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倉明器

糧倉明器

糧倉明器是其中一種漢代流行的明器。所謂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

背景資料

漢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觀念,如王充《論衡.譏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見生人有飲食,死為鬼當能復飲食,感物思親,故祭祀也。”由於漢人相信人死後的生活會與在生時一樣,為了讓死者死後的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漸漸出現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製作的明器。明器只供喪葬,不能實用,故又有“人器實,鬼器虛”之言。至於明器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建築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動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別意義的擺設。

何謂糧倉明器

糧倉明器可分為四類:

一:囷式糧倉

《說文解字》曰:“囷,廩之圜者。”可見囷是用作儲糧的圓形建築。囷式糧倉設計最為簡單,應為一般百姓使用的糧倉,故這類糧倉明器出土的數量相對較多。

二:有支柱承托的平房式建築

外形與民房相似,多為長方形。為防糧食受潮變霉,此類糧倉多在倉身下有支柱承托,使整座建築物脫離地面,因此推斷這種糧倉應多流行於江淮地區。

三:單檐懸山式兩層倉樓

樓體呈長方形筒狀,通常下設短足,樓身上都設有窗,並且在樓底下設有通風孔,便於通風防潮。由此可見,此類糧倉應與第二類相同,流行於江淮地區。

四:多層倉樓

多層倉樓樓高四至六層不等,雕樑畫棟,設計精巧,很明顯是豪強地主所擁有的糧倉。以糧倉仿製品作為明器,反映漢人深信人死後的生活與人間一模一樣,故需有糧倉明器以供死者在死後世界儲糧之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