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溫州南白象塘河文化節

第二屆溫州南白象塘河文化節

2010年11月16日上午,溫州南白象塘河兩岸格外熱鬧,第二屆溫州南白象塘河文化節舉辦,年邁老人們給母親河送心意。

基本信息

概述

塘河文化節開幕現場塘河文化節開幕現場

2010年11月16日上午,溫州南白象塘河兩岸格外熱鬧,張燈結彩,戲曲悅耳,遊人絡繹不絕。我們靜靜的母親河在這天迎來了她的節日——第二屆溫州南白象塘河文化節。

內容

本次文化節內容豐富,有塘河廟會、博物館的展示,也有民間百工展演和民俗文化表演,再現了塘河兩岸人民世代相傳的勞作情境。而來參加文化節的人員中有不少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們生在河塘邊長在河塘邊,見證了母親河的滄桑變化。在這個節日,他們也帶來了自己的禮物。

現場

·以字畫表情

在塘河文化博物館內有十幾位民間藝術家在題字作畫,他們想通過字畫來表達對塘河的一往深情。

這些老藝術家平均年齡70歲左右,從小在塘河邊長大,有很深的感情。農民畫家王拓波在採訪中說:“塘河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地域性比較明顯。這次塘河文化節我們有一個願望,要以書畫的文化形式喚起人們保護塘河的意識,讓塘河的水變清,真正起到溫州母親河的作用。”

75歲畫家王學釗15歲開始畫畫,同時也是在塘河邊的茶山種了一輩子的農田,是不折不扣的農民畫家。這次他畫了一株蘭花,想以蘭之幽香來喚起人們綠化的意識。他很質樸地說道:“只要塘河好了,大家都好了。”

像模像樣的壽桃像模像樣的壽桃

·用相機記錄

一位78歲老大媽拿著數位相機在博物館不停的拍照,她是梧田國小退休下來的老教師。這次專門趕過來看看母親河,帶著心愛的相機,記錄所看到的一切。她說自己見證了塘河從清到污、從污到清的過程。回憶起小時候的塘河,老人眼角止還不住露出笑意。“小時候的水可清了,都能直接吃的。後來被污染後,大家就開始用自來水,現在水質又變好了,我們都很開心。”

·唱曲傳情

水上社戲溫州所特有的戲曲形式,在這次塘河文節上就有十幾隻水上社戲在塘河進行表演。曲藝聲從一隻只船里飄出,浸染著塘河兩岸,仿佛回到了過去的歲月。

從國外回來的華僑老先生王成強是甌海麗岙華僑京劇社的社長。他說“今天這些戲曲船隻都是區政府特地租過來的,我們這些老華僑特地過來唱京劇就是為了表揚他們近期治理塘河的工作效果。現在的水好多了,之前很髒的。”

同時,還有很多本地的老居民,拾起以前的絕活——米塑草編捏唐人等,在自家房門前開起了“百工展”,將塘河傳統文化傳遞出去。

本次塘河文化節還開通了塘河文化網,藉助網路平台來多方面展示塘河文化。同時還舉行了塘河文化論壇,特別邀請國內著名濕地、水利專家和文化學者等對如何進一步治理塘河和傳承塘河文化進行探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