的數目因棲息地受到嚴重破壞及違法盜獵者的捕獵作非法買賣,使數量迅速下降。

保護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