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馬爾泰利

米歇爾·馬爾泰利

米歇爾·馬爾泰利(Michel Martelly),1961年2月12日出生於海地·太子港,流行歌手。 2010年7月,馬爾泰利宣布將參加海地總統選舉,雖然政治經驗相對缺乏,但他在競選時承諾大幅改革,清除腐敗,獲得不少失業年輕人支持。 海地臨時選舉委員會2011年4月4日公布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初步計票結果,米歇爾·馬爾泰利以壓倒性優勢獲勝,當選海地新一任總統。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米歇爾·馬爾泰利 米歇爾·馬爾泰利

1961年,米歇爾·馬爾泰利出生於海地首都太子港一戶富裕人家,自小喜歡音樂,父親是當地一家石油公司的總經理。

高中畢業後,馬爾泰利進入海地軍事學院學習,但因違反校紀被開除。後來他移民美國,在科羅拉多州和邁阿密州生活了一段時間,並在邁阿密娶妻生子,後攜家人回到海地。

1986年馬爾泰利返回海地,後來成為了海地著名的瘋狂嘉年華音樂表演藝人,他以誇張假髮、蘇格蘭呢裙的舞台形象和帶有政治味的海地孔帕音樂走紅歌壇,被冬粉們稱為“甜米基”。

2011年,在此次參加海地總統選舉前,馬爾泰利以奇異的舞台表演聞名,包括男扮女裝、穿嬰兒尿布,甚至脫褲子取樂觀眾。然而自從參加總統選舉之後,馬爾泰利整個人都進行了改頭換面,脫下了誇張的戲服,穿上了筆挺的西裝。

2011年4月,馬爾泰利在流傳網際網路的一段視頻里戴著耳環、頭裹圍巾,坦承自己曾於上世紀80年代吸食古柯鹼,但已經戒毒。

音樂貢獻

米歇爾·馬爾泰利 米歇爾·馬爾泰利

馬爾泰利對海地音樂最主要的貢獻是將該國國寶級傳統藝術“康巴斯”發揚光大。“康巴斯”素有“海地的弗拉門戈”之稱,融合了這個加勒比島國特有的舞蹈與音樂藝術,節奏明快,充滿激情。藝名“親愛的米奇”的馬爾泰利創作並錄製了十幾張“康巴斯”舞曲專輯,使“康巴斯”成為海地的流行音樂,他自己也成為該國家喻戶曉的明星。

競選介紹

馬爾泰利當選海地總統 馬爾泰利當選海地總統

米歇爾·馬爾泰利(Michel Martelly),2010年7月,馬爾泰利宣布將參加海地總統選舉。

海地臨時選舉委員會2011年4月4日公布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初步計票結果,流行歌手米歇爾·馬爾泰利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民主進步聯盟候選人(前“第一夫人”米朗德·馬尼加),贏得選舉。

2010年11月28日,海地舉行總統選舉,根據海地臨時選舉委員會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來自民主進步聯盟的米朗德·馬尼加得票率最高,獲得31.37%選票;其次是來自執政的團結黨總統候選人汝德·塞萊斯廷,獲得22.48%,而排名第三的著名流行歌手米歇爾·馬爾泰利得票率為21.84%。

海地臨時選舉委員會曾宣布馬尼加和塞萊斯廷進入第二輪選舉。

由於結果公布後海地幾大城市相繼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指責執政黨在選舉中徇私舞弊,並引發一系列政治危機,最終導致塞萊斯廷於2011年1月26日宣布退出競選,馬尼加和馬爾泰利進入第二輪角逐。

2011年3月20日,海地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平穩結束。

投票於當地時間2011年3月20日6時(台北時間19時)開始,16時結束。按照海地臨時選舉委員會計畫,選舉初步結果將於2011年3月31日公布,此後臨時選舉委員會將對選舉進行評估,2011年4月16日將確定最終選舉結果。

從政經歷

成功競選總統

馬爾泰利當選總統 馬爾泰利當選總統

2010年年11月28日舉行總統選舉,來自民主進步聯盟的馬尼加得票率最高,執政黨團結黨候選人汝德·塞萊斯廷和馬爾泰利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投票結果公布後,海地幾大城市相繼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指責執政黨徇私舞弊,由此引發政治危機。

2011年1月,團結黨宣布塞萊斯廷退出競選,馬尼加和馬爾泰利進入第二輪角逐。

競選期間,他毫不掩飾自己是政治圈的“門外漢”,一邊給自己寫歌助選,一邊承諾大幅改革、懲治腐敗,迎合了海地老百姓的心理希望結束軍閥官僚把持政權的現狀。

2011年4月4日,海地臨時選舉委員會公布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初步結果顯示,現年50歲的海地音樂人米歇爾·馬爾泰利以絕對優勢戰勝對手,當選新一屆海地總統。

美嘻哈天王大力支持

米歇爾·馬爾泰利 米歇爾·馬爾泰利

2010年,三次獲得葛萊美獎的美籍海地人、嘻哈天王韋克萊夫·讓宣布報名參加海地總統選舉時,曾引起轟動。然而他因在海地居住時間過短而被否定了競選資格。無法實現總統夢,他轉而支持好友“甜米基”馬爾泰利。韋克萊夫在海地擁有超高知名度,他的支持無疑讓馬爾泰利如虎添翼。他曾公開表示:“對我來說,馬爾泰利代表著脫離現狀,重新出發。他是一個能看到海地未來的人,他傾聽年輕人的聲音。”

當選背景

米歇爾·馬爾泰利 米歇爾·馬爾泰利

當然,馬爾泰利能夠最終勝出也得益於他的自身條件。前總統夫人馬尼加2011年已經70歲,屬於“祖母級”候選人,且參選前默默無聞。而馬爾泰利現年50歲,年富力強,擁有大批歌迷,不能排除不少人從他的歌迷轉為政治支持者。

在百廢待興之際,海地民眾似乎不再在乎馬爾泰利的歌手出身,而是希望他能摒棄一些政客的不良作風,真正為國家帶來“改變”。正如海地首都太子港一名居民所說:“那些有政治經驗的人並沒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麼,選一個新人也許是正確的選擇,畢竟我們需要改變。”

主要政見

米歇爾·馬爾泰利 米歇爾·馬爾泰利

馬爾泰利承諾“改變”,獲得了年輕人和城市貧民的支持。在競選活動中,馬爾泰利一直將“改變”作為自己的口頭禪,而這正是飽受地震、暴力、腐敗和瘟疫之苦的海地所需要的。馬爾泰利承諾:打擊腐敗、一掃行政機構無能的現狀,並且提出減少失業,給年輕人帶來希望。他同時強調,如果當選總統,第一要務就是“讓人們走出帳篷”,因而贏得了城市貧民的支持。

延伸知識

從政藝人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當過廣播員,電影演員,電視節目演員,還是美國影視演員協會領導人,不過這一切都不如他最後一份工作來得人盡皆知:美國總統。

阿諾·施瓦辛格曾是好萊塢一線動作明星,2003年當選美國加州州長,2011年1月卸任,現他還準備重返好萊塢。

阿蘭·德龍“佐羅”的大名無人不曉,但息影后的阿蘭·德龍卻重新以法國國會議員的身份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秀蘭·鄧波兒曾是甜美童星,長大後擔任過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還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禮賓司司長。

約瑟夫·埃斯特拉達24歲就成為菲律賓的“影帝”,擅長扮演羅賓漢式的英雄人物。後來棄藝從政,1998年至2001年間任菲律賓第13任總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