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空間[新聞專題片]

第五空間[新聞專題片]
第五空間[新聞專題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第五空間》是由上海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knews中心深度報導板塊承擔製作的大型新聞專題片,並於2017年9月15日至17日19:15,在上視新聞綜合頻道播出。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第五空間第五空間
《第五空間》是國內第一部聚焦網路安全的電視新聞專題片,攝製組將國內最主要的網路公司一網打盡,深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360等公司的網路安全部門進行拍攝;又前往俄羅斯、美國、英國、比利時等國家,走訪全球網路安全巨頭卡巴斯基實驗室、全程直擊全球頂級網路安全盛會“黑帽大會”、獨家對話“稜鏡”事件報導者——英國《衛報》記者尤恩.麥肯斯基,全方位展示了當今世界的網路安全現狀。這部專題片共分3集,每集30分鐘,從個人、社會、國家三個維度,闡述我國的網路安全觀,以及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正當性和迫切性。

分集劇情

第一集透明的時代
本集的關鍵字是“個人”。網路時代,數據可以輕易給每個人“畫像”。我們存活於真實世界,同時也映射到虛擬的第五空間。圍繞個人信息安全,專題片從個人移動支付、個人金融活動、隱私權等多個方面呈現我們在信息社會中的生活。一言以概之:便利和威脅,就像雙生子。網路帶來的便利就像一把雙刃劍,每享受一種便利其實也意味著個人行為的風險又增加一分。本集開頭的場景,可能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的場景:清晨起床,智慧型穿戴設備上傳睡眠數據;出門上班,通過手機預定計程車;通勤路上,隨手拍下照片發個微信;等等。我們在生產數據,數據又反過來成為一個路標,讓形形色色的推送能夠找到我們。同時,個人數據不僅僅是各大公司的寶藏,也吸引著不法者的目光,個人信息泄漏事件頻發,背後是兩種主要形式:黑客攻擊和安全人員疏漏。專題片一一進行分析,同時介紹全球其它國家和經濟體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態度和相關法律。本片強調,中國一直高度關注個人信息保護。本集專題片結合《網路安全法》進行記錄、分析和探討。《網路安全法》的實施,對於中國的網路空間安全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各大公司的數據蒐集和分析運用都將被納入到有法可依的框架中來,這是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障,也是對個人尊嚴的保障。
第二集隱秘的威脅
本集的核心是“社會”。從一無所有、到擁有全球最多的網民,中國網際網路不過用了短短的23年。社交、網購、資訊、娛樂……網路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網路世界對現實社會的影響真實可感;同時,網路犯罪以不亞於網際網路本身的發育速度在肆虐。人類千百年來所積累的保障自身安全的經驗,在網路衝擊下變得脆弱,如何遏制網路犯罪,降低不當信息造成的損害,抵禦網路恐怖,是全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又一個命題。2017年,wannacry病毒席捲全球,比特幣價格水漲船高,涉嫌金融犯罪危及社會經濟秩序。與此同時,恐怖組織在網際網路大打心理戰,來自俄羅斯的藍鯨遊戲也運用網際網路引誘青少年自殺自殘,涉黃直播扭曲人的心理和價值觀,對個人生活方式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秩序。這些隱秘的威脅,要如何甄別,如何防禦?這是一個超越人類過往經驗的新世界,只有形成網際網路管理合力,才能切實維護網路安全秩序;只有建立更為強大的理論和法律體系,在制度和實踐層面不斷進行探索,才能堅固築起網路安全防線。在讓中國人民受益的同時,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信心。
第三集國家安全篇
本集的核心是國家,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路安全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網路安全不單單和個人以及社會有關,烏克蘭大停電、伊朗震網病毒、美國“稜鏡門”等事件向世人宣告,網路安全已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網路也已成為可預見的未來戰場。然而當今世界,國際網際網路的發展存在嚴重失衡,這種失衡會滋生霸權主義,也會埋下國際紛爭的禍端。中國,作為網路大國,在不斷加強本國網路安全建設的同時,也向世界提出了建設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唯有各國加強合作溝通、建立平衡體系,才能引導網路技術有序發展,造福人類。攝製組到訪位於莫斯科的卡巴斯基實驗室,專訪全球網路安全巨頭尤金.卡比斯基,還原他參與調查的烏克蘭停電事件和伊朗震網病毒事件;前往英國倫敦,獨家對話“稜鏡”事件報導者——英國《衛報》記者尤恩.麥肯斯基,重現了“稜鏡門”的披露過程。同時,在本集專題片中,首次以電視紀錄片的形式再現了中國遭遇境外黑客組織“海蓮花”襲擊、並與之對抗的過程。

製作過程

在為期半年的拍攝時間裡,攝製組全程記錄了今年震驚世界的勒索病毒wannacry的爆發和處置過程,以及對我國產生重大影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的實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