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子魚科

籃子魚科

生活於珊瑚叢或岩礁中,並會進入鹹淡水及河口。分布於印度洋北部、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我國僅見於南海諸島。

基本信息

介紹

餓

英文: Siganidae
英文俗名: Rabbitfishes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及地中海東部。

形態特徵

體呈長卵圓形,極側扁。頭小。籃子魚科魚類外形酷似刺尾魚,兩者的區別為籃子魚的腹鰭內外均有1枚硬棘,中間夾有3枚軟條;背鰭、臀鰭之硬棘數較多;尾柄兩側無硬棘或盾板等。籃子魚體呈長卵圓形,極側扁;體被極小之圓鱗。側線單一且完全,高位。頭小,吻鈍。口小不能伸縮,齒一列,密生門狀齒,且有具齒緣。背鰭及背鰭之硬棘數和軟條數每一種皆相同。<背鰭硬棘為13枚、軟條10枚臀鰭硬棘7枚、軟條9枚。尾鰭後緣截平,凹入或深叉。籃子魚活著時,其體色型態明顯可辨認,但一旦死亡或遭壓力時,則體色很快變成同一型態,難以辨別吻略尖突,或突出而呈管狀。口小,不能伸縮;頜齒一列,門狀齒,排列緊密;鋤骨、齶骨及舌上均無齒。體被極小之圓鱗,不易脫落;鰓蓋骨及頰部亦被鱗;側線單一且完全,高位。背鰭單一,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缺刻或不明顯;胸鰭圓形;尾鰭內凹或叉形。全世界計1屬22種,台灣紀錄1屬12種。

棲所生態

暖水性近岸小型至中大型魚類。幼魚大都成群棲息於枝狀珊瑚叢中,以死珊瑚枝上的藻類為食,有的則待在溷濁的紅樹林區或河口區成長。成魚則成群洄游於珊瑚礁區,有的則生活於溷濁的河口或港口區。日行性魚類,以藻類為食。在大部分地區屬游釣性之高經濟食用魚類,但需小心的是本科魚類背鰭、腹鰭及臀鰭之硬棘具有毒腺,被刺後會引起劇痛。

深度

幼魚大多出現於潮間帶,成魚則生活於較深之水域,一般不會超過30米。

習性

本科魚類屬於日行性魚類,以海藻或海草為主食。它們棲息的環境較複雜,幼魚大都成群的在枝狀珊瑚叢中,且以藏在死珊瑚之上的藻類為食,有的則待在混濁的紅樹林區河口區孵育。成魚有成對或成群的生活於混濁的河口區。

價值

籃子魚科大都是美味的食用魚。但有時略帶海草味,不為某些人所喜愛。有些種類是令人喜愛之觀賞魚,體色多彩者更受歡迎。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六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此外,在體型結構、繁殖生長、攝食營養、運動等方面都有其特點。本期盤點帶魚科、帶鰆科籃子魚科、鯖科等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