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二中

·竹山二中
竹山縣第二中學創建於1956年,坐落在施洋烈士的故鄉寶豐鎮,校園占地面積62畝。校園綠樹成蔭,花開四季,地勢平坦、環境優雅,孕育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美術室、音樂室、教學樓、學生公寓樓、綜合樓、學生餐廳等一應俱全。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發展迅猛,教職工134人,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39人、一級教師41人,研究生1人,本科學歷77人,專科26人。近5年來,有60餘名教師130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在各類競賽中,師生獲國家級獎42人次,獲省級獎82人次,市級獎93人次。校刊《跨越》已出刊十九期。
學校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奉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宗旨,堅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治校方略,認真貫徹“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教育理念、努力實現“造就一支科研型教師隊伍,培養合格加特長的學生,創建規範加特色的示範學校”的辦學目標。
學校牢固樹立“安全、質量”第一意識,教書育人,面對學生文化基礎差、底子薄的現實,通過師生頑強拼搏、精心培養,高考上線人數連年攀升,精品上線率逐年提高,2003、2004連續兩年被市教育局授予“普通高考優勝單位”榮譽稱號。2005年高考上省線666人,其中本科298人,上線率99.6%。學校在教育教學、綜合治理、文明建設、校務公開等方面多次受到省、市、縣三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表彰,先後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先進單位”稱號,被市教育局授予“綠色環保學校”、“校務公開先進單位”,被省綜治委、省人事廳授予“省級安全文明校園”稱號。隨著學校日益發展,校風、學風、教風日益純正,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子慕名前來就讀,連續五年高中招生爆滿。如今,竹山二中正昂首闊步,朝著示範高中奮進。
·竹山二中的艱苦誕生
竹山 , 古稱上庸 . 位於渝、 陝、 鄂三省市交界之處 , 地處秦嶺 , 大巴山和武當山之間。總面積為三千五百八十五平方千米。屬國家級貧困縣之一。由下舉目皆是崇山峻岭 , 人煙稀少 , 交通不便 , 經濟蕭條 , 文化落後。許多地方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仍找不出一個識文斷字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 黨和政府積極投入文化事業 , 一是創辦完全國小 , 讓少年兒童能夠上學讀書;二是辦掃盲班 , 動員青壯年進班學習。於是竹山縣第一中學也應運而生了。
隨著國家形勢日新月異的發展 , 世代目不識丁的勞苦大眾學文化的熱情高漲了 , 他們涌躍送孩子上學。全縣僅一所初級中學遠遠滿足不了人民民眾的求學欲望。於是縣委 , 政府決定創辦竹山縣第二中學。
竹山二中坐落在竹山的西部精華之地—— 寶豐。這裡人傑地靈 , 不僅有女媧造人的動人故事 , 有 “ 女媧青鎖 ” 等優美景點 , 還是中國歷史上讓世人矚目的武漢 “ 二七 ” 大罷工的領袖之一 , 大律師施洋烈士的故鄉。竹山二中於 1955 年秋動工興建 ,1957 年秋交付使用。 占地面積三萬零一十五平方米 , 地勢平坦 , 呈長方形 , 四周築有四十厘米寬 , 三米多高的圍牆。第一批建築土木結構房屋十五幢 , 設計合理 , 布局整齊 . 是鄖陽地區當時乃至現在校區最好的學校之一。
學校的大門朝正東方向 , 青磚砌成 , 門外兩旁各有一株梧桐樹 , 春夏時節 , 枝繁葉茂 , 象兩位高大雄壯的哨兵日夜守衛著校園 , 煞是威嚴 . 走進大門 , 一條二米寬的石灰混凝土路把校園一分為二。每條道路的兩旁都栽種有柏樹 , 像兩支雄赳赳氣昂昂的隊伍,以標準的立正姿勢,凜然的英雄氣概,聳立於學校的整個校園。那挺拔的氣魄、劃一的排列,讓每條大道充滿著不可侵犯的蓋世威風。
房屋的排列講究對稱美。學校的東半部是生活區 , 西半部是學習區 , 西南的大片區域是運動場。房屋的結構也整齊劃一。教職工宿舍安排在校門的兩邊 , 共三幢 , 每幢十小間 , 每間約八平米。教室每幢三間 , 有走廊,青磚立柱。每幢房屋之間或樹林 , 或菜地 , 或花圃 , 設計合理 , 使校園景色掩映成趣 , 花香四季 , 空氣宜人。
學校本該是先建校 , 後招生 , 而竹山二中則是邊建校邊辦學。 1956 年秋 , 學校就招收三個國中一年級教學班。這三個班由教育局出面安放在寶豐寺國小 , 並委託寶豐學區對二中的行政事物進行管理。一年後 , 才搬回屬於自己的學校。從 1956 年到 1966 年間 , 竹山二中每年招新生二到三個班不等。在校生基本上保持十個教學班左右。
由於共和國剛剛建立 , 百廢待興 , 教育的發展是緩慢的 , 尤其是經濟文化落後的山區 , 每前進一步都是艱難的 , 有了學校 , 有了學生 , 但師資力量卻極為匱乏。 1956 年僅有教職工 13 人。學校領導二人。劉昆負責教學工作 , 王元成負責行政工作,沒有校長。 1957 年秋 , 全校五個教學班 , 教職工一十八人 , 山西人王金海任校長,劉昆任教導主任 , 顏元連任副教導主任 , 王元成任政教主任。三年自然災害期間 , 全國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 竹山這本來都很窮苦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 , 饑荒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 , 窮困家庭幾乎無一人倖存。學校教職工每天只有七兩糧食。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 , 教職工們仍然帶領學生克服困難 , 努力工作。為了加強學校領導班子的力量 ,1958 年 8 月 , 縣教育局調齊建章到二中任副校長。 1961 年 8 月 , 縣教育局派張興炎到竹山二中任黨支部書記 , 從此二中有了中國共產黨支部。
在這十年中 , 雖然碰到種種困難 , 但是竹山二中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熱情空前高漲 , 他們競競業業 , 樂於奉獻 , 不僅把學校建設得更加完美 , 也為竹山培養了一千多名合格的中學生 , 為社會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