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木簡

竹簡木簡是中國古代第一種正式的書,用簡寫書大約開始於商代,用簡來寫書是很麻煩。

竹簡木簡的的歷史

在歷史博物館裡,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寫著毛筆字的竹、木片,這就是中國古代的
竹簡、木簡,統稱為簡。簡是中國古代第一種正式的書。
我們的祖先用簡寫書大約開始於商代,一直延續到東漢,前後約有1600-1700年。
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130篇,約52萬字,就是用簡寫成的。它記敘了古
代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首尾3000年左右的歷史。中國古代的著作很多用簡寫成的
,例:《詩經》--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九章算術》--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
等等……

竹簡木簡的發現

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一座西漢古墓中,出土了4924片竹簡。簡上記述的多為
軍事知識。其中有中國古代最早的兩部兵書:《孫子兵法》和《孫胺兵法》。其中《孫
胺兵法》早已失傳,這次終於發現了它的原作。
用簡來寫書是很麻煩。就拿竹簡來講,先把竹竿按一定長度截成竹簡,劈成竹片,
然後在火上烤乾,使竹片裡的水分蒸發盡,這樣可以防腐爛和蟲蛀。沒有竹子的地方,
就用木片來取代。一般竹簡的長度約20-70厘米。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寫詔書律令的竹
簡長約68厘米,抄寫經書的56厘米,民間書信則為23厘米左右。在簡上寫的都是毛筆
字,如果寫錯了,便用刀子削去墨跡,然後再寫。古人寫文要隨身攜帶三件寶:筆、墨
、刀子。那刀子的作用就同現在的橡皮一樣。在簡上寫字,一般都是從上到下分行書寫
,每行字數不等,多則40字,少則10多字或幾個字。要寫一部幾萬字的簡書就得用數千
片竹簡。簡寫好後按順序把竹、木片用繩子穿訂成冊,就成了書本。有的書重,攜帶時
還需用車子來運載。也有先編成冊,然後再寫的。據說西漢時,有一位文學家叫東方朔
給漢武帝寫了一篇3萬字的奏章,一共用了3000多片竹簡,由兩人抬著進宮。傳說中國
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每天要批閱60多公斤的竹、木公文。在今天看來,也就不過幾個文
件罷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