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亨派普

約亨派普

1921年派普入學,學校是翰棱西國小。 在戰爭結束前夕,派普在1945年4月被晉升為黨衛軍上校。 1956年在監獄中關了10年的派普終於假釋出獄。

約亨約亨
早年的生活:
約阿希姆.派普(德文全名Joachim.Sigismund.Albrecht.Klaus.Arved.Detlev),1915年1月30日凌晨2點30分出生於德國柏林的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兵,母親是一個承建商的女兒。1921年1月30日,派普在德國威廉皇帝紀念教堂接受洗禮。幼年時的派普除了得過百日咳一直都很健康。
1921年派普入學,學校是翰棱西國小。1925年,開始於柏林歌德中學(重文學校)接受中學教育,成績優異,尤其是德語、歷史、體育、數學。派普雖然身體看似瘦弱,但現代運動五項個個精通。1934年,派普不顧自己成績優異、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考軍校實現自己早就夢想的軍人生涯。由於父親深諳兒子的夢想和對兒子天賦的了解,最後予以準許,雖然為兒子不去考大學感到遺憾。同年12月,在拿到高中畢業證書。1935年1月3日派普考取了SS-Verfuegungstruppe軍校。
1935年的體檢記錄顯示:派普的身高為五英尺十英寸(約1.78米),體重為132磅(約120斤),心臟方面略微有問題。
戰後生活
派普戰後始終堅持對納粹的信仰,對戰爭中黨衛軍犯下的罪行毫無悔改之意.他聲稱:"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那些被掩蓋的歷史只屬於歷史的親歷者." 派普在接受一位法國作家的採訪時說:"我是一名納粹,而且一直都是......現在德國已經不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了,它只是歐洲的一個省." 派普的頑固態度使他受到納粹受害者和左翼組織的仇視和憎恨.1976年7月,派普受到恐嚇,要求他在7月14日法國國慶日之前離開法國,否則就得死!派普對此不屑一顧.7月13日晚間,他手持武器,坐在門口,靜侯襲擊者到來.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果然如約而至,在短暫的交火後,派普的房屋被點燃,但他始終不肯跨出房門半步.第二天,人們在廢墟中發現了派普已經燒焦的屍體,和他那些長眠在蘇聯和西歐的部下一樣,不得善終.也許,這正是派普要選擇的死亡方式,戰鬥而死,因為,他就是一個為戰鬥而生的人.這次襲擊事件的兇手始終沒有抓到,但很多人都懷疑和法共的激進組織有關.
派普的妻子在1979年患乳癌去世,他的兒子海因里希後來移居美國,成為一名銀行家,而他的兩個女兒則生活在德國,隱姓埋名,婚姻家庭幸福。據稱,派普的外孫在慕尼黑大學主修哲學。
簡介
約阿西姆。派普 也稱 約亨。派普1915年1月出生於柏林 他是黨衛軍軍官和資深的裝甲部隊的指揮官 曾擔任 希姆萊的副官。
派普於1933年加入希特勒青年團同年10月加入普通黨衛隊 , 黨衛隊證號 132496。1935年 派普加入了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後經迪特里希親自審核加入 警衛旗隊 同年3月進入黨衛隊軍官學校學習。在校長 保羅。豪塞爾的教導下學習成為一名戰場指揮官所需的知識。畢業後以黨衛隊三級突擊中隊長的身份擔任 警衛旗隊3營11連的排長。1938年7月被凋到希姆萊身邊擔任副官。由於容貌英俊,儀表不凡1939年1月晉升為二級突擊隊中隊長。由於一直想上戰場建功立業,在1939年6月回到 警衛旗隊並隨部隊參加了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
在部下眼中他是個經歷充沛,無所畏懼,重情有義的人。在戰鬥中派普總是衝鋒在前 ,不斷鼓勵部下 ,但他絕不會讓部下做無謂的犧牲,他意志堅定,執行命令不折不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任何障礙他都會想辦法克服。但是他又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對於敵人,戰俘和平民毫不留情。他曾多次將蘇聯的村莊洗劫一空,將房屋燒毀,將村民殺光。他的營被稱為“噴燈營”,是德軍中最殘忍的部隊之一。
日復一日的戰鬥使派普獲得了更多的榮譽他在1943年5月獲得金質德意志十字獎章。同年11月被晉升為黨衛軍中校並被任命為黨衛軍第一裝甲團團長。時年28歲,是黨衛軍內最年輕的團長。1944年派普成為第337位獲得橡葉飾的軍人。派普的一路晉升和獲獎自然少不了希姆萊的關照。但是他的確是一位傑出的裝甲部隊指揮官和具有強烈感召力的利導者。
1944年4月在東線損兵折將的警衛旗隊再次撤到西歐重組。但沒過多久就投入例如諾曼第。在諾曼第派普的好友 裝甲王牌米切爾。魏特曼陣亡。在1944年的阿登戰役中派普被任命為一個戰鬥群的指揮官,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派普”戰鬥群。作為警衛旗隊的先頭部隊 向馬斯河上的橋樑發起進攻。派普再次表現出不顧一切的兇悍作風,儘管遇到美軍出乎意料的抵抗,複雜的地形,擁擠的道路和油料短缺等問題。但派普還是竭盡全力的進攻,不惜搶奪友鄰部隊的燃料,甚至將一個傘兵營強行並如自己的戰鬥群。儘管如此派普還是 在拉格雷茨村耗盡油料陷入包圍。最後派普不顧上級帶車輛一起撤退的命令拋棄了包括39輛坦克在內的百餘輛車輛。率800名殘兵突圍。該戰鬥群在戰役開始時有5000人之眾。
在阿登戰役中,派普9天9 夜沒合眼,他狂熱的戰鬥精神給手下和對手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也是在這次戰役中派普背上了戰犯的罵名。他的部下在2月7日槍殺了70多名美軍戰俘,這就是著名的“馬爾梅迪慘案”。儘管沒有證據顯示他下達了槍殺戰俘的命令,但是作為部隊指揮官他的確要為部下的殘忍行徑負責。雖然阿登戰役以失敗而告終,派普戰鬥群丟盔卸甲一無所獲,但是派普還是因為表現突出而在1944年12月28日獲得了雙劍飾。是第119位獲得這一殊榮的軍人。
阿登戰役後。派普隨警衛旗隊調回東線參加了一系列戰鬥。但面對強大的蘇軍,他們只能切戰切退,一路向西撤退 最後向美軍投降。在戰爭結束前夕,派普在1945年4月被晉升為黨衛軍上校。
戰後派普被美軍逮捕。並因“馬爾梅迪慘案”在1946年4月在達豪受審,被判處死刑,後減刑為終身監禁。在獄中派普還接受了美軍戰術專家的訪談。向他們講述在東線和蘇軍裝甲部隊的交戰經驗。
1956年在監獄中關了10年的派普終於假釋出獄。但是由於背著“馬爾梅迪屠夫”的惡名。出獄後遇到不少困難,儘管從事多份職業但總不順利。最後派普乾脆隱居到法國北部小鎮特拉福斯開始撰寫一本關於“馬爾梅迪慘案”的書
派普始終堅持納粹信仰。派普在接受一位法國記者的採訪時說:“我是一名納粹,而且一直都是。”派普的態度受到納粹受害者和左翼分子的仇視和憎恨,1976年7月派普受到恐嚇。要求他在7月14日法國國慶日前離開法國,否則就得死!派普對此不屑一顧。7月13日晚間,他手持武器,做在門口,靜候襲擊者到來。一些不明身份人果然出現。在短暫的交火後,派普的房屋被點燃,但他始終不肯踏出房門半步。第二天人們發現他已經燒焦的屍體。和他那些長眠在蘇聯和西歐的部下一樣,不得善終。也許這就是派普要選擇的死亡方式,戰鬥而死,因為他就是一個為戰鬥而生的人。
英國著名軍事史學家裡戴爾-哈特稱讚派普爾是“二戰中德軍最傑出的指揮官之一,他在戰鬥中體現出了最高級別的軍事效能和奮不顧身的勇猛作風。”
——《閃電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