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兒·集曲名題秋怨

②《歸來》:指《歸來樂》,諸宮調曲牌名。 ③《醉矣》:指《醉也摩挲》,曲牌名。 《也羅》:指《也不羅》,曲牌名。

作品內容

〔石榴花〕常記得《賞花時》節《看花回》,《上京①馬》《醉扶歸》。《歸來》②窗半《月兒低》,真箇《醉矣》③。《柳青娘》《虞美人》扶只④,困騰騰《上馬嬌》無力,《步步嬌》弄影兒行遲。似《鳳鸞》交配答⑤《雙鴛鴦》對,人都道《端正⑥好》夫妻。
〔鬥鵪鶉〕不誤⑦這《萬年歡》娛,翻做了《荊湘怨》憶。把一個《玉翼嬋》⑧娟,閃在《瑤台月》底。想曩日《逍遙樂》事迷,今日《呆古朵⑨》自悔。子⑩落得《初問口》長吁,《哭皇天》淚滴。
〔普天樂〕空閒了《願成雙》、《鴛鴦》兒被。《攪箏琶》斷毀,《碧玉簫》塵迷。《四塊玉》簪折,《一錠銀》瓶墜。嘆姻緣《節節高》天際,這淹證候越《隨煞》愁的。想《兩相思》病體,把《紅芍藥》枉吃,有《聖藥王》難醫。
〔尾〕我每夜伴《穿窗月》影低,好《也羅》你可《快活三》不歸。空教人立蒼苔《紅繡鞋》兒濕,可怕不戀上別的《賺煞》你!

作品注釋

①上京:元代的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
②《歸來》:指《歸來樂》,諸宮調曲牌名。
③《醉矣》:指《醉也摩挲》,曲牌名。
④扶只:扶著。
⑤《鳳鸞》:指《鳳鸞吟》,諸宮調曲牌名。配答:配搭。
⑥端正:真正。
⑦不誤:“不料”之意。
⑧《玉翼嬋》:曲牌正名為《玉翼蟬》。
⑨呆古朵:呆呆的樣子。
⑩子:同“只”。
《鴛鴦》:指《雙鴛鴦》或《鴛鴦煞》,均曲牌名。
淹證候:惡毛病。
《也羅》:指《也不羅》,曲牌名。也羅,語氣助詞,略同於“呀”。三不歸:宋元方言,“總是不歸”之意。
賺:使人覺得吃虧。

作品譯文

常記得我們在賞花時節,騎著上京的駿馬,雙雙喝醉了看花而回。那時月兒低照窗扉,我倆真是酩酊大醉,讓兩名侍女扶著,我上馬、步行,都是那樣柔弱嬌媚。我倆像鳳鸞又像鴛鴦,人人都說我們真是恩愛的一對。
只指望歡娛長久,誰料竟變成了勞燕分飛。你把我這嬋娟女子拋下,在台前的冷月下受罪。想往日迷戀於快樂,如今只能呆呆地自悔。只落得口中長吁,哭喊著蒼天流淚。
冷落了鴛鴦繡被,箏琶毀壞,簫管不吹,玉簪折斷,銀瓶墜碎。可嘆姻緣遠在天邊,我的相思病症同悲愁緊隨。吃藥吃不好,連良醫也無所施為。
我夜夜將穿窗而入的月影伴陪,好一個你在外快活,總是不歸。空教我久立蒼苔,繡鞋上浸透了露水。你就不怕我去愛上了別人,讓你大大地吃虧?

作品賞析

這裡節選的是原套八支曲的後四支,其顯著特色便是如題所稱的“集曲名”,即每一句中都含著曲牌的名稱。原套八曲嵌用曲牌名達七十多種,且有融會貫通之妙。
在前四支曲中,敘述了“〔滿庭芳〕〔梧桐樹〕〔金蕉葉〕墜”的秋景,也交代了女主人公“〔上小樓〕〔憑闌人〕立”的處境,說明題中的“秋怨”,其實正是思婦在深秋時分的閨怨。這是元散曲中最常見的題材之一,但在此處選錄的四支曲中,仍有不落常套的構思。〔石榴花〕曲是女子的回憶,從“看花回”、“醉扶歸”的細膩描寫中,活畫出“端正好夫妻”恩愛生活的一幕,為下文轉出無情的現實作了鋪墊。〔鬥鵪鶉〕曲頓起波折,“翻做了”、“閃在”這些詞語,都顯示離別襲來的猝不及防。“呆古朵自悔”、“初問口長吁”、“哭皇天淚滴”,與前時的歡娛情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普天樂〕曲將這種愁苦發展到高潮,“攪箏琶斷毀,碧玉簫塵迷,四塊玉簪折,一錠銀瓶墜”更是曲中的俊句,在描寫獨守空閨的生活情景中,透示了思婦近於絕望的心緒。她因而得了“淹證候”,有藥難醫,說明了相思的深沉。〔尾〕曲則是別出心裁的一筆。它由前時的悲愁進一步發展為“怨”,將丈夫的久出不歸說成是他在外面“快活”而樂不思蜀,並揚言自己也會報復:“可怕不戀上別的賺煞你!”從女子的相思難醫、一往情深上來看,她根本不可能再去“戀上別的”,可見這只是由愛極而生出的嬌嗔。這就使人物的形象更富於個性,也使“秋怨”的題旨表現得更為纏綿悱惻。
集曲牌名制曲,是散曲的巧體之一。《四庫全書總目題要》在論及巧體時寫道:“唯是詠歌漸盛,工巧日增,詩家既開此一途,不可竟廢。”(《回文類聚提要》)可見它是“詠歌漸盛”的產物和標誌。讀者不僅能從曲文的本身得到美感,還能獲得形式奇巧上的心理滿足。正因如此,“集曲名”的體式手法日後還漸漸進入了詩詞。茲舉一首明人舒芬的《曲牌名詩》七律:“為愛《宜春令》出遊,風光猶勝《小梁州》。《黃鶯兒》唱今朝事,《香柳娘》牽舊日愁。《三棒鼓》催花下酒,《一江風》送渡頭舟。嗟予《沉醉東風》里,笑《剔銀燈》《上小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