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孢球蟲

等孢球蟲(Isospora)是廣泛存在於哺乳類、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腸內寄生性原蟲。 等孢球蟲可以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起病急,有發熱、持續性或脂肪性腹瀉,體重減輕等。 世界人體感染等孢球蟲的報告日趨增多。

等孢球蟲(Isospora)是廣泛存在於哺乳類、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腸內寄生性原蟲。一般認為感染人體的等孢球蟲為貝氏等孢球蟲(I.belii Wenyon,1923)和納塔爾等孢球蟲(I.natalensis Elson-Dew,1953)。
形態與生活史
等孢球蟲的卵囊呈長橢圓形,大小為20~33×10~19µm,成熟的的卵囊內含有2個橢圓形孢子囊,無卵囊殘留體;每個孢子囊含有4個半月形的子孢子和一個殘留體,無囊塞(圖12-12)。
宿主由於食入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卵囊進入消化道後,子孢子可能在小腸上段逸出侵入腸上皮細胞即發育為滋養體,經裂體增殖,裂殖子逸出侵入附近的上皮細胞繼續進行裂體增殖或形成雌雄配子體。雌雄配子結合形成合子發育為卵囊,卵囊落入腸腔隨糞便排出。
致病與診斷
等孢球蟲可以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起病急,有發熱、持續性或脂肪性腹瀉,體重減輕等。本病在糞便中發現蟲體卵囊即可確診,必要時可作十二指腸組織活檢。
流行與防治
世界人體感染等孢球蟲的報告日趨增多。美國的愛滋病人中,其發病率為15%;我國也有10多例報告。人體球蟲病比較少見,可能與診斷有關,因卵囊微小,臨床常規糞檢不易發現,故漏診的機會較大。防止本病感染應注意飲食衛生。有用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治療有效的報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