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長

笑長

笑長是對當今大學校長的一種暱稱,他們在開學或畢業典禮上,打破原有的陳腔濫調,用當今流行的幽默語言做致辭而備受學生喜愛。但這種方式卻從原來的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都是失去了能夠代表自身大學精神的發言。

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在2010年開學典禮上,“根叔”的致辭引領了大學校長們的新潮之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在2010年開學典禮上,“根叔”的致辭引領了大學校長們的新潮之風

校長一開腔,公眾就笑了。

2010年7月,李培根在華中科大的畢業典禮上,把近年來的網路熱詞來了個大串燒:打醬油伏地挺身、哥呀姐的,貫穿整個典禮致辭,讓校園內外雀躍不已。人們因此親切地把李培根稱為“根叔”。

而在剛剛過去的開學季里,大學校長的開學典禮致辭突然成為公眾的關注焦點,原因很簡單,校長們似乎變了腔調:
“我相信很多新生入學後不久就會有抱怨,抱怨復旦的住宿條件差,前不久的暑假,天氣很熱,我在網上看到很多抱怨的帖子,稱要把校長綁架到學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幾天。”
“學校辦公室的同志在為我準備演講稿時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材料,說是網路上有一則民間人士為廈大撰寫的招生廣告,廣告稱:‘她是985+211,不斷電,不斷網,不禁校園親熱;免費米飯,免費礦泉水,公費醫療;師生和諧;言論寬鬆;5A級校園,國際化辦學,國防前線;面向太平洋,氣候適宜,氛圍浪漫,靚仔一片,美女如雲。請認準代碼10384,歡迎報考廈門大學!”
“會讀書,就要努力把‘成都理工’讀成‘麻省理工’;就要努力把一所大學讀成兩所甚至更多;就要努力把德智體美讀得無一偏廢;就要努力把男生讀成文質彬彬,女生讀成知性端莊;就要努力把自己讀成無論張口還是抬手,都讓人分明看出你讀過大學。”
三段開學典禮的致辭分別出自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院長陳俊明
一貫嚴肅的大學校長院長們紛紛變身小瀋陽,開學典禮大有演變成脫口秀之勢。學生們喜歡瀰漫開學典禮上的幽默感,公眾也樂見越來越多“會說話”的校長。

演變

新中國成立之初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全國山河一片紅的革命鬥志與熱情之下,開學典禮聽到的大都是戰鬥的號角。
聶榮臻說,中科大培養出來的學生,首先應該是忠實於共產主義事業,艱苦奮鬥,忘我勞動的、工人階級的戰士。郭沫若在致辭中談了對中科大的定位:“是一所尖端科學加共產主義的大學,也就是又紅又專、紅透專深的大學”;他還對學生提了一個特別的希望,“本校值得誇耀的是,在1600名同學中,黨團員占84%,同學們的政治品質和思想水平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我們不能以此自滿。我們希望全體同學都能成為黨團員,隨著年齡和思想的成長都成為黨員,使我們的學校成為百分之百的黨校。”
在那一年人民大學的開學典禮上,吳玉章也談了紅與專的問題:“只專不紅固然不對,只紅不專也是無用的。只紅不專,便是空頭政治家;只專不紅,就會迷失政治方向。”
這些話現在聽來有些政治說教的味道,在那個時代卻都受到學生的激賞。
一方面,這些大學校長都是老革命,本人具有相當高的威望,他們的發言甚至能走出校園,對整個社會甚至大政方針有直接的影響,比如,馬寅初團團轉理論,就是他作為北大校長在開學典禮上提出。二來老革命家的講話都各具個性。後來的畢業生回憶,馬寅初每次演講時說到自己,都不說“我”,只說“兄弟”,這種個人風格強烈的發言讓學生饒有興趣,每次校長講話,都搬著凳子爭相去聽。
學者丁東說,當時的大學校長講話,必須緊扣國家的任務,但是他們有相當的辦學自主權,保有教育家的氣質,“他們很想辦好教育,不是想著做官”。

80年代後期

但飽含激情的號角聲逐漸變成了面目模糊的官樣文章。1980年代後期,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開始確立,之前試圖給大學校長更多辦學自主權的校長負責制改革試點暫停,大學校長們做起了官樣文章,開學講話也無限趨近於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
校辦甚至有個講話稿庫,每年開學時,工作人員會從講話庫里調出那篇用過很多次的文檔,“年年第一句話都是‘金秋九月,丹桂飄香’”。

在過去的十年里,校長腔調的變化是加入了“競爭意識”:自從高等教育資源開始整合,打造巨無霸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之後,十年中的致辭模板加上了一項:炫耀家底。比如,學校現有教授院士多少、實驗室圖書館教學樓幾何、發表論文數量排名全國第幾,等等等等。2008年,北京一所大學的校長在畢業典禮上,還細數了當年參加奧運火炬接力的校友人數。
四川一所高校的校長在2010年開學典禮上,對新生們提出的希望更加直白:四年後,有更多的同學走進中國科學院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家“985”高校研究生行列,有更多的同學考入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各級黨政部門成為公務員,有更多的同學進入各級各類事業單位
奧威爾曾經預言,如果一個人慣於說套話,他付出的代價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我表達,他先是簡化自己的言論,爾後導致思維的退化,最後是個性化的表達能力喪失殆盡。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個預言在中國的大學校長們身上不幸應驗。

現今現象

校長們換個方式說話,確實不是從2010年開始。不過,這不妨礙把根叔冠為大學校長一代致辭新風的代表人物:
其一,論堆砌潮流用語的功力,根叔確實登峰造極;
其二,論對排比修辭的參悟,同行中人難出其右。正如一位聽過他今次開學演講的學生所言,如果沒有排比,“質疑”兩個字不可能出現82次。
其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根叔致辭和其他感性平易的校長發言一樣,都有過去的校長講話無法比擬的效果,那就是,學生樂意聽。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奇葩開。根叔式的發言風靡大學校園:
北大校長周其鳳在畢業典禮致辭中引用台灣歌手周杰倫的歌詞:“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與華中科大的根叔相對應,北大的學生們現在把周校長稱為“鳳哥”。
南開校長饒子和則以流行語態提醒學生們重視學業:“掛科可以補考,人生只有一次。”
而在此之前,北大前校長許智宏因為在校園新年聯歡會上演唱流行歌曲《隱形的翅膀》,而被冠名“許爺爺”;人民大學的校長紀寶成也以諸多親近學生的舉動而被親昵地稱為“紀寶寶”。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校長們的“新潮”發言滿意。以根叔火爆網路的2010畢業致辭為例,同樣有華中科大的學生表示,除了對根叔擅長排比句式印象深刻,也沒聽明白校長的講話對自己的治學之道與人生之路有何啟示。

憂慮

1980年代的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即對這一代新風表示了憂慮。他說,這是從一種套話走向了另一種套話,實不可取。原來那套,八股生硬、官腔十足;現在這套,濫發情感、浮誇輕佻,做這樣的致辭,“有失大學校長的身份”。
校長講笑話,的確受歡迎。但一片歡樂之後,公眾對校長致辭的期待不僅僅局限於“親切”和“潮流”,更希望能聽到治學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濟天下之法。打破舊八股遠遠不夠,人們真正期待的還是能夠代表大學精神的致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今引領新風的校長們,還是不會說話。
作為一個社會中應該是人文素質最高的群體,大學校長的腔調還傳達出一個社會的精神狀態。有學生在聽完根叔的演講後說,根叔說得很好笑,就像我們現在的大學教育一樣搞笑。既然如此,有人提議,中國的大學校長與其再費盡心機搞新腔調,不如“取法祖宗,師夷長技”。例如清華大學的校長明年開學致辭,不必絞盡腦汁想講稿,直接把陳寅恪王國維撰寫的碑文讀一遍,比什麼都好:“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