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松樹羅漢

這件竹根松樹羅漢像採用圓雕技法刻制而成,高12.7厘米、底徑16.1厘米。作品分成底座與羅漢兩部分,作者首先用一大節竹筒,從中間截去一部分,留下底節和部分中節,刻成一棵松樹和盤石座。

說明: 高12.7厘米、底徑16.1厘米.
座下奇石疊錯,座上獨松依石聳立,松針輪圓蟠曲,勢若虬龍,蒼古遒勁,猶如傘蓋。樹下石座上,作者又採用圓雕技法,用一塊竹根刻成一尊羅漢。羅漢龐目深眉,朵頤豐顙,雙耳垂肩,左手撐地右手扶膝,手中持一串念珠,袒肩露腹,盤膝曲肱席地而坐。在他的右膝上有一個小獅,蓬髮翹尾,左足上舉,按在羅漢的前胸上,昂首張口,似有什麼事要與羅漢耳語。羅漢雙目下垂,觀看小獅,可能是因為袒露的胸脯被小獅舉起的足爪碰癢,使得嘴角向兩側咧開,一副因癢難忍、但又十分慈祥的神情。
羅漢最初只有十六位,稱為十六應真。時增為十八位,後來又創五百羅漢。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們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般,常住世間,以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這件圓雕松樹羅漢像,原形是十六羅漢中的第八尊伐闍羅弗多羅尊者。這位尊者原來只是一位獵人,後來出家,戒掉了殺生的嗜念。在他成為羅漢後,有兩隻小獅子跑來,為感激他放下屠刀而跳躍。從此伐闍羅弗多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故人們又稱他為“笑獅羅漢”,後人有詩讚曰:老衲究何術,神獅戲身前。爪牙無所措,佛法果無邊。
這件作品製作於明代末期,雖然沒有留下任何款識,但決非庸手所制,僅從羅漢面部表情來看,對人物就刻畫的十分細緻。作者抓住了羅漢的細部特徵,結合環境因素進行精心勾畫,使其神情具備,倍饒佳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