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2000人。代表5100多萬共產黨員。

報告

江澤民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報告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大會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名單附後)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通過了關於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同意關於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並向中央顧問委員會和老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大會還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

全會

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一中全會 1992年10月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選舉出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及其成員。

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二中全會 1993年3月5~7日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作了重要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調整“八五”計畫若干指標的建議》,將國民經濟成長速度由原定平均每年6%調整到8~9%。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黨政機構改革的方案》,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經過與黨內外協商形成的,擬向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名單。全會決定,將上述兩個名單分別向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

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三中全會 1993年11月11~14日在北京舉行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全會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巨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中國共產黨十四屆四中全會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作了重要講話。全會集中討論了黨的建設問題,並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把黨建設成為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的、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正在領導全黨繼續進行的新的偉大的工程。會議增補黃菊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吳邦國、姜春云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五中全會 1995年9月25~2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提出,實現“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陳希同同志問題的審查報告》,決定撤銷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會委員的職務,並建議依照法律程式,罷免其全國人大代表職務,並繼續進行審查。增補張萬年、遲浩田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王克、王瑞林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耿全禮、馬啟智(回族)為中央委員。

中國共產黨十四屆六中全會 1996年10月7~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會議根據全面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要求,分析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總結了經驗和教訓。本次會議把主要討論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方面。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七中全會 1997年9月6日~9日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講話。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9月12日在北京召開。全會討論並通過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討論並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一致決定將這兩個檔案提請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審議。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候補委員克尤木·巴吾東同志為中央委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陳希同問題的審查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