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拉沃恩·羅賓遜·歐巴馬

米歇爾·拉沃恩·羅賓遜·歐巴馬

米歇爾·拉沃恩·羅賓遜·歐巴馬(Michelle LaVaughn Robinson Obama,1964年1月17日-),是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的妻子。

基本信息

米歇爾·拉沃恩·羅賓遜·歐巴馬(MichelleLaVaughnRobinsonObama,1964年1月17日-),成為第一夫人時創造了多個記錄,包括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夫人,以及到目前為止個子最高的第一夫人,身高達6呎。她本身也是一名律師,出生及成長於芝加哥南部,曾就讀普林斯頓大學及哈佛大學法學院。完成學業後,她返回芝加哥為全美第六大律師行悉尼·奧斯汀律師事務所服務,是芝加哥市長戴利之直屬雇員,也為芝加哥大學及芝加哥大學醫療中心服務。米歇爾早於1980年代末期已結識同於悉尼·奧斯汀律師事務所工作的歐巴馬,兩人於1992年結婚,1998年及2001年誕下長女及次女。米歇爾的父親於1990年去世,母親則仍於一女裝直銷公司出任秘書,米歇爾有一於俄勒岡州立大學任職男子籃球教練的兄長。由於她非常著重自己的形象、舉止及衣著品味,因此經常被媒體評為衣著最佳的公眾人物之一,更將之與美國已故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比較。

美國第一夫人 現任 就任日期2009年1月20日 總統 貝拉克·歐巴馬 前任 勞拉·布希 -------------------------------------------------------------------------------- 出生 1964年1月17日 (1964-01-17)(46歲)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 本名 米歇爾·拉沃恩·羅賓遜Michelle LaVaughn Robinson 政黨 民主黨 配偶 貝拉克·歐巴馬 母校 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法學院 專業 律師 信仰 基督聯合教會

學業及家庭

米歇爾與歐巴馬早於1992年結婚,婚後誕下兩名女兒曾經由第一年班跳至第三年班的她於中學時代就讀芝加哥頂尖的惠特尼·揚高中,並曾名列校內成績最優等學生達4年。1981年中學畢業後升讀普林斯頓大學,主修社會學、副修非洲裔美國人研究,1985年以一級榮譽畢業,1988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米歇爾邂逅歐巴馬始於歐巴馬1989年於SidleyAustinLLP任暑期實習生,米歇爾則被指派督導他,由於他們是絕無僅有的於該公司任職的美國黑人,因此兩人工作上十分投契。最後兩人於1992年10月結婚,婚後誕下兩名女兒。由於歐巴馬當選州參議員多年,因此歐巴馬夫婦遂將兩人送入芝加哥大學附屬私立國小就讀,以免傳媒打擾。米歇爾2008年在全國廣播公司(NBC)的清談節目《艾倫·德傑尼勒斯秀》透露,兩人無意誕下第三名子女。

工作

File:Whitehouseportraitjackie.jpg

《名人周刊》將米歇爾與高貴見稱的美國已故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相提並論:“政客一般個性剛強,但米歇爾在助選期間突顯了自信及亮麗的形象,令人想起前總統甘迺迪夫人。”博士畢業後,米歇爾於大型律師行工作,她負責市場行銷及智慧財產權相關的法律工作,離職後,她轉到芝加哥市政府任職市長助手,專責城市規劃及發展。1993年成為一非牟利機構的執行董事,3年後離職,她為該機構籌得的款項足以維持機構的12年運作。1996年加入芝加哥大學出任學生事務處副處長,並設立了大學社會服務中心。2002年轉到芝加哥大學醫療中心,最初出任社區事務執行董事,2005年晉升為副董事長(社區及對外事務),直到目前仍為醫療中心副董事長,但已轉為兼職形式,以便投放更多時間於家庭生活。隨著歐巴馬冒起成為全國性政治人物,米歇爾開始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份。2006年5月,米歇爾被生活雜誌《元素》列為全球25名最激勵人心的女性;2007年7月,《浮華世界》選出她為世界十大衣著最佳女性(翌年7月再度當選);2007年9月,哈佛大學舊生刊物《02138》將米歇爾列為哈佛第58名最重要的校友(她的丈夫歐巴馬被列為第4名最重要校友);2008年《名人》雜誌的衣著最佳選舉,她亦榜上有名,更被雜誌稱讚擁有“典雅及有自信”的外表。部份傳媒更將她與已故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比較,表示不單止外表,連她的談吐也大方得體。而《紐約時報》則將另一位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的舉止及時裝觸覺與米歇爾相提並論。

米歇爾亦曾是紐約證券交易所一上市食品公司的董事局成員。根據歐巴馬夫婦申報之2006年除稅後收入,米歇爾任職芝加哥大學醫療中心的年薪為27萬美元;而歐巴馬任參議員的全年薪酬則為15萬美元。若將食品公司董事、投資及出版收益計算在內,夫婦的2006年總收入達99萬美元。

政治活動

為丈夫助選

歐巴馬夫婦與著名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里,時為2007年12月10日歐巴馬夫婦與著名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里,時為2007年12月10日

歐巴馬夫婦與著名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里,時為2007年12月10日儘管米歇爾在歐巴馬出選參議員時已協助他籌款及建立助選團,但起初並不積極參與其中。當夫婿參加2000年美國眾議院選舉時,芝加哥大學上司問她如何能盡情投入助選,她回應探訪了許多家庭,當中收到很多寶貴意見。2007年5月,丈夫宣布角逐總統選舉後3個月,她開始減少80%公職以全力為丈夫助選。競選初期,她開始教導兩名女兒獨立,然後增加出席競選活動日數。2008年2月初,她於8日內出席了33場競選集會,而歐巴馬出席的集會裡,最少2場邀請了美國著名節目主持奧普拉·溫弗里增加聲勢。2007年,米歇爾開始協助丈夫作全國性巡迴演說拉籠選民。《芝加哥太陽報》指她是一名鬥士,堅決熱誠為丈夫助選,顯示出發自內心的口才與智慧。米歇爾則雇用了全女班的助手團以迎合她的政治角色,她表示曾協商出丈夫不再吸菸來換取她傾力為丈夫助選。關於她作為總統參選人之配偶的角色,她表示:“我的角色並非資深顧問。”在美國民主黨未甄選出最後2名侯選人之前,她被視為最低知名度的侯選人配偶。她於競選起初展示出諷刺性的幽默及細訴家庭生活的趣事,但傳媒開始質疑她的璣諷式幽默不能在印刷媒介詮釋清楚,她因此轉為低調。《紐約時報》則訪問她假如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最終取得黨內提名,她會否支持及為她助選?米歇爾表示要視乎希拉蕊的政策、態度及語調。她又補充“你要知道,無論誰取得最終提名,所有黨員均需努力。”儘管2008年競選活動中,她對希拉蕊有批評,米歇爾2004年曾被問及最敬佩哪位領袖配偶,她當時的答案正是希拉蕊:“她是一位聰明、親切、團結的人。”2008年10月6日,米歇爾則被著名節目主持人拉里·金問到布拉德利效應是否已經過去,她強調歐巴馬勝出了黨內提名已顯示他有一定實力。就在這個周末,米歇爾為競選活動及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籌得巨額款項。

關於“人生中第一次”言論的批評

2008年共和黨總統侯選人麥凱恩的妻子,辛迪曾批評米歇爾不夠愛國2008年2月18日,米歇爾在威斯康星州最大城市密爾瓦基發言時提到“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為國家感到自豪,因為希望已重臨。”傍晚,她轉抵威斯康星州第二大城市麥迪遜補充說“這是我人生中最為美國自豪的一次,因歐巴馬實在做得很好,我亦感到民眾非常渴望‘轉變(Change)’。”事後不少評論員批評她的言論,而這句話亦立即引起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妻子辛迪的抨擊,辛迪回應自已一直以國家為傲,但原來對手妻子才首次為國自豪,歐巴馬的競選辦隨即發聲明指“她的言論只是發表意見,歐巴馬本人則為妻子解困及對這些無理抨擊“感到沮喪”。2008年6月,第一夫人勞拉暗示米歇爾言論被傳媒歪曲:“我認為她是指更加自豪……你知要兼顧總統選舉活動及侯選人配偶的身份會相當困難。”

競選過程中,傳媒經常將米歇爾標籤為“易怒的黑人女人”,部份網站更企圖散播這些觀念,導致她要作出回應:“歐巴馬與我已成為公眾人物多年,我們已習慣了這些批評,所以不會理會它們。”當2008年8月的美國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進行期間,傳媒觀察到米歇爾的表現較競選初期溫和,開始集中關注實質性議題及與觀眾打成一片,而並非反駁挑戰她的人。她亦較多接受電視台清談節目及女性刊物專訪,而並非出現於電視新聞報導上。她的轉變亦反映在衣著上,較多穿背心裙,以予人隨和的形象。

2008年美國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演說

米歇爾非常重視自已在全國競選活動首場的公開演說,2008年8月25日,美國民主黨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首天,她傳遞了施政方針:將自已與丈夫及女兒扮演為美國夢的化身。發言的還包括眾議員小傑西·傑克遜,與及患上腦癌的著名資深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他們的出現均搶去米歇爾不少風頭。米歇爾形容丈夫以家庭優先及自已與一般家庭主婦無異,演說中亦提及自已與丈夫的背景與成長曆程,她倆均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即使你不認識或不認同某人,但只要堅持信念,及以謙虛與尊敬的心去對待別人,便會最終得到別人接納。”米歇爾亦再次強調自已一直以來的愛國心,以回應傳媒早前曲解她“人生中第一次為國家自豪”的言論。演講完畢,兩名女兒上台接受大家的鼓勵及與大螢光幕上進行視像直播的父親打招呼。

演說後得到的迴響普遍為正面,政治評論員安德魯·沙利文形容這是他出席的所有大會中“最感人、振奮、謙卑,及最動聽”的一次演講;論政月刊《美國視野》的助理主編埃茲拉·克萊因則讚賞這段演講“表達良好、構思巧妙”。,並形容米歇爾“有活力、坦率及親切”;美國雙周刊《新共和》則認為米歇爾“應著重強調她的專業及學術成就”。

與福克斯電視台的爭拗

米歇爾曾牽涉歐巴馬與福克斯新聞相關的3個報導爭議中的其中2個。事緣2008年6月11日,福克斯在專訪保守的亞裔美藉專欄作家米歇爾·馬爾金時引用一幅圖片,圖中的標題指“冒犯自由主義:選民勿投未婚媽媽米歇爾”,後經福克斯查證,該公司承認錯誤引用《論政報》的不實報導,事實上兩人已在法律上完婚。另外,歐巴馬夫婦在6月3日民主黨總統侯選人黨內初選結束當晚深情地用拳頭碰拳頭的方式互相祝賀,但竟被福克斯新聞說成“恐怖分子互相拳擊”,事後福克斯徹銷有關報導。

注釋

^(簡體中文)米歇爾·歐巴馬:準第一夫人,中國網,2008年6月27日

^2.02.1(英文)米歇爾是2008年民主黨總統侯選人歐巴馬的妻子,About.com

^3.03.1(英文)歐巴馬背後的女人,芝加哥太陽報,2007年1月20日

^4.04.1(繁體中文)穿平民裝展現星級品味歐巴馬妻殺入十佳衣著榜,香港蘋果日報轉載《名人雜誌》的公布,2008年9月19日

^(英文)她的計畫走錯了,但不後悔,芝加哥論壇報,2004年9月1日

^(英文)米歇爾:我已完成生育責任,紐約時報,2008年9月4日

^(英文)米歇爾出任學生事務處副處長,芝加哥大學歷史檔,1996年6月6日

^(英文)米歇爾獲委任為副董事長,芝加哥大學醫療中心,2005年5月9日

^(英文)米歇爾:家庭第一,政治第二,美國廣播公司(ABC),2008年1月24日

^(英文)全球最激勵人心的25位女性,元素雜誌,2006年5月

^11.011.1(英文)衣著最佳榜米歇爾榜上有名:其外表打扮使她連續第2年入選,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MSNBC),2008年7月30日

^(英文)哈佛最重要的100位校友,02138雜誌,2007年9月

^(英文)米歇爾被列入衣著最佳榜榜首,雅虎網站轉載路透社的報導,2008年9月17日

^(英文)她衣著贏了,紐約時報,2008年6月8日

^(英文)董事局成員:米歇爾,TreeHouseFoods

^16.016.1(英文)米歇爾:全力助選中,今日美國報,2007年5月12日

^17.017.1(英文)“米歇爾不再被動”,紐約時報,2008年8月25日

^(英文)準備成為第一夫人,浮華世界引述康得納斯出版公司的報導,2007年12月27日

^(英文)米歇爾鞏固她的角色,華爾街日報引述道·瓊斯新聞集團訊息,2008年2月11日

^(英文)希拉蕊收到過百萬個州份選民來電支持,《舊金山紀事報》,2008年2月7日

^(英文)奧普拉·溫弗里在愛荷華州拉籠希拉蕊支持者改投歐巴馬,舊金山日報,2007年12月9日

^(英文)米歇爾比以前更堅強,芝加哥太陽報,2007年8月21日

^23.023.1(英文)米歇爾的助選活動與家庭生活,華爾街日報引述道·瓊斯新聞集團訊息,2008年2月11日

^(英文)米歇爾:我有一把響亮聲線,美國廣播公司,2007年5月22日

^(英文)米歇爾:我是他的妻子,而不是顧問,蘇城日報,2007年5月22日

^(英文)米歇爾堅持唯一任務:全力助選,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2007年7月30日

^(英文)選戰直擊:如果希拉蕊奪得黨內提名,米歇爾會支持她嗎?,Salon.com,2008年2月4日

^(英文)希拉蕊準備參加總統大選,芝加哥月刊,2004年10月

^(英文)“布拉德利效應”是否已成過去?,紐約時報,2008年10月9日

^(英文)讓我們看看、讓我們推銷女性,紐約時報,2008年9月20日

^31.031.1(英文)米歇爾:我首次為國家感到真正自豪,美國廣播公司,2008年2月18日

^(英文)侯選人配偶各自表述愛國心,nbc4.com,2008年2月19日

^(英文)米歇爾解釋自豪言論,芝加哥太陽報,2008年2月20日

^(英文)歐巴馬與麥凱恩斗得難分難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路(CNN),2008年2月19日

^(英文)比任何一個人更自豪,紐約時報,2008年2月19日

^(英文)“米歇爾的自辯略為牽強”,美國傳媒研究中心,2008年2月19日

^37.037.1(繁體中文)歐巴馬妻失言被攻擊,香港蘋果日報引述美聯社的報導,2008年2月21日

^(英文)米歇爾策略師對她言論的詮釋,時代周刊,2008年2月20日

^(英文)“勞拉協助米歇爾對抗愛國質疑”,赫芬頓網誌,2008年6月9日

^40.040.1(英文)被人生攻擊後,米歇爾尋找新的序言,紐約時報,2008年6月18日

^(英文)“不一樣的準第一夫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路,2008年5月23日

^(英文)節目《福克斯新聞焦點》,福克斯新聞,2008年6月14日

^(英文)裝模作樣的米歇爾,紐約時報,2008年6月11日

^(英文)關於米歇爾的20個疑問,www.momlogic.com,2008年7月31日

^(英文)歐巴馬的靠山──剛強的夥伴,米歇爾協助打造邁向白宮之路的策略,芝加哥論壇報,2007年4月22日

^46.046.1(英文)呼籲喚起美國夢以重新團結民主黨,紐約時報,2008年8月26日

^(英文)米歇爾細訴非洲裔故事,時代周刊,2008年8月26日

^(英文)今晚將舉行什麼?,時代周刊,2008年8月25日

^49.049.1(英文)解讀米歇爾講話全文,全國公共廣播電台,2008年8月26日

^50.050.1(英文)米歇爾返回芝加哥慶祝,芝加哥太陽報

^(英文)米歇爾在家鄉芝加哥講述美國人的故事,波士頓環球報,2008年8月26日

^(英文)“米歇爾變得高調”,紐約時報,2008年8月25日

^(英文)每日佳話,大西洋月刊,2008年8月25日

^(繁體中文)米歇爾溫情贏口碑,香港蘋果日報引述法新社的報導,2008年8月28日

^55.055.1(英文)“米歇爾·歐巴馬”,美國視野,2008年8月25日

^(英文)“反政客配偶言論”,新共和雜誌,2008年8月25日

^(英文)福克斯新聞指米歇爾為未婚媽媽,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2008年6月12日

^(英文)米歇爾登上福克斯頭條新聞,紐約時報,2008年6月12日

^(英文)政治攻擊,美國廣播公司,2008年6月12日

^(英文)將米歇爾說成未婚媽媽……福克斯:新聞監製判斷差劣,赫芬頓網誌,2008年6月11日

^(英文)福克斯主播收起“恐布份子互相拳擊”言論,英國每日電訊報,2008年6月13日

外部連結

米歇爾·歐巴馬"MeetMichelle",BarackObama.com網站上的傳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