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道壹

基本信息

簡介

竺道壹,本姓陸,吳地人。少年時出家為僧,言行一致,守志不移,又有學問,但他卻韜光隱智,把自己的才華掩蓋起來而不炫露,使外不知,只有與他相、處的時間久了,才知道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華。王殉兄弟等名土對道壹深加敬事。東晉太和(公元366年一371年)年間,來到京城,住瓦官寺,跟從高僧竺法汰學習佛經,幾年之內,他就對佛經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道壹講述演說法義時,傾倒了整個京城。法汰還有個弟子名叫曇一,也是風雅而有操行之人,當時的人們稱曇一為“大一”,稱道壹為“小一”,他們兩人在名聲和德行方面受到社會輿論的推祟,東晉簡文皇帝對他們也是非常敬重。

待簡文帝和法汰法師都死了以後,道壹離開京城,住在虎丘山,學徒們苦留不住,只好讓丹陽尹請道壹回京城,道壹回答說:“我聽說大道理行於天下,上古聖人治理國家時的盛世,對遁世隱居的人並不奪其性情,而是讓他們按自己的志願生活。大晉朝光明遠照,以德覆蓋內外,崇尚佛法,。使佛教弘揚光大。所以偏遠地區的信徒們,不遠萬里,披著粗麻布的衣服,拿著錫杖,來到晉朝。他們都割捨了自己所愛好的東西,捨棄了自己的欲望,一心向佛。

歷史影響

從上古以來,有道行的人都是隱居;志存慈救的人,都是遊歷四方而不僅僅停留在一個地方。無論到哪裡,都以弘揚佛法為要務,雖一樣,把我這樣的人編入名冊、戶籍,恐怕那些為修行間道而雲遊四方的僧人,就會遠望聖世,長往而不返,有虧於盛明之風,也有悖於原本的宗旨。而且邊疆地區的人和隱逸之士,與帝王官府本不相關。望您認真考慮而定。”於是道壹便隱居在山中。

當時,若耶山有位僧人名帛道猷,他俗家姓馮,是山陰縣人,少年時就寫的一手好文章,在當地很出名。帛道獻性情率直、樸實,喜好山水,他一吟一誦,都寄情玄言。過去,在一次講經時,帛道猷曾與道壹相識,他給道壹寫信說:“能夠優遊于山林之間,縱心於佛家和儒家的經書,觸動興致而作詩,在高高的山峰上採藥,服下草藥治療疾病,這是多么快樂啊!但是,因不能和您一起享受這種快樂,我常耿耿於懷。”因有詩曰:

連峰數千里,修林常平津。雲過遠山翳,風至梗荒榛。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閒步踐其徑,處處見遺薪。始知百代 下,故有上皇民。

道壹收到這封信後,也有心前往,於是來到耶溪,與道猷相會,住在山林中。他們縱情於塵世之外,以經書自娛自樂。

過了沒多久,太守王薈在城西建起嘉祥寺,因道壹的風範和德行高尚,請道壹為僧主。道壹帶著佛家弟子必須的六物(即大衣、中衣、下衣、鐵缽、坐具、水囊)來到嘉祥寺,並為寺院造金牒千像。因道壹博通佛家內外經典,而且戒律之行清嚴,所以四方僧尼,都來向他問學,當時的人們稱道壹為“管理九州僧眾修持事務的都維那”。後來道壹又暫住虎丘山,丁東晉安帝隆安(公元397年一40l年)年間因病而卒,死後葬於山南,終年71歲。

道壹有個弟子道寶,本姓張,也是吳地人。聰慧素成,尤其擅於講經。張彭祖、王秀琰等人都很推重他,並成為莫逆之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