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

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

1995年元月中共甘肅省委將紅軍會寧會師紀念館列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5月,全國少工委將紀念館命名為“雛鷹”達標基地,1996年11月,國務院將會寧紅軍會師舊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中宣部將會師紀念館列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背景資料

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

1936年7月1日,紅二、紅四方面軍在西康甘孜會師。10月10日,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10月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縱橫十一省,行程二萬五千里。紅四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零七個月,途經四省,行程近萬里。紅二方面軍長征歷時十一個月,途經八省,行程一萬六千多里。
關於北上的又一番爭論
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巍然屹立。紀念塔由三個小塔環抱而成,象徵紅軍三大主力緊密團結。1935年6月,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由於張國燾推行分裂路線,兩軍會合後旋即分開,紅四方面軍南下,中央紅軍單獨北上。南下途中,張國燾另立“中央”。後來張國燾被迫取消偽中央,再與紅二方面軍一起北上。
會寧素有“隴秦鎖鑰”之稱,是隴東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兵家必爭之地。1936年9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圖在會寧一帶切斷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道路。中央命令紅四方面軍阻止胡宗南部,但張國燾心生膽怯,不執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黃河奪取寧夏。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等人則主張,立即北上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共同打擊敵人。這一主張獲得多數支持並形成決議。
然而張國燾於9月20日趕到前線,情緒激動,示以眼淚,使得前線指揮員重新調整部署,準備西進。對此中央多次復電不同意,加之西進先頭部隊了解到,黃河對岸已進入大雪封山季節,氣候寒冷,道路難行。張國燾沒有辦法,被迫下令北上會合中央紅軍。
中央紅軍給四方面軍4萬套棉衣
為迎接紅四方面軍,1936年10月2日,紅十五軍團騎兵團襲占會寧縣城。10月9日,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等率領紅四方面軍進入會寧。
為避免敵機轟炸,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慶祝大會於1939年10月10日傍晚在會寧文廟大成殿舉行。慶祝大會以兩張門板搭成講台,以供桌當講桌,紅一、紅四方面軍團以上幹部2000多人坐在長條凳上,兩萬多紅軍戰士、民眾坐在大成殿外廣場上。
慶祝大會由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朱德宣讀了中央的賀電,徐向前等人講話。兩個方面軍的領導人還一起合影留念。慶祝會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一直持續到晚上。當時紅四方面軍經過三過草地,到會寧後已是面黃肌瘦,穿得五顏六色。紅一方面軍帶來四萬套棉軍裝,但還是不能滿足需要,紅軍就在會寧購買棉花、羊毛、土布做軍裝。
人均支援紅軍100斤糧食
紅軍在會寧會師後,國民黨飛機經常來轟炸。一天,四歲的男孩魏煜正在縣城街上玩耍,飛機又來了。眼看一顆炸彈就要落到魏煜眼前,一個路過的紅軍小戰士一把抱起魏煜,飛奔到旁邊一個鋪子裡,把小魏煜掩壓在自己身下。炸彈爆炸了,小魏煜右手小拇指被炸掉,那位紅軍戰士卻犧牲了。很快又來了一隊紅軍,他們把小魏煜送到紅軍醫院,給他包紮好後才送回家。魏家了解到,犧牲的紅軍戰士只有16歲。
魏煜的父親魏鴻儒大受感動,把紅軍小戰士埋葬到自家的祖墳旁邊。魏煜長大後娶妻生子,魏鴻儒分別給三個孫子取名魏繼征、魏續征、魏長征,以紀念那位紅軍戰士。現在,魏繼征三兄弟每年都去給那位紅軍戰士上墳。
紅軍保護了會寧民眾,會寧民眾也支持紅軍。會寧海拔1800多米,一年只能種一季莊稼,糧食打得並不多,但據杜守琴考證,當年7萬多人的會寧縣,為紅軍貢獻出近700萬斤糧食,平均每人100斤。
1936年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經過艱難轉戰,與紅一方面軍在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據杜守琴講,在1955年授銜的共和國十大元帥和十大將中,各有9人到過會寧。在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記者看到徐向前元帥的題詞:“三大主力會師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會寧民眾則流傳,紅軍會師天下安寧。

基本簡介

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

會寧縣,位於甘肅中部,北與靖遠縣接壤,南與通渭縣毗鄰,西連定西縣、榆中縣,東靠靜寧縣和寧夏的西吉縣、海原縣,歷代為兵家重地。會寧古城,城辟四門,東為“東勝門”,西為“西律門”,南為“通寧門”,北為“安靜門”。城郭形如鳳凰展翅,故有“鳳城”之稱。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於此,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當時,中央領導曾在西津門樓上開過會,故於1958年將西津樓改建為紅軍“會師樓”。為了弘揚紅軍精神,會寧人民修繕了會師樓,擴建了革命文物陳列館,並於1986年建造了高達28.78米,共11層的紀念塔,正面雕刻著鄧小平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18個大字。

塔內還懸有甘肅楹聯學會會長安維翰撰寫的對聯:“會一二四方面紅軍,憶井岡舉旗,遵義籌策,大渡橋橫,金沙水拍,過草地,爬雪山,除腐惡,斬荊棘,長征途中三軍明良遇,將相和,肝膽相照,風雲際會;寧千萬億倒懸黔首,顧祖厲激浪,香林放彩,關川穗碩,青江風徐,去郭城,穿韓砭,越溝岔,翻坡寨,枝楊鎮上全民簞壺迎,袍澤與,詩文傳捷,酒看犒師。”會寧縣大墩梁和慢牛坡還修建有紅軍長征紀念碑。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勝利會師、是長征勝利結束的標誌,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和里程碑。1996年,國務院將會寧紅軍會師舊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中宣部將會寧紅軍會師舊址列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陳展與設計

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
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是一座以紀念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寧會師,勝利結束長征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為主題的專題性紀念館。
會師紀念館陳展思路和陳展形式設計緊緊圍繞“紅軍長征精神永放光芒”和“會師豐碑”主題,把握重點,強化亮點,設計原則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堅持內容編排、形式設計、展示手段上的創新和有機結合,注重紀念館語言的運用,總體環境藝術氛圍的營造。
突出主題,全面展示紅軍長征和紅軍三大主力會寧大會師歷史。通過豐富的文物史料,並採用輔助藝術手段,翔實地再現了紅軍長征和紅軍會寧大會師的全過程。在內容編排上採用專題式陳列方法,採用了縱向大框架、個性小單元的展示理念,展覽中的小單元、均做成陳列展覽中的點睛之筆,力求形象、生動。
創新陳展方法及形式設計,強化亮點。陳展方法及形式設計結合紀念館自身的特色與條件,採取展示主題多元化,個性化的陳展形式,儘量突出時代、通俗、趣味和觀眾的參與性。在陳列中,對展示內容的陳列布置上,運用了“知識梯級展示理念”對展示內容以及逐步深入,同時,在陳列中加入了詩畫的展示理念。文物展示,圖文版面、景觀模型等都做個性化藝術處理和文化背景的描繪,烘托出展覽內容的歷史文化韻味。亮點設計既是陳列主題的深化,也是陳列重點內容的體現。在總體設計上,根據“紅軍長征”和“會寧大會師”的題材,結合館內展出條件和實際,在注重整體風格一致的基礎上,努力營造紅軍長征和大會師的氣氛。
1.突出時代性。以當代人容易接受的空間環境、展示方法和合理採用現代高科技展示手段,以相互關聯的圖像、文物、文字等,形成展陳中一個個有機小環境或歷史事物圈。在“紅軍大會師”陳列中,採用大型落地式展架和展櫃,展示按需要經過處理或放大了的環境背景、局部圖片、相關文物、文字說明、個性化展具等等。
2.注重文物組合,深化陳列主題。在陳列中,每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文物的組合陳列都占據顯著的位置,通過文物展出的精巧組合和不同變化,深化主題。
3.注重亮點設計,提升陳列品位。藝術品和輔助展品是陳列的輔助手段,也是營造亮點的有效方式,在亮點設計上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點明主題,強化重點,渲染氣氛,提升品位。
4.陳列的通俗性和趣味性。站在普通參觀者的角度上編寫版面文字。巧妙運用展覽語言,儘量採用參觀者經過直觀就能感覺到的行為形象方式。利用故事情節反映主題,使觀眾從有趣味的故事中加深對陳展內容的了解和影響。
科技互助、多角度、新視覺、大信息量解讀歷史。
1.利用多媒體三維動畫技術,概括地將“紅軍長征”、“會寧大會師”歷史畫卷演示出來。
2.利用多媒體投影和大螢幕電視,以新的視覺手段展示“紅軍三大主力會寧大會師”場景。
3.利用多媒體觸摸系統和語音導覽系統,將陳列中的重要歷史事件人物、文物,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存儲於多媒體中,方便觀眾查詢和解讀陳列。
注重環境建設,內外呼應,營造主題空間。在總體規劃設計上,以“紅軍會寧大會師”這一主題為切入點,以具有紀念性和標誌性的門、樓、塔、館建築為主體,通過強化中軸線的處理,使館內主體建築、紀念設施,在風格上協調統一。同時,通過對歷史物件、人物塑像、碑刻、主題群雕等具有特別紀念價值的信息進行構思和組合,烘托加強紀念性功能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