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石綱

過去列入腔腸動物門,現多列為脊索動物門隸索亞門的一綱。化石很象保存在岩石層面上的筆跡,故名。筆石的骨骼為幾丁質經炭化後留下一層炭質薄膜。化石產於灰岩或其夾層的薄頁岩中,絕少見於砂岩中,代表淺海相動物。

基本信息

筆石綱

筆石群最初由一個胎胞按順序分出若干個胞管,胞管相連形成筆石枝。胎胞尖端有一絲附著在海底或其他漂浮物體上。筆石枝下垂、下斜、平伸、上斜或攀合生長。胞管為筆石個體住室,成單列、雙列或四列排列,前後相互疊覆,後一胞管被前一胞管遮蓋的部分稱為掩蓋部分,未遮蓋部分稱為露出部分,這兩部分之和即為胞管長度,其始部互相貫通形成共通溝,末端露出,形狀變化很大,是鑑定筆石的重要特徵之一。筆石枝上胞管開口的一面為其腹側,反之則為背側,左右兩邊為枝的側面。筆石的分類標準主要是:①筆石的枝數——枝數越多越古老;②筆石體的生長方向——分歧角越小越古老;③筆石胞管的形式——直筒的最幼,孤立、捲曲、方穴的是演化的最後階段。筆石綱根據其胞管特點可分為樹形筆石目管筆石目腔筆石目莖筆石目甲殼筆石目正筆石目,其中以樹形筆石目及正筆石目最為重要。筆石全為海生,多為漂浮生活,也有固著海底者。生於淺海,分布極廣,始於中寒武世是早古生代(特別是奧陶紀和志留紀)的標準化石,用作分帶指標。筆石始於中寒武世,奧陶紀志留紀最盛,早泥盆世末期衰退,至石炭紀後期全部滅絕。筆石在中國分布廣泛,是奧陶紀、志留紀及早泥盆世地層的重要標準化石之一。筆石種屬繁多,地理分布廣,地質範圍窄小,多在淺海相頁岩中,因而也是典型的相化石,

對於確定地層的沉積相有重大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