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融

笮融

笮融(zé róng),東漢末豪強。丹陽(治今安徽宣城)人。初聚眾數百,往依徐州牧陶謙。謙使督廣陵、彭城運漕,並任下邳相,遂放縱擅殺,坐斷三郡委輸以自入。曹操征陶謙,徐土騷動,融將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廣陵,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融利廣陵之眾,因酒酣殺昱,放兵大略而去,過殺彭城相薛禮。興平二年(195),與盟主劉繇同為孫策所破。奔豫章,殺太守朱皓,得罪劉繇,為繇所破。敗走入山,為民所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三國志11笮融 三國志11笮融

笮融一開始在徐州牧陶謙手下任職,陶謙任命笮融為下邳國【現江蘇省睢寧縣一帶】國相(相當於郡太守),並負責運輸廣陵郡【現江蘇省江都縣一帶】、下邳郡和彭城郡【現江蘇省銅山縣一帶】這三郡的糧食到郯縣【徐州州治】去,笮融得到此三郡糧食和封國進貢物品後,並沒有送到郯縣去,反而中飽私囊占為己用。

笮融擁有這些後,便在下邳郡廣興佛寺廟宇,要下邳郡人民日夜誦讀佛經,這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和佛教徒遷入下邳郡,前後高達五千多戶之多。每到佛祖誕辰【農四月八日】,舉辦《浴佛會》,光是在路旁設酒宴的費用要用億為單位來算。

笮融 笮融

公元193年、東漢初平四年,曹操進攻徐州,徐州全境如驚弓之鳥般,笮融帶領手下士兵和部屬男女共一萬多人南下廣陵郡,廣陵郡長趙昱,將笮融奉為貴賓,並擺下盛大的酒席招待笮融和其士兵和部屬,笮融看到廣陵郡物豐民富,不禁心動,於是,在一次酒宴里,藉以敬酒的時候,斬殺趙昱,並命其士兵殺燒擄掠廣陵郡,帶著其手下士兵和部屬及掠奪廣陵郡的財物南下秣陵【現江蘇省江寧縣】,投靠薛禮。

薛禮原是陶謙手下的彭城國宰相,但受到陶謙的迫害,薛禮只好帶著其部屬逃到秣陵去;薛禮也跟趙昱一樣,設宴款待笮融,但是笮融也殺害薛禮,吞併薛禮的部屬,又投靠揚州刺史劉繇。

公元195年、東漢興平二年,揚州刺史劉繇命笮融協助劉繇任命豫章郡長朱皓【豫章郡現為江西省南昌縣一帶】,進攻荊州牧劉表,所任命的豫章郡長諸葛玄;許邵對劉繇說:『笮融這個人,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他的評論;朱皓個性忠厚老實,容易推心置腹、輕信他人,要指示朱皓嚴防笮融!』,劉繇不信許邵之言。

笮融到達豫章郡後,又用殺趙昱、薛禮的方式,殺死朱皓,並自己當上豫章郡長。劉繇得知後大為震怒,帶兵攻勢笮融,笮融部屬潰散,笮融逃亡到深山去,被山中百姓和山越聯手殺死,將笮融首級獻給劉繇。

(摘自鬼雨先生著作《鬼雨仙蹤》)

漢末佛教領袖

笮融紀念閣 笮融紀念閣

笮融是東漢時期丹楊人,他聚集數百丁壯投奔任徐州刺史的同郡人陶謙,陶謙任命他擔任廣陵、下邳、彭城三地的賦稅運輸之職,後又為下邳相。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笮融可謂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他在下邳所建的浮屠寺、九鏡塔在佛教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笮融花巨資在下邳修造浮屠寺。浮屠寺建在下邳城南,寺中有塔,上有金盤,下有重樓,塔為九層八角,每層皆有飛檐,每面鑲有銅境,塔頂亦有一面銅鏡朝天,稱為“九鏡塔”。據說,堂閣周圍可容納3000多人在其內課讀佛經,佛像外塗黃金,披著錦彩的袈裟。每到浴佛會時,在路旁設席長數十里,置酒飯任人飲食。來參觀、拜佛的百姓達萬人之多。由此可見,當時鋪排之奢華、場面之宏廣、氣勢之雄偉為世所難見。

笮融在下邳所做的各項佛事無意中成了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彪炳性的功業。他所興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盤、下為重樓”的結構,成為我國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並且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續至唐初。祠內所塑之黃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我國文獻上有關佛像鑄造的最早記載。並且笮融在境內接受佛教之人,免除佛教信徒的徭役賦稅,也成為以後歷代官方支持佛教的舉措之一。同時,笮融的這些活動使徐州、下邳在此後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始終是我國佛教的重鎮之一。相傳笮融非常殘暴,但卻信仰佛教,學者們認為南京地區的佛教是由笮融最早傳來的。

笮融是中國佛教一位代表性的人物,其浴佛會及建寺的規模引證了當時佛教的興盛。而且其極其奢華的浴佛活動對佛教的宣揚起了積極的作用。

歷史記載

笮融,(?~195)東漢末年丹楊(治今安徽宣城)人。以好施名聞鄉里。黃巾亂起,遂聚眾投徐州刺史陶謙,陶謙重其名,使監督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糧運,並任下邳相。笮融篤信佛教,據三國志吳志卷四劉繇傳載,笮融擅斷三郡錢糧,大起佛寺,以銅製佛像,黃金塗身,衣以錦采,垂銅盤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三千餘人,課讀佛經,免除信佛者徭役,每次浴佛,所設酒飯達數十里,耗資累萬;漢代民間建佛祠、行佛事者,始見於此。又由於笮融之聚眾讀誦佛經,可確知當時已有漢譯佛教經典之流布。其奉佛之行,如鑄佛像、建寺院、浴佛、施食等,與楚王英、桓帝時不甚相同, 且於儀禮方面更大見發展, 可由此得見後漢靈帝末年、獻帝時代(190 前後)徐州佛教之一斑。後因為徐人所惡,遂率眾南走,襲殺廣陵太守趙昱、豫章太守朱皓,入據其邑,後為揚州刺史劉繇攻破,為山民所殺。[佛祖統紀卷三十五、《後漢書》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