粄條

粄條

粄條是流行於華南、粵東、台灣地區的客家美食。是大米類副食產品。

簡介

粄條粄條

客家食物的代表,北部客家莊稱為“粄條”,南部客家聚落則稱為“面帕粄”,亦即廣東人所稱的“粿條”,但廣東潮汕人稱之為“粿條”,或台灣人說的“粿仔”。

在來米製成的粄條烹調很簡單,以紅蔥頭爆香,加入厚油高湯、碎蔥及青菜、薄切肉片,滾水即成;乾炒或者煮湯各具風味,惟一般以煮湯較能吃出原味。由於用料簡單,粄條好不好吃,要訣就在粄條的Q度,以及爆香的蔥頭。新埔粄條以井水製造,有別於其他地區以自來水調製,因此味道較甘甜,而堅持傳統的手工製法,使其口感Q韌,在北部客家莊中最負盛名。

製作工藝

粄條粄條

製作過程,和做所有的客家粄一樣,先將在來米磨成漿濃度適中,然後倒入白鐵制的薄方形盒子,再放入已滾沸的大鍋中蒸熟。蒸五分鐘左右,等冷卻才能取出對摺成長條狀,吃時再切成條狀。現在吃到的粄條和米粉一樣已不是純米去磨漿蒸熟而成的,絕大部份加些蕃薯粉以增加韌性的口感。

選擇在來米品種,磨製成米漿,澆灌於平底鍋皿平均鋪放,再將平底鍋皿置放於蒸籠內蒸熟,形成一潔白之薄膜般晶瑩剔透米副食成品,切成細長條即是粄條;佐以甜麵醬、辣醬、蒜汁、蝦米、豬雞肉絲佐食,清香可口營養,易於消化,老少鹹宜。現更在米漿內加入蔬菜汁紅蘿蔔汁蒸成淺綠、粉紅蔬菜粄條;加入墨魚汁變化成地中海式黑義大利海鮮粄條。閩南小吃鼎邊趖省略蒸過程,直接將米漿倒入炒鍋邊沿形成薄膜,再以鍋鏟鏟進鍋中沸湯內;閩南地區食用粿條也就是粄條。

特點

粄條與粿條最大不同是在於吃法,廣東人粿條的做法會加上蝦仁或牛肉來搭配,越南粿條亦是如此;而客家粄條卻只是當面一樣煮湯或是放些肉絲青菜乾炒上桌。廣州最有名的粄條稱’沙粿條’,產自白雲山麓的沙河村,據說取自白雲山的泉水製成的粿條,軟而Q帶甘的美味,但來一桌沙粿條大餐,除了眼睛看膩之外,味口亦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