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憶

紅樓夢憶

書名。本書由三個部分組成:《紅樓夢憶》《紅樓詩草》《紅樓零簡》。鄧雲鄉先生作為電視劇《紅樓夢》的民俗指導,參與了整個拍攝過程,數年間他隨劇組經過天南海北,親歷其中甘苦,往事浮躍,記憶翻湧,寫下《紅樓夢憶》作為紀念,也帶領讀者感受著紅樓魅力。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由三個部分組成:《紅樓夢憶》《紅樓詩草》《紅樓零簡》。鄧雲鄉先生作為電視劇《紅樓夢》的民俗指導,參與了整個拍攝過程,數年間他隨劇組經過天南海北,親歷其中甘苦,往事浮躍,記憶翻湧,寫下《紅樓夢憶》作為紀念,也帶領讀者感受著紅樓魅力。《紅樓詩草》是先生在拍攝過程中隨興吟詠的詩詞,部分尚未發表,書性詩心隱於其中,意興自現。《紅樓零簡》是先生所寫關於《紅樓夢》小說和電視的文章,匯於一處奉獻給讀者。本文集收入雲鄉先生《紅樓識小錄》《紅樓風俗譚》《紅樓夢導讀》《紅樓夢憶》,互相印證,必可收穫至豐。

作者簡介

鄧雲鄉教授,學名鄧雲驤(1924.8.28----1999.2.9)山西省靈丘東河南鎮人。青少年時期,先後在北京西城中學、師範大學和私立中國大學求學。194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任教山西大同中學,天津中學。新中國成立後,在北京中央燃料工業部工作。1953年10月起,先後在蘇州電校與南京電校教書。1956年1月在上海電力學院教書,至1993年退休。

鄧雲鄉教授自幼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具有深厚文史功底。學識淵博,興趣廣泛,善於思考,勤於撰述。退休後,以其親身經歷的事件或與他有涉的人,或事緣為誘因,或描繪與時代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文化、民風民俗之變化,或明清以來文人文事鉤沉,探究眾說紛紜的歷史文化現象,潛心著書。著有:《燕山鄉土記》、《北京的風土》、《紅樓風俗譚》、《北京四合院》、《清代八股文》。還有散文集:《書情舊夢》、《秋水湖山》、《花鳥蟲魚》、《吾家祖屋》。

目錄

前言

紅樓夢憶

惜別詞

白髮“紅”緣

姑蘇歲暮

十里街·葫蘆廟

開機典禮

記得祝願詞

開講江南風俗

課內課外

春風夜話

曹雪芹紀念館

首次小品練習

小談服裝

上海找“寶玉”

“紅樓西席”

化裝小記

太平湖黛玉北上

黛玉的船

國慶晚會

“黃山情侶”

“神仙洞”虛驚

黛玉北上諸景

風雨故人

重到蘇州

香雪海落花流水

藝圃傳情

萬景山莊

耦園落花

寄暢園一日

杭州采景

綺園古藤

花與蝴蝶

滴翠亭詩

導演分身術

西子湖花絮

上海大觀園

北京有了大觀園

大觀園建築小談

瀟湘館秋雨

“大觀園”中怡紅院

晴雯諸戲

花鴨子和仙鶴

準備大場面

“沁芳”拾趣

“後四十回”討論會

冀中之行

瀘成列車所見

二王廟現場

都江堰

拍攝“打醮”

打醮隊伍

索橋情思

離堆導江樓

青城山“游湖”

崇慶古蜀州

罨畫池亭子

罨畫小橋看“廚娘”

片云何意傍琴台

草堂游罷別成都

上海大觀園雜記

平伯師與紅樓電視

移花接木

“體仁沐德”紅白喜事

秦可卿靈堂

雨中談趣

青浦招待所

水鄉行

梨香院內外

寶玉情悟梨香院

澱山湖梅林

詩魂梅下定情時

閒話碧波樓

碧波“紅樓”翰墨緣

夜戰碧波樓

三月下揚州

揚州拍攝日程單

徐園薛蟠家

薛蟠家鬧劇悲劇

鳧莊、橋影、夢痕

柳堤“悲喜劇”

妝點瘦西湖

元妃登舟幸園

揚州“紅樓”友誼

何園賈政書房

平山堂花圃

鎮江半日

“瓜洲古渡”

再到杭州

阮公墩之晨

植物園池畔石榴裙

設計“紅香圃”

“仕女行樂圖卷”

湘雲醉臥“芍藥圃”

湖山屐痕入夢痕

湖光夜色記友情

蓬萊爽約小述

文字因緣

決定性戰役

正定“榮國府”

寧榮街

“更道”瑣話

“元妃省親”進府

“秦可卿之喪”出殯

“大場面”拍成了

黛玉進府

院落及其他

古郡、古寺

別了正定

紅樓詩草

紅樓零簡

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簡介詞

書摘與插圖

惜別詞

《紅樓夢》電視連續劇9月21日在河北省正定縣新建“榮國府”“榮寧街”拍完最後一個大場面,外景基本上完成了。劇組大隊人馬撤回北京,再補拍一些零星影頭,便將全部完成前期工作,轉入後期製作。我提前一天回封北京,翌日即乘車回滬。

來去匆匆,思想上整天考慮的是如何安排好時間。趕回上海,一面忙於新學年開學,學生上課,一方面又因蘇州建城二千五百周年紀念,園林局友人,文管會友人都曾委託一些事情要幫忙辦理。

俞樾故居”曲園前面春在堂、樂知堂部份已經修復,需參加開放盛會。這個時期,十分忙亂,忙得我似乎沒有意識到“紅樓”電視已經拍完了,大家要分手了,依依悄別之情,一時還未在我感情中浮現王扶林導演來了封信,我讀著信中的詞句:

陳希同市長不忘《紅樓》在倡建大觀園的功績,二日中午在一家很有特色的飯店宴請劇組領導和演員,王蒙、艾知生二位部長也應邀參加今天下午三點在彩電中心大門口全體合影留念,並聚餐、聯歡。三年來的創作生活,同志們共患難,同甘苦,到今天眼看分別在即,不免要動情。這三年,您是見證人,也是藝術創作的指導者、參加人。我想也會有不少感慨,若有詩興,不妨來它一首。我想電視雜誌一定會拍手歡迎的。

這時我忽然感到有些黯然了,“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我忙亂的思維忽然得到突破,惜別之情湧上心頭了。我寫了一首詞,譜的是《水調歌頭》:

三載月明夜,客里過中秋。新添華發雙鬢,都是為紅樓。記得黃山雲海,多少錦城秀色,千古說悠悠。收拾螢屏上,滋味在心頭。

訪古郡,興營造。擬公侯。榮寧府邸,深深庭院又勾留。寶黛痴情萬種,阿鳳繁華過眼,花落水東流。惜別情無限,“真假”似雲浮。

在詞前,我加了一段小引:

為紅樓電視,甲子於黃山太平,乙丑於成都灌縣,丙寅於正定古郡,客中三過中秋。重陽前,鏡頭均巴拍竣;導演王扶林兄來書索詞。回思三年中為“紅樓”同甘共苦,今幸而成功。唯分手在即,離情不兔繼之。故譜小詞贈之。

這樣,用小詞抒發了我的惜別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