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晶絲苗2號

粵晶絲苗2號

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1~133天,比粵香占遲熟5~6天。適宜廣東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造種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物種類: 稻

粵晶絲苗2號粵晶絲苗2號
品種名稱: 粵晶絲苗2號
審定編號: 粵審稻2006067
審定年份: 2006
審定單位: 廣東
選育單位: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 粵科占//五豐占/錦超絲苗
是否轉基因: 否

特徵特性

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1~133天,比粵香占遲熟5~6天。植株較高,株型適中,葉色中綠,分櫱力中等,抽穗整齊,後期熟色好,抗倒性強,苗期耐寒性中等。科高101.4~105.7厘米,穗長20.9~22.1厘米,畝有效穗21.4萬,每穗總粒數109.4~124.9粒,結實率77.1%~85.9%,千粒重21.2~21.4克。早造米質達國標、省標優質2級,整精米率63.6%,堊白粒率4%,堊白度0.2%,直鏈澱粉16.1%,膠稠度72毫米,長寬比3.4。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97.37%、94.12%、96.43%,病圃鑑定穗瘟1級,葉瘟1級;中抗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393.47公斤、402.89公斤,比對照種粵香占增產0.56%、6.38%,增產均不顯著。2006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8.52公斤,比對照種增產8%。日產量3.01~3.02公斤。

栽培要點

中等肥田種植,全生育期施純氮9~10公斤,前期施用量75%,中期25%,氮、磷、鉀比例1:0.5:0.65為宜。
適宜種植區域: 適宜廣東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造種植。

適宜區域

適宜廣東省各地早、晚造種植。

推廣現狀

該品種由於豐產性、抗性、米質綜合表現突出,在廣東省的種植面積上升較快,2006年全省試種面積僅0.59萬畝,2007年面積21.22萬畝,2008年面積110.6萬畝,躍升為廣東省種植面積最大的常規優質稻品種。該品種現已成為廣東省多個地區的主栽品種,華南稻區已有多個省市引種試種。從當前廣東省種植的情況來看,粵晶絲苗2號在眾多的水稻品種中其豐產性、抗性、米質綜合表現突出,且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穩產性,深受推广部門、農戶和稻米加企業的歡迎,推廣套用前景很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