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魔芋

竹溪魔芋

竹溪魔芋屬於天南星科磨芋族,魔芋是功能奇特的藥品,被稱之為“胃湯清道夫”,譽之為“天賜神藥”,魔芋及其產業的形成魔芋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用於食品、紡織、化妝品、陶瓷、消防、環保、石油開採等領域,因此魔芋有“東方魔粉”、“工業味素”之譽。為湖北省竹谿縣特產。

基本信息

中國魔芋之鄉——竹溪

竹溪魔芋簡介

竹溪魔芋竹溪魔芋
魔芋古時稱蒟蒻,又名蒟頭,鬼頭,鬼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出蜀中,絕州亦有之,呼為鬼頭,閩中人亦種之,宜樹蔭下掘坑種類植。魔芋是功能奇特的藥品。被稱之為“胃湯清道夫”,譽之為“天賜神藥”。魔芋所具有的優質膳食纖維、低熱量、低脂肪、低蛋白質以及吸水性強、膨脹力大等特性,不僅是人體健康所需要的、代表世界新潮流的、味美怡人的各種功能食品、清淡化食品,還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解毒消腫、抑菌、抗炎、化痰、散結、行瘀等功能,對肥胖、便秘、飽脹、肺寒、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等都有較好或特殊療效,還可防治腸癌、食道癌、腦瘤。
竹谿縣位於大巴山脈東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邊陲。據《竹谿縣志》記載,本縣魔芋種植始於明成化年間,已有500多年歷史。魔芋也是美味佳肴。《蜀都賦》言:以灰汁煮即成凍,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植物名實圖考》中利用齊明王的一首詩:“君看天南星,處處入本草;夫何生海南,而能濟饑飽。”可看出魔芋的食用價值。

1999年竹谿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魔芋之鄉”,魔芋基地面積穩定在4萬畝左右,年產量8000萬斤,已形成年產精粉3000噸、微粉500噸、魔芋麵條3000噸、魔芋食品500噸生產能力,年綜合收入過億元。“雙竹”牌魔芋面條和素食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並先後榮獲國家綠色食品標誌、湖北名牌產品、國際博覽會金獎。2003年,竹谿縣被省政府確定為鄂西北魔芋種植核心區域,同年被省政府評定為“魔芋產業化建設先進縣”。

竹谿縣魔芋產業形成、發展的歷史進程

竹溪魔芋竹溪魔芋
一、魔芋及其產業的形成魔芋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用於食品、紡織、化妝品、陶瓷、消防、環保、石油開採等領域,因此魔芋有“東方魔粉”、“工業味素”之譽。竹谿縣種植魔芋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老百姓已經養成了傳統的種植習慣,但由於小農經濟的制約,魔芋只是農民在田邊地角的點綴物,極少作為商品進入市場。80年代初,竹谿縣出現了魔芋經營加工業,由於市場的需求,老百姓進一步發展了魔芋生產。但讓魔芋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使得魔芋產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局面,卻還是近十幾年來由於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縣委、縣政府的大力倡導和真抓實幹的情況下才形成的。1991年竹谿縣委、縣政府看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魔芋已由民眾自產、自食、自用,向著商品化轉化的趨勢,認為魔芋生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是一個富民富縣的好項目。當年九月,時任縣長楊根柱主持召開了有縣人大、縣政協的主要領導和部分鄉、鎮及縣直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全縣魔芋生產會議,縣委書記黃春發講話。會議對魔芋生產發展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制定了全縣1992年發展魔芋1—1.5萬畝的規劃,並對種子、面積和資金的落實,加工、收購和價格以及領導機構等問題作了決定。1996年10月,縣委書記明邦慶主持召開了魔芋生產專題會議。會議認為應將魔芋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使其成為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和財源建設的重要工程,並決定擴大種植面積到4萬畝左右,組建魔芋生產、加工、經營企業,為實現產、供、銷一條龍,走向集約化、集團化發展之路打下基礎。同時還決定縣委、縣政府出台《關於加快發展魔芋支柱產業的決定》,為發展魔芋產業提供政策保證。2000年6月,竹谿縣委召開常委會議,縣委書記張光新主持會議。會議對發展魔芋的思路進行了討論研究,認為縣委、縣政府要將魔芋作為支柱產業之首來加快發展,堅定不移地實施魔芋產業興縣富民的戰略,使魔芋產業成為全縣農民脫貧致富、財政增收的支柱產業。省委、省政府對竹溪的魔芋產業非常重視。1998年4月鄂政發16號檔案指出,我省魔芋生產和經營一直處於一種無序狀態,種植零星分散,加工簡單粗放,產品品種單一,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遠未形成。檔案提出了魔芋生產經營要產業化的要求,同時給十堰市下達了15萬畝基地建設任務,將十堰市列為全省魔芋產業的重點經營區,竹溪、房縣被列為中心區,竹溪為中心區的核心區。市委、市政府也把魔芋列為全市七大支柱產業之一。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抓,2000年6月23日至24日,市委書記李憲生率市直有關部門在竹谿縣召開魔芋支柱產業發展現場辦公會。正是由於省、市、縣委及政府把魔芋作為支柱產業來抓,才使得竹谿縣的魔芋產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據統計,1998年全縣魔芋種植面積已達24645畝,產量6551萬斤,實現產值5240萬元,加工精粉1250噸,實現銷售收入3125萬元,提供財政收入365.4萬元;2000年魔芋種植加工業已輻射到全縣20個鄉、鎮,336個村,37936戶,種植面積擴展到3.96萬畝,魔芋產業綜合收入達到8100萬元,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泰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5月,竹谿縣協力魔芋有限責任公司與韓國簽訂300噸魔芋精粉銷售契約,成交額達500萬元人民幣。

二、發展魔芋產業的規劃、措施及政策為了推動魔芋產業化的進程,竹谿縣委、縣政府1997年、1998年和2000年三次行文,制定了該縣魔芋產業遞進發展的規劃。1997年的規劃是:種植面積4萬畝,產值突破2億元,組建年產1000噸魔芋及系列加工的集團公司。1998年—2000年的規劃是:1998年種植面積4萬畝,單產4000斤,總產1.6億斤,產值1.28億元,商品魔芋達1.2億斤;1999年種植面積4萬畝,單產6000斤,總產2.4億斤,產值1.92億元,商品魔芋達2億斤;2000年種植面積5萬畝,單產6000斤,總產3億斤,產值2.4億元,商品魔芋達2.4億斤,實現農民人平創收800元,年創稅收突破5000萬元。1998年蔣家堰鎮的魔芋專業市場建設要初具規模,2000年建設成為服務功能齊全的魔芋專業市場。2000年—2003年的規劃是:建魔芋種子繁育基地1萬畝,商品魔芋基地5萬畝;建以縣魔芋研究所為龍頭,以各鄉鎮農技站為依託的魔芋病害監測防治和魔芋栽培及簡易加工技術培訓推廣體系;建魔芋簡易加工點200個,建烘烤爐1萬個。為了保證上述規劃的落實,竹谿縣委、縣政府採取了如下措施:

其一,加強領導,典型示範。1998年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發展魔芋生產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制定全縣魔芋生產規劃,研究制定魔芋產業政策,協調產銷關係,組織、協調、檢查、督導生產計畫落實,提供魔芋生產加工全過程服務,總結典型,推廣經驗。各鄉鎮主要領導要掛帥,把發展魔芋產業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縣、鄉(鎮)主要領導要辦好連片50畝以上的高標準示範樣板,副鄉、鎮級幹部要辦好連片30畝以上的高產示範樣板,其它鄉鎮幹部要辦好10畝以上的高產示範樣板,村組幹部要帶頭實幹,率先成為魔芋高產大戶。

其二,加速科技推廣,確保高產高效。縣“魔芋科研所”承擔魔芋組織培養、加速繁種、病害防治和高新技術的試驗研究任務,鄉、鎮農技站全力搞好魔芋高產栽培新技術的普及培訓,實地指導,落實關鍵技術,確保高產高效。

其三,“企業+基地+農戶”。縣裡多方籌集資金,爭取上千噸魔芋精粉加工項目,組建魔芋加工企業作為魔芋生產基地掛靠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直接與所建基地的村委會簽訂魔芋產購契約,村委會負責組織農戶種植,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和加工上給予一定的扶持。

其四,職能部門搞好配套服務。縣委、縣政府要求計畫、財政、農行、農發行、供銷、物資和扶貧辦等部門要及時主動地保證資金到位和農資供應,每年按不少於200萬元的扶貧資金投入魔芋基地建設,爭取一定數量的資金投入到龍頭企業的魔芋加工項目上,使其形成規模。

竹谿縣委、縣政府還制訂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以保證規劃的落實

第一,確保最低收購量和保護價。魔芋收購市場價格由龍頭企業在全縣範圍內實行巨觀調控。市場價格高時,企業隨行就市收購;市場價格低時,企業按保護價收購;魔芋市場疲軟時,企業比照上年度農戶出售魔芋數量以保護價收購。

第二,建立企業風險調節基金。風險調節基金從企業所得稅、特產稅或稅前提取,主要用於企業以豐補欠,調節和穩定魔芋市場價格,保護芋農的積極性。風險基金由魔芋辦公室設立專戶,由縣政府或授權部門批准使用,財政、審計部門定期審計,確保專款專用。

竹溪魔芋竹溪魔芋
第三,減輕芋農負擔。由從事魔芋加工及行銷的企業、個體工商戶繳納農業特產稅,不在農民的魔芋種植環節收取任何費用。

第四,對2畝以上的魔芋種植大戶,其糧食定購任務按種植魔芋占用耕地的面積比例,由所在村組予以登記,報鄉、鎮政府作相應調整。

第五,縣集中扶貧貼息貸款,用於扶持發展魔芋生產的芋種投資。貸款直接對農戶,主要扶持連片發展的生產基地。高山魔芋超微膜全覆蓋栽培所用超微膜,按溫飽工程的補貼辦法和標準予以扶持。

第六,縣政府在魔芋特產稅中提取部分資金作為獎勵基金,對種植面積、畝產、樣板基地、銷售數額、入庫稅收達到一定標準的鄉鎮、農戶和加工企業予以獎勵。

發展魔芋產業的有利條件和優勢竹谿縣大力發展魔芋產業具有很多有利條件

第一,天時、地利、比較效益好。竹谿縣地處秦巴山區,具有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又具有同緯度地區所不具備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溫適中的立體型氣候;占全縣耕地80%的旱地,有機質含量較高,磷鉀含量高,排氣性好,通透性強,對於魔芋塊莖的膨大十分有利;魔芋屬短、平、快項目,當年投入當年見效,種魔芋的經濟效益一般是種糧效益的4倍左右,以每畝地平均收4000斤魔芋,按1999年保護價0.6元/斤計算,每年收入為2400元。

第二,廣闊的國內外市場需求。當前回歸大自然的綠色消費浪潮風靡全球,因而具有美容、減肥、抗癌等功效的魔芋保健食品倍受青睞。目前日本已正式把魔芋食品定為皇家食品,年消費量在8萬噸以上,已成為魔芋精粉的最大消費國,因其自身資源不足,每年大約需從中國進口一萬噸左右。美國也開始了在食品和工業領域中大規模的推廣和使用魔芋製品,美一家頗具實力的大公司收購控制了美國有關魔芋的所有專利,並申請批准允許魔芋精粉作為食品和添加劑在美國上市,這一進展將引起該國食品結構的一場革命。歐美市場2000年對魔芋精粉的需求已達5萬噸以上,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國內,以魔芋食品為主的綠色保健食品,正在走上家家戶戶的餐桌,成為主流保健食品,竹溪的魔芋食品俏銷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大中城市就是一個明證。魔芋在工業及其它領域的獨特功效,也正在被各國不斷研究與實驗並得到廣泛的套用。

知名品牌效應

竹溪魔芋竹溪魔芋
竹溪的魔芋產業單就食品來講就已經獲有“省級優質產品獎”、“全國名優新特金獎”、“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烏蘭巴托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等一系列省部級以上、含金量很高的品牌,這使竹溪的魔芋產品具有了良好的信譽和很高的知名度。國家授予竹谿縣“中國魔芋之鄉”的稱號,更是一塊巨大的金字招牌,它肯定了竹溪是全國生產魔芋的重點基地,使竹溪的魔芋產業在同行中獨樹一幟。經過10多年的艱苦探索和不懈的努力,竹谿縣的魔芋產業已經形成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產業化雛形。第一,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全縣種植魔芋的面積從1990年的不足1000畝,發展到2000年的3.96萬畝。魔芋基地已經覆蓋到全縣20個鄉鎮,種植面積在100畝以上的專業村、5畝以上的專業戶分別達到55個、514戶,湧現了龔從沛、王成益、王遠煥等一大批高產種植大戶,全縣已經形成了以重點鄉、村、組、戶為骨幹的規模型生產基地,靠魔芋脫貧致富已經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第二,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該縣已擁有加工車間3.8萬平方米,深加工設備80台(套),年加工精粉能力達3000噸。生產的魔芋精粉廣銷海內外,新開發的魔芋麵條系列產品及其它魔芋系列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第三,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縣委、縣政府成立了“魔芋產業化領導小組”、“魔芋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創辦了“魔芋研究所”、“魔芋研究協會”,建立了以蔣家堰鎮和中峰鎮兩鎮為主體的魔芋加工中心市場。這些官方和民間的機構及組織在魔芋加工、經營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運用小額信貸和扶貧專項資金用於魔芋產業,進行魔芋種植保險試點;研究魔芋生產技術,交流魔芋開發信息。竹谿縣與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國內13家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開展防治魔芋白絹病、軟腐病經濟技術合作。竹谿縣魔芋產業還處在初始發展階段,存在著種植面積不足、融資艱難、加工企業勢單力薄規模小、產業科技含量低等困難。但我們堅信,隨著大市場戰略的深入實施,只要堅持打特色牌,建立多元化的產業投資體系,依靠科技壯大龍頭企業,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竹溪的魔芋產業一定能夠不斷成長和壯大。

竹溪魔芋文化

魔芋美食

魔芋主要產在湖北,湖北又以竹溪為最著名。竹溪人將魔芋製成魔芋糕,味道獨特,遠近聞名。

竹溪魔芋竹溪魔芋

魔芋食品烹製加工的基本方法

提示:魔芋糕在製作前,均需用清水沖洗後,放入開水中預煮2~3分鐘,撈起,瀝水(以下家常菜譜參考中均如此),加入您喜愛的佐料或者配菜,即可炒、炸、煮、煎、烤、燴、煨、鹵、涼拌等,也可根據個人口味隨意調配佐料,或配中式、日式、西式等各式風格的美味佳肴。

魔芋糕在烹飪前可以任意切成薄片,條、絲、丁、塊等形狀,以便更好地使調味品進入滲透更充分。魔芋食品有較強的韌性,烹飪時無須擔心會煮融或煮糊。魔芋糕柔而有彈性,外觀潔白晶瑩,口感爽滑脆嫩,久煮不糊,適宜與多種菜餚配製出各具風味的特色菜。在與其他菜料同時入鍋烹製無任何仿礙,無論烹製時間長短,味道均佳。

湖北省楚天廣播電台對竹溪魔芋套用沼肥技術進行專訪

2006年5月15日晚,由竹谿縣魔芋科學研究所探索、總結出的魔芋套用沼肥安全生產技術在楚天廣播電台田園交響節目中播出,該所負責人就沼肥套用類型、方法、畝用量等技術特點,作了全面介紹。

魔芋產業被稱之為新世紀的“朝陽產業”,但由於魔芋連片規模種植後發病率相當高,病害成為目前制約魔芋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因素。作為“中國魔芋之鄉”的竹谿縣魔芋科學研究所,將魔芋生產與沼氣的複合利用進行有機結合,借鑑沼肥在其它作物上的套用效果,利用沼肥中的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胺基酸、抗生素等)的作用,開展沼肥在魔芋上的套用。經過不斷探索,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實用技術。魔芋套用沼肥生產技術明顯具有抑菌、防病、增產作用和效果,增幅可達5.9-17.8%;並且該技術具有投入小、效益好、無技術風險,綠色環保無污染的特點,符合有機魔芋的產業發展方向。

合作開發東方魔粉竹溪魔芋酒獲國際名牌
竹溪魔芋竹溪魔芋
2005年9月15日,在廣州召開的中法中小企業博覽會上,竹溪魔芋酒榮獲國際名牌。這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酒類。

魔芋,美、日、韓等國稱之為“東方魔粉”。2003年,“全國魔芋之鄉”的竹谿縣,與華中農業大學、四川名優酒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出中國第一魔芋酒。

竹溪魔芋“五化”走市場

近年來,湖北省竹谿縣堅持把魔芋作為一個產業來培育,已基本形成了種植基地規模化、區域布局科學化、原料加工系列化、社會服務一體化、產品銷售全球化的雛形。目前,全縣魔芋種植面積由1992年的2000畝擴大到6萬畝,增長30倍。鮮芋總產量由0.2萬噸增加到5.2萬噸,增長25倍。年綜合收入由300萬元上升到1.5億元,增長49倍。芋年綜合收入1.5億元,前不久,該縣被授予“第二批全國魔芋種植基地重點縣”稱號。

湖北十堰市竹谿縣魔芋協會加強專業協會建設推動農業產業發展

竹谿縣魔芋協會於2001年2月成立。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協會圍繞工作範圍和服務宗旨,為推動全縣魔芋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努力和貢獻。2002年7月獲省科協授予的星級協會;2004年2月被中國魔芋協會授予2000-2004年度優秀會員稱號;同年2月,被市科協授予“先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稱號;同年5月,被市政府授予“十堰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經合組織”和省農業廳、省民政廳授予的“湖北省農村專業經濟協會50強”稱號等。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以產業鏈為紐帶,發展多成份、多層次會員。圍繞魔芋產業的種植、技術服務、收購、初加工、深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的特點,在發展會員時,注重各鏈條環節的代表性,現有850名會員,包括了生產區黨政領導、種植大戶、購銷大戶、農技人員、生產加工企業法人,極大的方便了協會在種植、加工、收購、技術服務等方面的聯繫與交流,方便了信息的全面了解,明確了協會的工作重點和服務內容,通過協會的活動,使魔芋產業各鏈條形成了有機聯繫,達到了利益互惠的目的。

竹溪魔芋竹溪魔芋
二、加強魔芋生產技術培訓與指導。魔芋生產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從零星種植轉入大田規模生產時間較短,大部分民眾在生產中存在許多誤區,就更增加了風險程度。為此,縣魔芋協會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通過總結一些種植能手的生產經驗與教訓,組織會員中的技術人員並參考有關魔芋文獻,編印了《魔芋栽培技術要點》、《魔芋種植規程規範》、《竹谿縣魔芋生產技術手冊》1萬餘份,免費發放到鄉、村、戶。同時,在縣、鄉、村利用以會代訓、專題培訓、現場培訓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會20場(次),近2000人(次);組織會員單位根據不同的生產季節印發技術簡報4期。為全面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加強試驗示範,推動基地發展。一是抓好技術試驗。圍繞以病蟲害防治為中心,組織會員單位開展了一系列魔芋生產試驗,如藥劑對比,種子包衣和套袋試驗,種子繁育等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高產栽培為重點,開展多項成熟技術(如:種子的貯藏與選擇,種子與土壤消毒,溝廂配套,配方施肥,間作套種,草覆蓋等)配套的生產示範,全縣共建示範片2000畝,同時,通過培育生產大戶,10畝以上的大戶達到93戶,對各地起到了引導示範效果,通過試驗與示範,促進了魔芋生產技術的推廣力度,使魔芋病害發生率控制在15%以內,降低了損失和風險。

竹溪魔芋省農業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徐能海查看竹溪魔芋基地
四、加強協會交流,促進產業宣傳。以縣魔芋協會為載體,加強與中國魔芋協會和全國魔芋界的交流。相繼與省、市有關部門及日本原田株式會社、武大、華農大、西南農大和魔芋研究中心開展交流諮詢活動。這些活動大大地提升了我縣的知名度,有效地擴大了我縣的影響力,形成了發展魔芋產業的良好氛圍。

五、加強市場預測,及時發布信息。針對農民民眾對魔芋市場的擔心,縣魔芋協會通過與中國魔芋協會的交流和了解,為我縣魔芋生產作出預測,指導實際生產。通過對近兩年的生產趨勢和市場供求關係的調查了解,及時向廣大農民民眾發布魔芋市場指導價,同時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協調,在收購價格上達成共識,達到產業鏈各方利益的平衡,保證了我縣鮮魔芋銷售價保持在1500元/噸,即每市斤不低於0.7元,切實保護了芋農的生產利益,避免了縣內企業的盲目競爭。並圍繞魔芋種子保護髮出呼籲書,為基地發展需要抓好種子的貯藏與保護工作。

六、加強協調服務,創造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協會的中介橋樑與紐帶作用,一是把政府與行業緊密聯結,定期把行業發展動態、成效、問題反映給政府,以取得政府的支持,如在治理整頓運輸秩序期間,由於限載,加大了鮮芋的運輸成本,通過協會及時匯報,在政府的支持下,召開運輸業者與交管部門協調會,建立了魔芋運輸綠色通道,既降低了企業運輸成本,又解決了農民鮮芋因運輸不暢而造成的積壓問題。二是加強企業與生產者的交流,增強行業整體意識,互相支持,互相諒解,力求兼顧企業與農民等產業鏈之間的利益平衡,基本杜絕了鮮芋收購中壓級壓價等損農坑農現象的發生。三是引導企業發展。我縣魔芋加工企業都是從家庭作坊式乾起的民營經濟,生產經營的基礎條件不是很好,優勢還不強。對此,協會從市場發展前景,國家產業發展政策,魔芋行業形勢等方面去積極的引導企業,為其爭取政策,創造發展環境。同時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誰有能力,誰當龍頭,誰當龍頭,支持誰”的原則,從企業招商引資,項目申報,生產經營和融資等方面積極的幫助他們,在努力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加強企業改造,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樹立企業形象等方面下功夫,使魔芋企業的發展有了新起色。如支持協力公司遷建工業園,爭創“市級龍頭企業”,通過IS0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支持月亮神公司新上了一條魔芋食品生產線。這些企業通過技術設備改造,擁有較為先進的魔芋生產加工生產線,改善了產品結構,提高了產品質量,實現了產品增值,產品暢銷國內外,為竹溪魔芋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龍頭帶動作用。四是積極培育村級魔芋專業合作組織。根據省、市檔案精神,立足當地實際,我們通過調查,選準選好基層專業組織的領頭人,通過宣傳發動,培育建設了竹谿縣鳳藍魔芋專業聯合會,實行“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會模式,以保障芋農利益,提高魔芋生產的規模發展綜合效益為宗旨,現已發展會員200戶,700餘人,建有高標準魔芋生產基地4個,輻射帶動周邊3個村。聯合會與魔芋龍頭加工企業簽訂了魔芋購銷契約。同時,組織會員開展了生產技術培訓。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視農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並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檔案,這對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展示了廣闊的空間。我們魔芋協會此前雖做了一些工作,但遠遠還沒能達到形勢發展的要求。今後協會的工作要逐步向規範化運作轉軌,進一步強化行業管理,多開展全方位的工作協作,多開展工作交流和信息交流,多開展組織活動,充分發揮協會的作用,為全縣魔芋產業的不斷向前發展作出新貢獻。

湖北竹谿縣魔芋產業發展不斷壯大

竹谿縣魔芋基地建設被湖北省政府納入全省優勢農產品魔芋板塊建設規劃,被中國魔芋協會授予“全國魔芋種植基地重點縣”;2005年7月,成功舉辦了第四屆全國魔芋種植基地建設經驗交流會。目前,該縣魔芋產業已具有相當規模,成為鄂西北地區魔芋生產集散地。一是基地建設已具規模。目前全縣魔芋基地面積達到6.1萬畝,鮮芋總產達6萬噸;種植環節產值預計7800萬元。二是龍頭企業得以發展壯大。全縣民營魔芋企業7家,固定資產2000餘萬元,占有流動資金2500餘萬元。其中有三家企業被納入市級龍頭企業,有三家企業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認證。目前,已擁有鮮魔芋乾燥生產線以及魔芋精粉、微粉、純化粉、魔芋食品等生產線。預計今年精粉產銷量1600噸,微粉150噸,產值4500萬元,成為全國魔芋粉主要生產地。三是科技推廣逐步深入。堅持試驗、示範、推廣三結合,摸索出了一套“以農業綜合預防”為主的病害防治技術;建立了科學種植模式,如魔--苞,魔--林等高效間套模式。四是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以組織領導體系為主線,金融信貸與擔保,技術推廣與服務、中介組織與加工,為魔芋產業鏈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竹溪魔芋銷售一空

金秋十月,正值鄂西北山區採挖鮮魔芋的大忙季節,竹谿縣3萬魔芋種植戶足不出戶,就能將自產鮮魔芋銷售一空,穩定增收。
這是因為有一批活躍的商販上門收購,再轉賣給本縣的魔芋精粉、食品加工企業,最終漂洋過海,出口到美國、日本、朝鮮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地處秦巴山區的竹谿縣海拔300-2700米,自然環境適合魔芋生長,種植魔芋已有500多年的歷史。90年代初,在解決了農民吃飯問題之後,這個縣面向市場擴種魔芋,種植面積由1994年的0.6萬畝增加到去年的2.68萬畝,享有“中國魔芋之鄉”的美譽。

在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竹谿縣將主要精力轉向扶持魔芋加工企業和開拓銷售市場。目前,全縣魔芋加工正向多元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已有魔芋精粉和食品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能力8000多噸,生產的“雙竹”牌魔芋掛麵於去年被評為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與此同時,他們組建專業銷售隊伍,積極尋找市場,簽訂銷售契約,並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了網站發布魔芋生產信息,吸引了一批銷售經營企業前來洽談。至今年8月初,已與上海、海南、香港等地7家食品經銷公司簽訂了魔芋精粉出口供貨契約3000多噸,使今年的3萬多畝鮮魔芋還未從地里挖出就已找到遠嫁的“婆家”。

竹谿縣魔芋研究所著力魔芋“新品種”引進 
竹谿縣是“中國魔芋之鄉”,屬鄂西北魔芋板塊基地的核心區,基地面積達5萬餘畝。多年來,由於我縣種植的全部是本地花魔芋種,品種單一,種性退化,病害發生較重,嚴重製約了魔芋產業的發展。竹谿縣魔芋研究所作為湖北省首家縣級魔芋科研單位,近年來在致力開展魔芋病蟲害防治試驗攻關的同時,大力引進魔芋優良新品種。

該所首次從四川金沙江流域批量引進優質、抗病的白魔芋新品種,並在海拔1000米的泉溪鎮泉源村試種,田間長勢良好,病害率在5%以內,畝產鮮芋達1800多斤,實現白魔芋批量引進試種成功。今年,竹谿縣魔芋研究所將依託中國魔芋協會,再次引進日本最新選育的抗病、高產魔芋良種-赤城大芋及榛名黑,以不斷豐富我縣品種資源,提升“中國魔芋之鄉”品牌內涵。

相關詞條

竹谿縣,魔芋美食,魔芋種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