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電視專題片]

《雙贏》[電視專題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贏》,電視專題片,第一部在台灣播出的大陸電視政論片,是兩岸第一部探討南台灣兩岸觀的電視政論片,是大陸第一部以台灣中南部農民為主角的電視政論片。該片採訪對象全部選擇台灣中南部民眾,沒有名嘴,儘可能與草根對話;它抓住南台灣人關注的核心——利益。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2009年元旦,是大陸發表《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紀念日,廈門衛視提前一年未雨綢繆,策劃大型新聞專題《雙贏》。廈門衛視總監鄒振東親自為該片寫下深情的導演闡述。他寫道:“這兩岸第一部探討南台灣兩岸觀的電視專題片,是大陸第一部以台灣中南部農民為主角的電視專題片,是大陸第一部以閩南語發聲的電視政論片。它以新聞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勇氣大膽地觸及兩岸最敏感的話題——民眾的兩岸觀,它大膽地直面兩岸最敏感的族群——南台灣人、特別是中南部農民。它以電視的創新精神,縱身歷史的高地,第一次用電視的表現手法,將兩岸關係的議題從政治鬥爭的表面深入到政治文化的深層,著力將此片打造成兩岸第一部以政治文化為主題的電視專題片。”

基本內容

這是第一部在台灣播出的大陸電視政論片,是兩岸第一部探討南台灣兩岸觀的電視政論片,是大陸第一部以台灣中南部農民為主角的電視政論片,它針對台灣南部這群特殊客群,特別安排以閩南話在台灣播出。

《雙贏》,用溫情和善意關懷南台灣,特別是台灣中南部農民,用平等和尊重傾聽他們的心聲,用分享和溝通提出觀點。該片採訪對象全部選擇台灣中南部民眾,沒有名嘴,儘可能與草根對話;它抓住南台灣人關注的核心——利益,解析和平的兩岸將施惠於南台灣,“雙贏”將成為兩岸最大的公約數;本片站在客觀的立場,讓南台灣人說服南台灣人。

主要特色

《雙贏》以“不揭疤、不踢館、不放話、不痛批、不爆料、不嗆聲”的“六不主義”為尺度,展示大陸和台灣是難以割捨的連體,是不能忽視的彼此,是無法迴避的他者。對於海峽兩岸的所有人,其問題的所在不是需不需要兩岸,而是需要什麼樣的兩岸。

《雙贏》,以電視專題片的創新精神,縱身歷史的高地,第一次用電視的表現手法,將兩岸關係的議題從政治鬥爭的表面深入到政治文化的深層,著力將此片打造成兩岸第一部以政治文化為主題的電視專題片。

影片背景

緣起

大陸和台灣,是難以割捨的連體,是不能忽視的彼此,是無法迴避的他者。無論你是台灣人,還是大陸人,你可以愛對方,恨對方,卻不能無視對方的存在。你難以想像沒有台灣的大陸,正如你難以想像沒有大陸的台灣。台灣和大陸,二者可能互為最大的隱患對象,也可能彼此同為最大的利益所在。對於海峽兩岸的所有人,其問題的所

在不是你需不需要兩岸,而是你需要什麼樣的兩岸。

統戰,台獨;“一國兩制”,“一邊一國”;“兩岸都是中國人”,“中國豬滾回去”;惠台政策,戒急用忍;以及三通、包機、旅遊、熊貓、香蕉、奧運火炬、黑心棉、毒奶粉、大閘蟹、飛彈、大陸學歷、張銘清事件等等……各種各樣的觀念、層出不窮的理論、林林總總的政策、眾說紛紜的口水,兩岸關係上眼花繚亂的議題看似有千差萬別的選擇,其實都是只是做著同一道選擇題,那就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兩岸?是選擇和平還是戰爭?是選擇和解還是仇恨?是選擇合作還是對抗?是選擇雙贏還是兩傷?

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前者。十三億大陸民眾從“一定要解放台灣”的目標轉變為“和平統一”的願景,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接受兩岸應該“和解休兵,和平共榮”的主張。“一中“雖然”各表”,“九二”已成“共識”。台灣方面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大陸方面回應“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兩岸各十六個字,已然有八個字完全相同。胡錦濤指出:“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馬英九主張:“我們把大陸既看作一個威脅,也看作一個機會,它是一個威脅,我們要把威脅極小化;它是一個機會,我們要把機會極大化。”兩岸關係的走向將向天平的哪一端傾斜,兩岸領導人不約而同地用“最大”和“極大”這樣的最高級修飾語來表達對和平的追求,他們共同的著力點就是:“雙贏”。

“雙贏”成為兩岸的最大公約數。但是,對於曾經長期被撕裂的台灣,並沒有完全取得共識。儘管2008年台灣民眾用選票表達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主流民意,但不能不承認還有五百多萬張選票對馬英九的本人和主張表示懷疑,當然,沒有投馬英九票的人並不一定全都是反對兩岸共榮的人,投馬英九票的人也未必是全部贊成馬英九兩岸主張的人,選舉的複雜性,使選票所代表的民意有著更多的解讀,但無論如何,我們應該承認在台灣還有好幾百萬的民眾,他們的兩岸觀仍然充滿著迷茫、焦慮、誤解、悲情、恐懼甚至仇恨,這些人大部分集中在台灣中南部地區,大多數屬於操閩南語的農村人口,這是馬英九繞不過的一個坎,也是

影響兩岸關係發展最不可忽視的關鍵少數。

過去,我們常常看到並指出政治人物操弄族群,我們較少注意和反思族群也反過來操弄政治人物;大家的焦點過多集中在表面的政治鬥爭,而忽視更深層、更長遠、更本質地影響兩岸發展的政治文化。人們善良地以為一次選舉、一次政黨輪替就可以一了百了,而忽視政治文化的複雜性,否則,很難解釋失去權力甚至失去黨職、黨權的陳水扁在弊案纏身千夫所指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這么大的能量。這不僅讓大陸民眾匪夷所思,甚至連民進黨內部都瞠目結舌,此外他,除了權力的力量,族群所代表的政治文化也同樣是一種甚至是更為強大

的力量。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本片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樣一個群體,以台灣中南部農民所代表的族群,為了敘述方便本片用“南台灣”這樣一個形象的地域概念來指稱這個群體。他們的經濟實力、文化程度可能並不搶眼,但如前所述,他們在兩岸格局的影響力卻舉足輕重。

本片將注意力集中在這個群體的兩岸觀上,因為正如世界觀影響和決定每一個人的生活與活動,兩岸民眾的兩岸觀也決定和影響他們在兩岸事務上的行為,從而成為真正影響兩岸歷史和未來帶有方向感的決定性要素。用電視的手法呈現和探索這樣一個在兩岸關係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群體的兩岸觀,不僅具有微觀的範本意義,亦具有巨觀

的指導意義。

構成

政治情感——南台灣的大陸想像
南台灣到底有多少人從來未到過大陸,比例數據?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大陸,他們會選擇什麼?

如果是用一句話或者是一個故事呢?

對對岸的陌生化程度到底達到什麼境地?

那些想像有什麼樣的錯位?錯位的原因?

政治評價——南台灣的兩岸需求
南台灣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兩岸?

南台灣人喜歡什麼樣的兩岸關係?

南台灣人知道台獨會有風險嗎?代價是什麼?

台獨真的對南台灣有利嗎?

如果兩岸關係正常化(三通等),南台灣人到底會失去什麼?

大陸農民會來和他們搶飯碗嗎?

大陸都是黑心棉、毒奶粉嗎?

真的會“查甫找嘸工(男人找不到工作)、查某找嘸尪(女人找不到老

公)”嗎?

開放三通,台灣的農民真的可以受益嗎?

南台灣人很在意台灣的國際空間嗎?

兩岸正常化帶來的台灣國際空間的變化可以對南台灣人帶來直接的好處嗎?

兩岸統一了,大陸的官員會來台灣當官嗎?台灣還會選舉嗎?

還有新台幣嗎?會不會全部使用人民幣?

陸真的會撤除“飛彈”嗎?

南台灣人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到底恐懼什麼、擔心什麼、憂慮什麼、期盼什麼?

一個和平的兩岸對南台灣有哪些利益?

南台灣會失去什麼,又會得到什麼?

政治認知——南台灣的兩岸建構
兩岸雙贏真的能做得到嗎?

如果大陸贏了,台灣是否就意味著吃虧?

是不是對大陸越強硬,跟大陸談判的砝碼更大?

是不是越搞台獨,大陸對台灣越會讓步和優惠?

大陸人是不是討厭南台灣?

兩岸關係正常化,南台灣會不會成為犧牲品?

擱置爭議可以做得到嗎?

“外交”休兵可以做得到嗎?

台灣的國際空間將怎樣保障和落實?

台灣可以進入世界衛生組織,進入聯合國嗎?

兩岸真的什麼都可以談嗎?

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為兩岸的雙贏做什麼?

要求

基調

用溫情和善意關懷南台灣,特別是中南部農民。

用平等和尊重傾聽他們的心聲。

用分享和溝通提出片子的觀點。

尺度

六不主義:不揭疤、不踢館、不放話、不痛批、不爆料、不嗆聲

立場

站在南台灣人的立場,對兩岸關係利弊分析,大到兩岸簽署和平協定、討論兩岸關係正常化,小到開放農產品的一個政策,討論這一兩岸關係的新舉措、新動向對於南台灣人有什麼好處和弊病。

人物

全部採訪南台灣人,特別是南部農民,迴避一切所謂的專家。

語言

儘可能用閩南話採訪;儘可能用草根的語言對話

方式

大量的同期聲、提問與解答、講故事、現身說法

效果

讓南台灣人聽得懂、聽得進、聽得爽

影片意義

本片是兩岸第一部探討南台灣兩岸觀的電視專題片,是大陸第一部以台灣中南部農民為主角的電視專題片,是大陸第一部以閩南語發聲的電視政論片。它以新聞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勇氣,大膽地觸及兩岸最敏感的話題——民眾的兩岸觀,它大膽地直面兩岸最敏感的族群——南台灣人、特別是中南部農民。它以電視專題片的創新精神,縱身歷史的高地,第一次用電視的表現手法,將兩岸關係的議題從政治鬥爭的表面深入到政治文化的深層,著力將此片打造成兩岸第一部以政治文化為主題的電視專題片。它用既是記錄者又是參與者的良知,既實事求是地客觀反映兩岸關係存在的問題,又充滿人文關懷地尋找破解兩岸關係迷局的鑰匙。由於它抓到了最重要的議題——兩岸觀和最關鍵的族群——南台灣人,使之對於兩岸關係無論是微觀的樣本價值還是巨觀的指導作用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既可以成為兩岸政界人士的民意參考樣本,也可以成為兩岸學術界的田野調查資料,還可以成為南台灣民眾形塑正確的兩岸觀的宣傳品和教科書,特別是可以作為輿論工具參與和引導兩岸主流輿論的建構。

影片評價

華視新聞團隊在看了《雙贏》的導演闡述之後十分感動,立刻派業務骨幹組成製作團隊,配合全程拍攝。

變化了的歷史情勢,促使兩岸有必要走出既往格局,“雙贏”成為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它也是新時期下兩岸最迫切、最務實的訴求,而來自民間的呼聲是推動兩岸走向雙贏的原動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