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

茶山

茶山,是蓋蒼山的俗名,海拔達872.6米,為寧海東部最高山峰。位於錦州市城北18公里處的凌海市余鎮茶山村,其山脈漫延百里,故有“百里茶山”之稱。

基本信息

簡介

茶山茶山

茶山,位於錦州市城北18公里處的凌海市余鎮茶山村,風景區內群山環抱,有茶山、石虎山、關山、望城山、幽宮、棋盤山,山下清澈見底的放生湖、茶山湖麗水縈繞,山前夾極河水潺潺流過,兩岸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清代葛振文撰寫了《蓋蒼古蹟》詩:“蓋蒼春暖碧迷天,步過赤岩雙打連。真逸屏中居隱士,棋盤跡畔會游山。東南兩洞垂形巧,姐妹七星織錦鮮。盒石油岩傳故事,鍾聞三井古庵宣。”對蓋蒼山作了形象的描述。

來歷

茶山茶山

古老的茶山,沒有山名。山南腳下是一片汪洋大海,山坳里住著零星的幾戶人家。人們還不會耕種,專靠打獵為生。野獸肉吃多了,鬧得人們眼睛紅腫。眼睛看不見東西,身體也一天天瘦下去,獵也勿能打了,只好聽天由命。

正當此時,蓬萊、方丈、瀛洲三位神仙從海上雲遊到此山。見到山裡人生活困苦,危及生命,就商量著幫他們消災解難。

蓬萊大仙說:“蓬萊有仙茶樹,仙茶可以清心火,助消化,我把仙茶籽拿來,教他們種茶,讓他們吃了眼目清亮。”

方丈大仙說:“方丈有仙菜,可吃又可做藥,我教他們種菜,讓他們吃了長力氣,手腳輕便。”

瀛洲大仙笑笑不說。蓬萊、方丈兩位大仙問他用什麼仙法幫助山里人,瀛洲大仙說:“兩位大仙所說的仙法甚妙,能解山里人眼前疾苦,還為他們子孫後代造福。不過,這樣一來,他們吃穿不愁,不會再去尋生計,世世代代都困在山裡頭了。”

蓬萊、方丈二仙便問:“你打算怎樣幫呢?”

“二仙請看,” 瀛洲大仙大袖一拂,手向東方一指:“這東面是嶺峧,”又向山下一指,“這山下是大海。如果從這座山的磨注峰腳的五厄頭起,連線各個山頭造一座大橋,直通嶺峧那個坑谷,山里人就可以過天橋出海。山上多的是大樹,斫來大樹,造成大船,下海捕魚,出洋做生意,這樣過的生活就和我們神仙一樣了。”蓬萊、方丈兩仙連連點點頭稱好。

於是,三位大仙各按自己的辦法分頭行動。

方丈大仙駕起祥雲回仙山拿來了一包仙菜籽,撒在大山上。不久山上長出了嫩菜。只因山上樹木太密,菜籽被樹陰遮住,長出後又枯萎了,只在磨注峰腰朝南地方長了兩種菜。一種像棗樹,葉子叢生,山里人就叫它“山頭菜”。這種菜可煮吃,還可驅蛔蟲。另一種像芥菜,但葉瓣小,只有兩個指頭寬,山里人叫它“莢菜”,質地軟,味道好,曬乾更好吃。

瀛洲大仙駕起祥雲回仙山,拿來一把仙斧,一根仙鑿,從磨注峰腳的五厄頭起,向著嶺峧方向造天橋。這時,月亮剛上山,大仙站在山頂上,袍袖一展,東海大洋發起大浪,捲起一座座小山,向茶山方向氽來。這時大仙施法術,叫土地菩薩把東海中的小島嶼送來當橋墩。接著,大仙又將手一揚,仙斧、仙鑿脫手而去。霎時,半空中金光閃閃,叮叮噹噹的劈山聲,響個不停。

月亮落山,東方露白,五厄頭西角金雞岩上的金雞報曉了。金雞一啼,彭坑嶺頭銅鼓岩上的銅鼓響了。正在運山的土地菩薩,嚇得鑽到地底下去了。山不轉了,造橋也只好停止。瀛洲大仙收回仙斧、仙鑿,氣得發抖,叫雷神擊斷了金雞的下巴。從此,金雞不啼,銅鼓不響。大仙氣走了,不再來管人間閒事。

蓬萊大仙駕起祥雲,回仙山拿來一包仙茶籽,撒在大山上。頓時,滿山長出了嫩茶。山里人喝了茶,眼腫消退,毛病也好了。蓬萊大仙又教會他們種植、採摘和制茶的方法。山里人感謝大仙,就把這種茶叫仙人茶,把這座無名大山叫做茶山。

三位大仙施法力,最成功的要算蓬萊大仙,他撒下的仙人茶,野生不絕,供人採用。後來,茶山人把它培育成綠茶,就是現在聞名遠揚的茶山雲霧茶。至今,茶山茶地有900多畝,每到春茶開摘,常有200多位採茶女出沒在白雲深處。茶廠製作出色香味俱佳的茶山雲霧茶,供遊客品飲。

地形地貌

錦州茶山錦州茶山

茶山為火山岩地質結構,因海底火山岩爆發,岩漿擠壓形成了獨特的山勢貌,山峰陡峭,山石千姿百態,有金蛇出洞、猛虎咆嘯、三猴並立、玉兔望月、猿人懷谷、飛天俠女、熊貓臥頂、鸚鵡登山、雙鹿齊奔等憨態殊姿,讓人領略到大自然巧奪天工的藝術美。茶山寺主峰陡峭,“茶山寺”、“禪”一些大型摩崖大石刻迎面躍入眼帘。在懸崖峭壁上鑿有佛龕,雕刻著如來、彌勒和燃燈佛像,山崖東面有人工開鑿的石蹬,迂迴到山頂,山上有一口水井,常年不枯。據說,當年茶山寺的和尚吃水就要攀岩到山頂的水井提水。山下有一棵古松,旁邊就是茶山寺遺址。

自然資源

茶山礦泉水資源豐富,水質清澈,爽口宜人,含有18種以上微量元素,有潤膚容顏,延年益壽這功效。茶山以盛產茶葉而得名,主要有金桂茶、綠葉茶、虎皮茶、腎心茶、扶手茶等,按民間傳說方法烤制出來的茶葉,用茶山礦泉水浸泡,茶水清香濃郁,健脾益腦,補腎治病,堪稱東北一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