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稀飯

紅薯稀飯

《紅薯稀飯》是一部由王文娟,崔占魁,蘇中美等主演的電影。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許襄藝術團的歌手圓圓,今天本該參加巡迴演出,但團長特批了她一天的假,給獨居的爺爺過生日。爺爺是個老八路,今天是他的90大壽。

爺爺將所需的生活用品貼在門上,其中包括用汝河水、大鐵鍋和劈柴火熬制的紅薯稀飯,這讓圓圓頗感為難。但令她更加為難的是,團長一個電話取消了她的假期,要她火速歸隊。

那么,圓圓能否將演出進行到底,爺爺能否如願以償呢?懸念直至結尾才精彩揭曉。

角色介紹

圓圓 圓圓

圓圓

演員 王文娟

高高興興回家給獨居的爺爺祝壽,卻被爺爺"命令"歸隊。含淚跑出家門的圓圓在台上台下該是怎樣的狀態,她能否將演出進行到底呢?

老張 老張

老張

演員 崔占魁

飯桌上奉團長之命探望圓圓的爺爺。爺爺要的那碗用大鐵鍋、劈柴火、汝河水熬制的紅薯稀飯能否尋到,在爺爺九十大壽當天,圓了老人家心愿呢?

團長 團長

團長

演員 蘇中美

準了圓圓的假期,卻又讓人家火速歸隊。一團之長該如何權衡"大家"與"小家"之間的捨得,她給老張交代了什麼任務,她為何意味深長的拭去圓圓臉上的淚珠?

戰士 戰士

戰士

演員 李亞飛

端著一碗救命的紅薯稀飯,這位年輕老八路的眼神兒里透出了對生命的渴望。時光荏苒,半個世紀過去了,他惦念著的依然是記憶里最難忘的那碗紅薯稀飯。

大娘 大娘

大娘

演員 李玉蓮

小女孩兒年代,她親眼目睹母親用大碗紅薯稀飯挽救負傷戰士生命。耄耋之年有幸重溫兒時記憶,目不識丁的老人用滄桑的表情、樸實的言語,活脫出一位可敬的山村老大娘形象。

創作過程

作為華中地區知名的影視製作公司,東道影視熟知古都許昌這座城市的一街一巷,深諳這座城市的人文歷史。
系列微電影《許昌·表情——愛上許昌的100個理由》總導演王焱表示,作為一條從文化創意到文化產品的創新之路,系列影片將以更為獨特的眼光、更為深廣的探索,來呈現許都那些未知而美麗之處,有價值而未被關注之處,有潛力而未被挖掘之處,讓人們充分領略這片熱土上的燦爛歷史文化和精彩的現實生活。
襄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崔占魁表示,微電影《紅薯稀飯》就是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把尊老敬老,互助友善,發揚革命傳統等內容都融合在故事中,激發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點評鑑賞

影片在傳播尊老愛老、鄰里相親、愛崗敬業等社會正能量的同時,也反映了襄城縣人文歷史,藝術化地謳歌了革命傳統和襄城好人精神。令觀眾在深深感動的同時,也體會到友善的意義。

作品影響

《紅薯稀飯》備受關注與東道影視工作室創立的文化品牌《許昌表情——愛上許昌的100個理由》分不開,《許昌表情》從一個創意萌芽,衍生出一個頗具規模的文化系列,不僅打造出了一張嶄新的許昌名片,更走出了一條從文化創意到文化產品的創新之路。

作者簡介

《紅薯稀飯》是襄城縣首部反映核心價值觀的微電影,於2014年11月15日開機。拍攝結束後,主創人員將剪輯12分鐘的影片,並計畫於2014年12月初登入各大主流媒體和網路的播放平台。短短12分鐘的情感電影,以“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為主題,將敬老愛老、互助友善、愛崗敬業、發揚優良革命傳統等內容有機融合,以文藝形式來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是創新宣傳手段的有益嘗試。
《紅薯稀飯》是襄城縣首部高清城市宣傳片,也是首次運用“微電影”這一新興表現手法來展示襄城的城市精神。作為一種創新宣傳手段的有益嘗試,影片採用平行蒙太奇手法,將圓圓的演出、人們幫助老人的行動和司機老張尋找爺爺當年負傷之地等三條線索同時推進,藝術化地謳歌了革命傳統和襄城好人精神,令觀眾在深深感動的同時,體會友善的意義。
《紅薯稀飯》的備受關注,是與東道影視創立的文化品牌《許昌·表情——愛上許昌的100個理由》分不開,《許昌·表情》從一個創意萌芽,衍生出一個頗具規模的文化系列,不僅打造出了一張嶄新的許昌名片,更走出了一條從文化創意到文化產品的創新之路。

演職員表

演員表

圓圓​ ​——王文娟
​團長 ​——蘇中美
​張師傅 ​——崔占魁
​爺爺 ​——王木佳
​士兵 ​——李亞飛
​老大娘 ​——李玉蓮​

職員表

總策劃​ 韓培鑫​
​總監製 ​崔占魁
​編劇\導演 ​王焱
​出品人 ​崔占魁
​製片人 ​韓培鑫
​統籌 ​李二曉宋軍亞
​片名題字 ​杜文奇
​總攝像 ​偉子
​攝像 ​戴輝
​視效總監 ​徐永華王國文
​總協調 ​王秀剛
​總剪輯 ​楊曉培
​片頭創意 ​馮強
​特約美術 ​李慶琦
​技術支持 ​劉瀾濤楊旗峰
​配音 ​楊A趙素鴿王淑珂
​同名主題歌 ​《紅薯稀飯》
​作詞 ​許會鋒
​作曲 ​崔占魁張鋒鋒
​演唱 ​李娉

原聲資料

紅薯稀飯(原創詞曲)
我生活的家鄉在美麗的中原
記憶里總難忘天天喝紅薯稀飯
稀飯充飢紅薯解饞
早上喝得香晚上也喝得甜
盛上一碗紅薯稀飯
好比一頓山珍海鮮
喝下一碗紅薯稀飯
勝過一回天上神仙
天上神仙
我闖蕩的腳下是沸騰的中原
忙碌中總習慣天天喝紅薯稀飯
稀飯潤腸紅薯保健
四季喝不厭永遠喝不煩
端上一碗紅薯稀飯
找回一段憶苦思甜
喝下一碗紅薯稀飯
開始一天打拚苦幹
打拚苦幹

影片段預告絮

首映式 首映式
劇照 劇照

影片評價

許昌人民廣播電台2014年11月26日訊息:
襄城微電影《紅薯稀飯》殺青

近日,由襄城縣委宣傳部聯合鄭州東道影視公司拍攝的微電影《紅薯稀飯》進入殺青階段。
襄城台記者胡斌、付曉娜報導:
微電影《紅薯稀飯》講述了襄城藝術團歌手圓圓,在獨居爺爺的九十大壽當天,因工作需要含淚離開、鄉鄰們幫助照顧老人和劇團司機老張為滿足老人的生日願望,深入靈武山,為他找到了抗日戰爭時負傷休養的農戶家,為他帶回去農戶煮的紅薯稀飯,三條線索同時推進,在傳播尊老愛老、鄰里相親、愛崗敬業等社會正能量、反映襄城縣人文、歷史的同時,也將襄城紫雲山、靈武山等景點一一呈現
襄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崔占魁:
“微電影《紅薯稀飯》就是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把尊老敬老,互助友善,發揚革命傳統等內容都融合在故事中,激發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微電影《紅薯稀飯》由襄城縣委宣傳部聯合鄭州東道影視公司拍攝,王焱就是這部微電影的總導演。
王焱:“經過我們商量構思,就決定拍一部反映襄城好人精神的微電影,整個拍攝進度也很快,第四天晚上我們在住的賓館裡進行了首映,效果非常的好。”
導演王焱介紹說,目前微電影《紅薯稀飯》的主要拍攝工作已全部完成,在經過後期的製作剪輯後,也將作為一部反映襄城縣人文、歷史、自然風光的宣傳片,在襄城電視台、襄城線上等網站進行播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