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牆知情錄1:新中國的風雨歷程

《紅牆知情錄1:新中國的風雨歷程》是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伊家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紅牆知情錄1:新中國的風雨歷程紅牆知情錄1:新中國的風雨歷程
《紅牆知情錄1:新中國的風雨歷程》內容簡介:同首共和國往事:開國軼事,建設波折,“文革”風雨,兩岸風雲,改革航程,外交秘聞,無不令人驚心動魄,回味無窮。

這期間,紅牆內的共和圍決策者們深為人們矚目。他們放眼寰宇,權衡利弊,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做出重大決策,從而改變歷史的航向。

《紅牆知情錄1:新中國的風雨歷程》作為《紅牆見征錄》的姊妹篇,以親歷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筆錄,平實細膩的筆觸,為我們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些重大決策的幕後故事,重大時刻的動人細節。領袖的風姿,戰將的風采,一一呈現。

三峽,領袖的焦慮與夢想

毛澤東給“安亭事件”定了性;

“文革”寫作組:個集體寫作的特殊年代;

“打倒陶鑄'的口號,讓毛澤東第一次對中央文革發了脾氣;

鐵路混亂使周恩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鄧小平強調:不要把“批鄧”作為考察幹部的標準。

作者簡介

尹家民,軍人,詩人,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早年寫詩與評論,後以紀實、傳記文學為主,因創作陳賡、黃鎮、張國華、陶勇等多部將帥傳記文學作品而成名,“黃埔系列”和“紅牆系列”具有廣泛影響。已在海內外出版《陳賡大將》、《將軍不辱使命》(黃鎮傳)、《艦隊司令生死傳奇》(陶勇傳)、《誰為中國聲辯》、《百將之夜》、《家民紀實文集》(七卷本)、《紅牆見證錄》(三卷本)等紀實作品四十餘部,另有《心融進蔚藍》詩集一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領袖們治水如打仗

新中國成立之後,洪水的禍害並沒有減弱,相反卻有上漲的趨勢。毛澤東和周恩來一次次地來到長江、黃河及其支流的堤岸上,對著波濤洶湧的江水,發出種種感嘆……。

十三陵水庫勞動的象徵意義

毛澤東批轉報告給周恩來,要根治淮河

毛澤東走在黃河大堤上

周恩來三上三門峽

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三門峽不行就把它炸掉!”

毛、周合力,荊江分洪

三峽,領袖的焦慮與夢想

“兩個冤家”聚首南寧會議

在毛澤東關注、周恩來踏勘的中堡島上

第二章 共和國第一次國民經濟大調整始末

到1960年夏,毛澤東感到了壓力。對他倡導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一些做法、口號,開始感到心中沒底,自信心有些動搖。

“狂熱”之後,共和國面臨空前飢餓。

毛澤東首次承認“大躍進”錯誤,中央決心“轉入主動”

赫魯雪夫突然撤走專家,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李富春提出“八字方針”,國民經濟調整初露成效

第三章 “三線”建設戰略決策的緣由

1964年的一天,毛澤東站在巨幅中國地圖前問周恩來:“你說的那個地方叫什麼名字?”周恩來回答道:“那裡荒無人煙,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澤東聽罷,脫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澤東“三線”構想的深層原因

“三線”建設最初在高層有過分歧

實施過程艱難而漫長

第四章 毛澤東為何幾度與陳毅談古論今?

毛澤東一生與將帥多次談文論史,與陳毅談論尤多。而談論的時機,多為陳毅一生的重要時刻,而陳毅往往在此時受益更深。

黃花塘事件後,毛澤東讓陳毅讀讀《李自成》54高饒事件後,毛澤東同陳毅談起《聊齋志異》的妙處,結論是“路遙知

馬力,事久見人心”

毛澤東在游泳池旁講《三國》中的小字輩,希望陳毅這個新外長能“破除迷信”

毛澤東在七千人大會講了《史記》中的若干篇章,陳毅又敢講話了

第五章 “安亭事件”:張春橋的一場政治賭博

發生在上海安亭車站的中斷交通的事件,標誌著“文化大革命”已經從“文化”擴展到工交及其他一切領域,也標誌著各行各業“奪權”的開始。“秀才”們也開始從幕後走向台前。

安亭事起,周恩來備感工交系統空前的壓力

張春橋成功的政治賭博

張春橋也曾擔心“坐班房”

王洪文同樣在。安亭事件”中撈到政治資本

陶鑄、陳丕顯、曹荻秋因“安亭亭件”而落難

毛澤東給“安亭事件”定了性

第六章 江青三上廬山的“無限風光”

作為毛澤東夫人和秘書的江青,前往廬山並無多少風光;當她作為“文化大革命”的旗手,出任中央文革第一副組長時,再次登上廬山,才顯盡了“無限風光”……

江青坐飛機,一愛睡覺二愛打牌

一張廬山《仙人洞》,預示著江青的“無限風光”

藉助廬山一戰。江青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頂峰

第七章 “文革"重災之下的昆明軍區

昆明軍區,受災最重:受迫害自殺的前任第一政委閻紅彥上將,被刺身亡的後任第一政委譚甫仁中將,受迫害跳樓未死的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朱家壁少將……他們或被“打倒”,或被逼作檢討,或被批鬥,或被看管,人人自危,個個受難,遭受了建國以來史無前例的重創。

閻紅彥曾被冤枉十多年,對“文革”仍不能理解

閻紅彥堅持說真話不揭鄧小平,很快上了“修正主義分子”黑名單

秦基偉指派王銀山保護閻紅彥的安全。省委書記趙健民挺身而出

陳伯達在電話里威逼。閣紅彥至死留下遺書

康生將趙健民當場逮捕,進而將陳康副司令員打成“滇挺”的總司令1∞

秦基偉被周恩來派飛機接到北京。仍未逃脫被造反派搞了“噴氣式”

毛澤東要譚甫仁不做“吳三桂”。譚如日中天時卻神秘遇害

第八章 黃永勝秘書“揭發信”事件

他因為有才氣,當了黃永勝的秘書,他又因為寫了黃永勝的“揭發信”,而身陷囹圈。一個普通一兵便開始了動盪一生

從乞丐到地主狗崽子,磨難從一開始便伴隨著他

從大學生到軍區司令員和總參謀長的秘書,幸運中隱藏著災禍

溫玉成將軍為何在晚年常說:“我對不起李必達秘書。”

黃永勝、江青一口咬定“李必達不是好人”

他立志用一生的經歷證實自己

第九章 林彪事件在世界引起的反響

發生在1971年9月13目的林彪墜機事件,很長一段時間裡處於嚴格的保密狀態。即使在半年之後中共中央向全黨公布了《粉碎林彪反黨集團反革命政變的罪行》的24號檔案,社會上仍有一些傳說。這些傳說多半來自境外的種種猜測。

林彪事件始終吸引著世人

毛澤東遭受最沉重的打擊。健康迅速惡化

林彪墜地引起的波動,不亞於一顆核子彈爆炸’

澳大利亞年輕記者窮追不捨,終於解開了林彪之死的內幕

解密的基辛格檔案證實了一些史實

第十章 梁效、羅思鼎其“人"其事

在上海灘混跡於舞台的江青,一夜間成了無文不通、無史不曉的歷史學家,的確讓人吃驚。但是當你知道了她背後龐大的寫作組為她提供材料時,你就不會奇怪了。

“文革”寫作組:一個集體寫作的特殊年代

丁學雷、羅思鼎反戈一擊,投靠張、姚

梁效在江青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

梁效最輝煌的“成就”是“批林批孔”,大搞影射史學

羅思鼎的頭頭都認為他們所幹的事,說出去要殺頭

鄧小平成為他們攻擊的又一個目標

被歷史定罪的“文革”寫作組

第十一章 毛澤東與中央文革小組興亡

人們戲言:中國什麼官最小?當然“小組長”最小;然而在“文革”期間,一個叫作中央文革小組的機構,它的“小組長”卻是中國最大的官,這個小組也成了中國最有權威的機構。

毛澤東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組

中央文革主要成員的入選,多與毛澤東曾經賞識過有關

“打倒陶鑄”的口號,讓毛澤東第一次對中央文革發了脾氣

所謂的“二月逆流”,毛澤東維護了中央文革的地位

成立“上海人民公社”,張、姚沒有摸清毛澤東的意向

“揪軍內一小撮”,王、關、戚從毛澤東眼前消失

第十二章 周恩來與鐵道部部長在動亂歲月

鐵路和蒸汽機車的出現,曾使人類文明大踏步地前進。可以說鐵路是國民經濟興衰的“鐵”的見證。然而中國“文化大革命”的發起,卻很快衝擊了鐵路交通,“文革”中的許多重大事件,多次出現在鐵道線上,有人形容這是大動脈流血。與鐵路相關的各級領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作為共和國的總管家,周恩來總理自然承受著最大的壓力。也就是在這種情形之下,他曾無可奈何,發出了“我不入虎穴,誰入虎穴”的隱忍長嘆。

鐵路混亂使周恩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轉折點是上海的“安亭事件”

連周恩來都找不到鐵道部部長了

周恩來叮囑護送的戰士:“不準進家揪人。”

周恩來按毛澤東的批示。借題發揮

第十三章 鄧小平重整文化部

人們都說“文化”這個碼頭不好占,一生喜愛“文化”的鄧小平,偏偏不信這個邪。風雨過後,他又親率“舊部”,大步走來……

鄧小平“舊部”出任文化部新領導

七個字的批示改變了一個劇院的命運

鄧小平強調:不要把“批鄧”作為考察幹部的標準

鄧小平親臨文代會,倡導“二為”方針

第十四章 她捲入了“紅都女皇事件”

如果說章文晉因參與中關建交談判而被寫入史冊的話,那么,張穎被捲入“紅都女皇事件”則是一個誤傳。

外交家:外事可為,家事難當

風暴來臨,夫妻天各一方

最引人注目的兩件事:基辛格訪華和“紅都女皇事件”

最老的大使和第一個專職大使夫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