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帥鎮

管帥鎮

管帥鎮,位於五蓮縣城西北角。總面積56平方公里。鎮機關所在地與莒縣、諸城、沂水三城各距90華里,素有“三九店”之稱。所屬22個村莊,共有7種民族,18000人。這裡歷來是當地文化、政治、經濟中心。清代此處即為鎮。民國年間是莒縣第四區區政府所在地,一九四七年管帥劃歸五蓮縣,是十一區區政府所在地。後為鎮政府所在地,今屬於里鎮管轄。

基本信息

管帥鎮位於五蓮縣城西北角。總面積56平方公里。鎮機關所在地與莒縣、諸城、沂水三城各距90華里,素有“三九店”之稱。所屬22個村莊,共有7種民族,18000人。
水量充沛的淮河水系從管帥鎮的西部入境,向東北方向流入水庫。
管帥鎮為千年古鎮,但於2000年被撤。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甚至在建國初期為莒北縣縣址)猛然間被撤銷,其合理性值得商榷。
管帥這一地名的由來,年代久遠,此地古時隸屬莒國。相傳在春秋時期即有此名。春秋時期,齊襄公死後,齊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周莊公五十三年,(即公元前654年),齊公子小白(即齊桓公)在北杏(今屬諸城市)會盟,起兵伐公子糾,讓管仲掛帥,傳說今管帥正北面的小山上即為點將台,管帥由此而得名。管帥西邊的庫山,即為當時的兵械庫,管帥南面的北營、南營即為當時的兩大兵營。管帥北距諸城九十里,南離莒縣九十里,西到沂水九十里,這裡為南北通衢,交通便利,店鋪多,所以人們又稱管帥為“三九店”。
這裡歷來是當地文化、政治、經濟中心。清代此處即為鎮。民國年間是莒縣第四區區政府所在地,一九四七年管帥劃歸五蓮縣,是十一區區政府所在地。後為鎮政府所在地,今屬於里鎮管轄。
管帥地處山間平原,土質肥沃,物產豐富,206國道 從此經過,東西公路形成網路,交通便捷,設有大集,是工農業產品的集散地。濰河支流淮河從管帥前流過,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管帥中學坐落在此,一批批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如當代著名作家李存葆,我國外經貿部WTO著名專家劉光溪等均為該校畢業生。這裡民風純樸,到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應該是原先的管帥中學的徐雲端老師對管帥地名的概述。徐老先生是管帥人前遜峰。對管帥有著很深的感情。在管帥教學幾十年。應該對這塊深愛的土地的概述深刻,明確有意義。
最近,在管帥的北店村打出了一口熱力井,命名為五蓮一號。這是一個沒落的古鎮的發展契機。希望管帥人能夠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發展好本鎮的經濟。據了解,五蓮一號與東部的柴璐崮(方言東山或者柴老府)連線一起,開發旅遊資源。沿濰河建立景區,背面後遜峰建立桃花島(本村有萬畝桃園)。計畫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