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枝崖爬藤

紅枝崖爬藤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花期4-5月,果期翌年4-5月。本種在我國葉形、鋸齒粗細和厚薄變化較大,特別是向北分部到廣西西北部一帶,葉片較寬大。

基本信息

簡介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卷鬚不分枝,葉為3小葉,中央小葉長橢圓形或長橢圓披針形,長8-16厘米,寬5-5.5厘米,頂端短尾尖,基
紅枝崖爬藤紅枝崖爬藤
部寬楔形,邊緣每側有7-8個疏齒,齒細小,側小葉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頂端短尾尖或急尖,基部圓形,微不對稱,邊緣外側有5-7個細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無毛;側脈4-7對,網脈上面不明顯,下面突出;葉柄長0.5-1厘米,無毛,中央小葉柄長1-3厘米,側生小葉柄較短,無毛。花序腋生,下部有2-3節,節上有苞片,二級分枝4,集生成傘形,花呈傘狀著生在分枝末端;花序梗長2-3.5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長2-3毫米,被淡紅褐色短柔毛;花蕾卵圓形,高1.5-2毫米,頂端近圓形;萼淺碟形,邊緣齒不明顯,外面被短柔毛;花瓣4,卵圓形,高1.2-1.8毫米,頂端有小角,外展,無毛或幾無毛;雌花中雄蕊4,極為短小,敗育;花盤在雌花中顯著,4淺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漸狹至柱頭,柱頭4裂。果實長橢圓形,長1.3-1.5厘米,寬0.6-0.7厘米,有種子2顆;種子橢圓形,兩端近圓形,背面凸出,種臍在背面部呈帶狀楔形,向上漸狹,為種子長度的1/3,中棱脊突出,腹部中棱脊微突出,兩側窪穴不明顯。花期4-5月,果期翌年4-5月。

分布

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生山谷林中或山坡岩石縫中,海拔100-1100米。越南和高棉也有分布。
紅枝崖爬藤紅枝崖爬藤

特點

本種過去植物學者將果實僅有單一種子者訂為變種,檢查分布區內的標本表明,本特點不能在本種內區分出另一類群植物。在本屬內各種植物果實常具有1-2或3-4顆種子者,視胚珠到種子發育過程中不同個體或同一個體不同花和果的發育狀況而定。本種在我國葉形、鋸齒粗細和厚薄變化較大,特別是向北分部到廣西西北部一帶,葉片較寬大,鋸齒也較粗大,但3小葉的中央小葉柄比側小葉柄長約3倍及上述種子各部的特點,易識別為同種植物。

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

崖爬藤屬(Tetrastigma)為植物界之一植物屬。該植物於植物分類表上,歸於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鼠李目( Rhamnales) 葡萄科 (Vitacea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