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

上里

上里,是廣西北流市南部平政鎮、白馬鎮、大倫鎮、六靖鎮、石窩鎮、清灣鎮、扶新鎮和沙垌鎮等8個鄉鎮的統稱,與北流市北部的中里(下里)鄰接,與廣西的陸川、容縣相鄰,與廣東的高州、化州市、信宜市三地接壤。 據說,上里人主要是由兵荒馬亂時期的廣東高州府(今茂名一帶)等地搬遷過來的。故語言、人文、風俗等與粵西茂名片區相同或相近。上里人所講的上里話,乃白話(粵語)分支之一,屬於粵西高陽方言片。 上里雖然處於兩廣交界的山區,但在青蔥秀麗的山水,熱情淳樸的民風的交感下,能者名士輩出,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獨特的年例、喃哆血、木偶戲等文化更是令人嚮往。

上里八鎮比較

鎮 區平 政白 馬大 倫六 靖石 窩清 灣扶 新沙 垌
面 積1647882118.610412862.577
行政村19個9個9個16個20個16個6個9個
人 口8萬多5萬多4萬多10萬多6萬多7萬2.6萬3萬
圩 日一四七二五八一四七二五八一四七一四七三六九二五八
年 例二月初一二月初二正月十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一正月十七正月十五二月初二

北流三里比較

上里

是廣西北流市南部平政鎮、白馬鎮、大倫鎮、六靖鎮、石窩鎮、清灣鎮、扶新鎮和沙垌鎮等八個鄉鎮的 統稱,與北流市北部的中里(下里)鄰接,與廣西的陸川、容縣相鄰,與廣東的高州、化州市、信宜市三地接壤。

中里

北流市中部4鎮六麻鎮、新豐鎮、隆盛鎮與大坡外鎮的統稱,位於上里的北部。由於風俗習慣語言等,與上里有很多相似之處,但與下里相似度更高,屬於上下銜接的區域。為了與上里、下里所對應,特稱之為中里。如果區別上里、下里,那么此4個鎮被劃分為廣義的下里。

下里

與上里相對,北流北部10鎮的狹義統稱。包括北流市區,及其新榮鎮、民安鎮、民樂鎮、山圍鎮、西埌鎮、新圩鎮、大里鎮、北流鎮、塘岸鎮、清水口鎮等,廣義下里還包括中里的隆盛鎮、大坡外鎮、六麻鎮、新豐鎮這4個鎮。下里人的祖先由於主要是從北方搬遷過來的,故風俗習慣、語言等與上里人有很大的區別。

上里話

上里話,主要指廣西北流市上里人所講的粵語口音,屬於粵語粵西高陽方言片,語音和廣東茂名高州、信宜、化州一帶粵語口音相同,較接近廣州音或香港音,上里話使用者近50萬人。與下里人所講的下里話(勾漏片粵語)相比,詞義豐富,吐音清晰,聲音洪亮,更有力量。

高陽片粵語

主要分布於茂名、高州、信宜、化州、陽江、雷州半島、廣西桂東南與粵西接鄰的一帶,以高州話為代表。平仄有去音,語調高低起伏(同廣州音),但也有些差別。因為上里毗鄰粵西,所以語音和茂名高州、信宜、化州一帶粵語口音相同,較接近廣州音或香港音,除了個別詞句用法不一樣之外,雙方交流基本沒有問題。

上里話:人稱

阿:前置定語

阿爸:爸爸

阿媽:媽媽

阿公:爺爺

阿婆:奶奶

阿伯:伯伯

阿奶:伯母

阿叔:叔叔

阿嬸:嬸嬸

阿哥:哥哥

阿姐:姐姐

阿弟:弟弟

阿妹:妹妹

外:與內相對,指妻子娘家

外公

外婆

外父:岳父

外母:岳母

外甥:姐妹的孩子

外侄

外孫

一般稱呼

佢:他/她

老豆:老爸

老母:老媽

仔:特指兒子

男仔:男孩子

女:特指女兒

妹仔:女孩子

佬:男人,泛指一切人。 例】有隻下里佬:有個下里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

乸:女人,一般指熟女。

婦娘:女人

婦娘妹:處女,少女

婦娘乸:少婦,熟女

契爺:乾爹

契仔:乾兒子

契弟:王八蛋

寡佬:單身漢

後仔乸:繼母

老嘢:老東西,老傢伙

特別稱呼

懶筋:懶惰的人

懶蛇:懶惰的人

瘦蛇:瘦瘦的人

包公(包婆):愛管閒事的人

老毛:好吃懶做的想裝老爺的惡人

十一爪:小偷,白捻,扒手

喃嚤佬(唱戲佬):為死人超度做法事的人。

四人幫:抬棺材的人。一般是4個人一起抬。

大頭狗:戴大頭帽的人

上里話:名詞

木:樹木,特指棺材

抬木:抬棺材

屋:家

喃齋:做超度死人的法事

唱戲:一般指木偶戲,有時特指喃齋

上里話:動詞

吃朝:吃午飯

吃晏:吃午茶

吃晚:吃晚飯

行:走路。有時用“扯”,如:扯咯(走啦)。

碌:用開水燙

碌雞:用熱水泡雞,(以便拔毛)

劏:宰殺

劏雞:殺雞

打風:打氣

倒:砍

倒木:砍樹

諗:想

俾:給

睇:看

搵:找

攞:拿

企:站

飲:喝

問米:求神問鬼

大:死 【例】張三問李四:你仔呢?李四答:大了(即夭折了)

上里話:形容詞

冇:通卯,意指沒有。

冇得:不行

冇要:不要

冇好:不好

山:野。

山雞:野雞

山豬:野豬

山牛:黃牛

好:很

好多:很多

識:會,聰明。例:這個人好識:這個人好聰明

熟:熟練,融會貫通,比識更進一步。例:熟卯熟啊?哽喺熟啦:懂不懂啊?當然懂得啦!

頸渴:口渴

惡:厲害

惡佬:厲害的人

交通

已經通車

1、北(流)寶(圩)二級公路縱穿南北,經過平政、六靖、清灣3鎮,直達廣東化州寶圩。

2、浦(北)寶(圩)二級公路橫穿石窩、六靖,與北(流)寶(圩)二級公路相通

3、平政至大倫二級路橫穿白馬,與廣東信宜交接公路。

規劃中

(南寧)蘇圩—北流(清灣)高速公路 (南寧)蘇圩—北流(清灣)高速公路

1、(南寧)蘇圩—北流(清灣)高速公路,

將會使的上里人去廣州或者南寧都更加便利快捷。

2、北(流)寶(圩)二級公路升一級公路

3、平政龍池至沙垌至扶新佰仁垌風景區二級路
4、六靖至大倫文城二級路

美味佳肴

荔枝幹

荔枝幹 荔枝幹

鮮荔枝加工乾制,歷史悠久。成品肉厚,味香甜,歷來為自嘗及送禮佳品,

遠銷國內外。加工荔枝幹的品種,多採用懷枝、糯米糍,尤以糯米糍為佳,製成品肉厚核小,蜜甜醇香。製成乾果的比率依品種、氣候條件和加工技術不同稍有差異。製成品100kg,原料糯米糍需400-500kg,懷枝則只需350-380kg。加工方法分日曬和熱乾燥(火焙或熱風乾燥)。以日曬和熱風乾燥成品品質較佳,火焙次之。

性味與功用

(1)性味:味甘、酸,性溫。

(2)功用:益心腎、養肝血。

牛雜

牛雜 牛雜

用牛肉和牛的其他內臟熬上幾個小時做成的一種食品,可以吃的方法有

很多,比如說牛雜火鍋,牛雜海鮮,牛雜串,牛雜碎等。製作時需以“十三香”為主要的滷水香料,缺一樣味道就變了。主料包括茴香、花椒、八角、桂皮、陳皮、沙姜、豆蔻等;牛之雜有牛肚(牛有四肚均可入饌,但蜂窩肚是最好吃的)、牛膀、牛腸、牛橫利和牛肺等。吃的時候來點辣椒油再加點胡椒粉,味道可口,營養價值高。

米助

米助是上里家庭特有的傳統小吃。其種類又分為“類餃子”形的米助,衍子助,糖助,糖隆助等。一般所說的米助,都是特指“類餃子”形的米助。每逢節氣,特別是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十四(鬼節)及八月十五(中秋),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做米助。

1、外觀:類餃子狀,但體積是餃子的三倍左右;

2、製作餡料:五花肉切丁,配以木耳、花生、竹筍、蔥、豆腐炸、菲菜(一種或多種)炒熟;

3、如包餃子一樣把餡料包入皮中;

4、烹製方法:可煎可炸可煮可蒸;

5、味道:香氣四射,誘人不已;

衍子助

衍子助 衍子助

1、外觀:類小方塊,一般如一小節拇指般大小;

2、製作:和好糯米粉後,截取一小團,壓成大餅狀。然後再縱橫交錯數刀切開,使其成一個個的小方塊,

這樣的小方塊就是衍子助了。

3、烹製:衍子助不加餡料。可直接加白糖或者黃糖,更可以加油鹽煮。

4、寓意:多子多孫的意思。

5、特別用途:過節拜祖燒紙的時候,都要供上煮好的衍子助給祖宗吃,可三碗,亦可是五碗。

糖隆助

1、外觀:類年糕狀,其體積可大可小,大的可達直徑50公分,小的直徑也有15公分;

2、製作:往和好的糯米粉團裡面添加煮融化的黃糖醬,重新和均勻,再壓成年糕狀,即成準糖隆助;

3、將成形的準糖隆助放好,晾乾凝結,即成糖隆助;

4、烹製:將糖隆助切成小塊煎熟

5、寓意:生意興隆,(生活)美美滿滿。

樂器

喃哆血 喃哆血

喃哆血一種類竹笛的吹奏樂器,流行於上里,即廣西北流南部

的平政鎮、六靖鎮、清灣鎮、石窩鎮、白馬鎮、大倫鎮、扶新鎮、沙垌鎮等鄉鎮。每年民間大節“七月十四”到來之時,北流南部各個鄉鎮、村落等眾多喃哆血愛好者便紛紛自製竹笛,大吹喃哆血來驅邪壓煞。

來歷

兩千多年前的漢、楚兩軍交戰時,漢國軍民曾用過類似喃哆血的雄渾笛聲作為號角來震懾對方、壯己軍心,並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從此,吹喃哆血成為了一種民間風俗,並一直流傳至今。每到農曆七月十四,吹奏喃哆血的場面都熱鬧非凡。

製作

喃哆血 喃哆血

喃哆血由竹笛與“牛角”兩部分組成。竹笛一般是用細黃竹做材料,

截取其中的一節,靠節這頭開一條進氣的“唎(舌)”,另一端開個小孔,調節音階用。牛角部分:一種白話“勒古",學名”露兜“的植物的葉子,去掉刺,捲成一個牛角狀的高聲喇叭。

音色

大型喃哆血,牛角部分直徑可達60公分,整個高度可達2米。喃哆血的聲音渾厚悠遠,可以傳達數里之外。越大的喃哆血,其聲音就越大,就傳得越遠。配以獨有的喃哆血樂曲,可以觸動到心靈深處。多人競賽的場面,尤為震撼!

曲譜詞

喃哆血沒有固定的曲譜詞,基本上是靠吹奏者的自由發揮。一般來說,包含以下搞笑內容:喃哆血,喃哆血,喃喃喃哆血,吹到屙血;喃哆血,喃哆血,哆血哆血,楚王死,楚王絕。。。

禁忌

從六月底七月初開始,吹喃哆血的人就漸漸的多起來了,直到七月十四這天的大高潮為止。但一旦到了七月十五的凌晨0時,所有未停下的喃哆血都會馬上啞火,並當場砸爛喃哆血,等到來年農曆六月底再吹。據說:如果過了七月十四,還吹喃哆血的話,會招邪入宅,鬼魂上身,會有不測之禍!

比賽活動

平政鎮

喃哆血 喃哆血

龍鬚新村喃哆血比賽:農曆七月十四晚。

平政圩喃哆血比賽:農曆七月十一。

平政圩喃哆血表演:農曆七月十四。

六靖鎮

上世紀90年代,在六靖鎮電影院工作的廖源曾組織過一次喃哆血大賽。比賽要點有三:比誰吹得更響亮、比誰吹得更久(高手可以連續吹個把小時)、比誰吹得更動聽。該鎮的葉大漢獲第一名。此後,每年的“七月十四節”都有數十笛手齊聚龍灣村演奏、比藝。

喃哆嗬文化節

首屆喃哆荷文化節

首屆喃哆荷文化節 首屆喃哆荷文化節

2012年8月28日,農曆七月十二,由北流市文體局、六靖鎮

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北流市首屆喃哆嗬文化節在六靖鎮隆重開幕。

第二屆喃哆嗬文化節

2013年農曆7月14日晚,歷時4天的北流市第二屆喃哆嗬文化節在六靖鎮燈光球場落下帷幕。本屆文化節的喃哆嗬演奏比賽除了繼續進行個人比賽,還增加了包括六靖、清灣、石窩和平政四個鎮參加的鎮級團體賽和六靖鎮各個村參加的村級團體賽。7月14日晚進行了個人決賽和雙人大笛表演、團體表演。

第三屆喃哆嗬文化節

第三屆喃哆荷文化節 第三屆喃哆荷文化節

2014年8月9日晚,歷時4天的六靖鎮第三屆喃哆嗬文化節落下帷幕。

第三屆喃哆嗬文化節進行了個人竹笛演奏比賽,評出笛王、笛帥、笛將各1名,優秀笛兵10名。

喃哆血之憂思

以前,大人、小孩都會吹喃哆血。但九十年代以後,喃哆血被慢慢冷落。二十一世紀以來,精通喃哆血的鄉民已寥寥無幾,年輕人基本上不會吹了。

傳承弘揚這一傳統文化現已刻不容緩。

冼太廟與年例

冼太廟

冼太夫人 冼太夫人

冼太廟是祭祀南北朝梁代女英雄冼英(515-602)的地方。

冼太夫人是嶺南百越族女首領,一生致力於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功績卓著,巾幗英雄,更被民間尊稱為嶺南聖母,在廣東、廣西北流上里、海南、東南亞等地有廣泛影響。後人為紀念冼太夫人而在各地興建了許多冼太廟,僅在茂名地區就超過200座,高州冼太廟是高州地區規模最大的冼太廟。

冼英是高涼太守馮保的夫人,她一生征戰,維護統一。晚年時,每年正月初四起就到轄區各地巡視親民,一直到二月開春,年年照例如此,這就是年例。

年例簡介

上里 上里

年例是粵西茂名、化州、高州、電白縣、信宜及鄰近的湛江、吳川一帶,以及上里(廣西北流南部平政、六靖、清灣、石窩、白馬、大倫、扶新、沙垌等鄉鎮)等區域的一個獨特的漢族傳統民俗節日。

所謂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漢族眾多傳統節日中,春節可算是最為熱鬧的。然而在粵西、上里一帶,有一個比春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習俗——年例,在這一天村子就是吃貨的天堂。

年例流程

過去年例的主辦中心一般都是在廟宇或社稷、宗詞。

由自然村或宗族組織,也有地方相關部門組織的。以土地神的“社境”為單位,費用一般由宗族或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出面邀各家各戶出錢集資,按人口收費(即一戶人家共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份,包括嬰兒及老人,以前或現今的部分村莊按男丁人數收錢),俗稱“人口錢”。

在年例這天,外出的人大都會返回原來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會維持三天,第一天叫“ 起年例”,第二天叫“ 正年例”,最後一天叫“ 年例尾”;也有部分村莊只有一天,分為游照(當天凌晨0.00),擺照(白天),照尾(8.00或者9.00)。

起年例

年例貢品 年例貢品

在年例開始前,各家各戶就已經準備了雞肉,豬肉,魚做成

一副“三牲”供菩薩享用,叫做“擺醮”。它是“年例”中最傳統的節目,在過去被視為“年例”的重頭戲。擺醮活動多安排在夜間進行,這是延續下來的習慣,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戶都集中在一處一起拜神,後是大放鞭炮。

正年例

抬菩薩 抬菩薩

正年例的早上6點放三響雷,菩薩出遊巡村,十分熱鬧:放雷的、

抬菩薩轎的、敲鑼打鼓吹嗩吶的、扛旗扛燈籠打大傘的、抬祭器和紙船、後面還跟著道士和做些小生意的小販,一隊出巡。如果村子很大,隊伍就很龐大,上千米不是問題,菩薩就要從早都晚不停地巡,道士每到一個地方都要畫符咒語,把鬼魅收到一條紙船上,也叫“封船”。

這一天還會有許多其它的節目,如木偶戲,舞獅,看大戲,放煙花等等。這一天主人還會邀請諸多親朋好友,開懷暢飲,熱鬧非凡。

吃完年例後就有餘興節目“睇年例”又稱睇大戲。傳統上,年例最大的目的就是敬神,各種漢族民俗藝術表演竭盡所能都是為了表演給神看的,以討得神的歡喜,以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年例尾

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燒紙船。最好玩的是“送鬼”。一個道士先是一邊在街上走一邊念咒語之類的,然後拿來紙船,大喝一聲:“請上船!”就意味著附近的鬼怪都擠上了這條紙船。緊接著,道士身後的吹喇叭的“呼啦”一聲地吹響了喇叭,那道士似乎被嚇著了一般,捧著那“船”,打著趔趄,驚惶地往河邊跑去。到了河邊,那道士就把這“船”往河裡一扔,點著紙船,鬼怪就被燒死隨“船”給漂走了。這便意味著這年這裡的人們將不會受鬼怪的騷擾。直到送菩薩回廟,年例也就此結束。

菩薩巡遊

菩薩巡遊 菩薩巡遊

“擺宗台”是菩薩巡遊的一部分。這是年例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

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準備好的供品集中到村頭或村中的一塊空地上,擺上供桌。

“菩薩巡遊”也叫“游神”,迎神的氣氛越來越濃,可以看到,可以聽到,也可以聞到。忽然,一陣羅鼓響起,人們的表情立刻敬畏起來,目光投向一個方向:菩薩正向他們冉冉走來。

菩薩巡遊 菩薩巡遊

每個地方的菩薩巡遊時間一般都是年例當日,有些地方是

中午或凌晨,各地不盡相同。而游神的隊伍,是年例前,村民們通過抽籤等各種方法組成的。有負責擔彩旗的,有負責抬鼓,有負責敲鑼打鼓的,還有許多村中的小孩和大人手拿自製的火炬跟隨隊伍,而其中抽中抬菩薩的村民更是被大家認為的幸運兒,因為大家都相信抬菩薩來年會得到菩薩的保佑。這樣一隊龐大的游神隊伍在村中遊行,接受村民的朝拜,煞是壯觀。

年例宴客

豐盛菜餚 豐盛菜餚

宴客就是所謂的“吃年例”了 ,這也是過年例的重頭戲。宴請客人,

這是年例活動中的一外最具有實質性的內容。為神準備的豐盛的供品,在神的面前大大方方地擺放了一陣以後,又絲毫無損地拿回了家,經過一番深加工,擺到了餐桌上,讓客人大魚大肉大食一餐。

年例請客可不像一些人為了求人辦事那種宴請——具有明確的走人情的目的,年例請客似乎是為請而請;來的客人主人不必熟悉,甚至從沒聽說:隨著親戚或朋友來了,一概歡迎,甚至多多益善,來客越多擺的台數越多就證明該戶人家越興旺。相反,誰家來的客人少,會感到門庭冷落。這到底為了什麼?大概為了慶祝舊一年的順利和祈求新一年的吉祥,為了一種人氣。

鎮級年例日期

各地舉辦地年例的時間各不相同,集中在過完春節的農曆正月、二月份。

鎮級年例石窩圩六靖圩扶新大倫清灣圩平政圩白馬圩沙垌圩
日 期正月十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正月十七二月初一二月初二二月初二

三牲的背脊為何要置放雞心雞腎?取好意頭

年例祭品 年例祭品

這敬神的三牲很有講究。把宰好的三牲放到鑊頭裡慢火煮,期間三牲的頭要不時用筷子扶正,待煮得差不多熟,出鍋,把殺三牲時的血煮一下,再小心輕置在三牲的背脊上,接著把殺三牲時的雞心、雞腸等連同一刀落(有頭有尾)的熟豬肉等有序擺放好。

將雞血放在雞身上,血是紅色,代表鴻運當頭;雞心、雞腎放在旁邊,代表這戶人家有心、有神、有誠意去拜神,神靈就會保他們一家大小老少平安;旁邊擺放的供品桔子、蘋果、米粉或米飯也有一番寓意--桔子表示大吉大利、蘋果代表平安、米粉代表長久長壽、米飯代表五穀豐登。

擺放好三牲、茶酒,燒紙敬神時,要先上香燭,燒旺香,神靈自然就會來。隨後一家人敬神時,年長者一般都會念叨:天神地神、玉皇大帝、觀音聖母、老祖嫩祖、高僧始祖、財神老爺、土地社主八公……齊齊來飲杯。”

“冼夫人”巡遊之處,萬民空巷,煙花絢爛

冼太夫人出遊 冼太夫人出遊

眾賓客飲年例之餘,最盼望看到的便是冼太夫人等眾菩薩神像遊街串巷了。

美麗的冼夫人高坐正堂中央,其餘的菩薩共有19尊,從左至右排位為:文昌星、花公花婆、靈王、康王、關公、觀音、上帝、韋佗、伏羲、土地、財神、紅面先鋒等,每個菩薩賜福寓意又各有千秋。

文昌星代表讀書聰明伶俐,每年中考、高考到來之前,遠至廣東、近至平政等鄉鎮的不少家長都到六靖冼太廟來為孩子祈個文昌福。花公花婆是保佑已婚夫婦生育的,有些沒懷上孩子的夫婦到此神像前膜拜祈求,有的過後還真懷上了孩子。上帝神像左腳踏蛇、右腳踏龜,專治邪門歪道,如有不服令,押在壇前化丙丁……”

當冼夫人等眾菩薩神像被有序安放到人力三輪車中,開始巡街大出遊,

隊伍所到之處,家家戶戶早已備好香燭、紙錢、鞭炮、煙花迎接,待神像來到自家門口時,鞭炮煙花齊放,無論是主人家還是賓客,紛紛拿起燃香到菩薩壇前的香爐上香、敬拜,千家萬戶的香火簇擠在一個爐里,旺得像燒柴火似的。

遊行往往持續到晚上八時多。遊行結束後,還有大型煙花燃放。煙花過後,以前還會有“搶炮頭”。搶炮頭就是將特製炮頭點燃後射向天空,待其落下,人們紛紛爭搶帶有標識的炮頭。搶到炮頭者,炮會工作人員會贈其一定的錢物獎勵,而據說搶到炮頭者,當年必定順風順水、平安發財、行好運,這才是人們對此趨之若鶩的原因。今年搶到炮頭者,明年要送炮還神,因此,搶炮頭就成了周而復始、歷盛不衰的經典民俗。

接下來,各個路口的歌舞團及人頭戲陸續開演,若遠道而來的客人在一睹冼夫人眾菩薩神像遊行後準備返程的,這時主人家還會給客人備上幾根蔥蒜帶回去,以取聰明(蔥)、會算數(蒜)的好意頭。

年例飄色

所謂飄色,是由三至四人推著一張長約2米、寬約1米、高約0.8米的色台,

飄色 飄色

色台上凌空飄起造型各異的人物,僅靠一根看不見的色梗支撐,如仙人騰雲駕霧般展現在眾人面前,畫面精美,令人稱奇。飄色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些“色仔”“色女”了,

通常“色仔”“色女”的扮演者都是挑選七至十歲,容貌英俊、精靈乖巧,還有一定表演天分的兒童。“飄色的難度高,色仔、色女大都打扮成觀音、八仙等神仙,經過化妝後,美若天仙,每次巡遊需要數十人甚至近百人參與。

年例效應

年例添了人氣,旺了商機,它蘊含的宗族認同和村際、人際交往增強了當地人們的鄉土情節,成了鄉親們交流傳遞親情、友情的紐帶,深受當地民眾歡迎。不少商家及社會人士踴躍出資贊助,少則三五十元,多則數萬元,人人願為傳承這一民俗出力,願為守護這一信仰盡心。隨著時代發展,年例活動中的迷信色彩逐漸被摒棄,而加入了新時代的正能量元素,這一古老民俗已融入當地民眾的文化心理,化為一份鄉情的根、鄉愁的源。

戲曲

木偶戲

上里 上里

也稱"傀戲"、"傀仔戲",上里木偶戲與廣東高州木偶戲接近。

木偶戲是一種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藝術。上里木偶屬杖頭木偶,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幾百年來,木偶戲廣泛流傳於上里的村村寨寨。在時間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為最盛,元宵、年例和喜慶節日演出木偶戲娛神娛人。

在很多中老年人的心目中,"鬼仔戲"是兒時久遠而溫馨的記憶。在二三十年前,在逢年過節或婚娶喜慶的日子,村民們都會不惜耗資請一台木偶戲,往往一個藝人一擔籮筐一個布架子一個鑼鼓幾個木偶就成了一台木偶戲的全部家當。

每當鑼鼓一響,便人頭擠擁,民眾里三層外三層地將小小的木偶戲台圍個水泄不通。那木偶戲藝人仿佛有三頭六臂般,這邊敲打鑼鈸,那邊手腳並用將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繚亂,同時還要嘴裡根據生、旦、淨、醜不同角色唱出、說出不同腔調。歌聲、笑聲此起彼伏,很是熱鬧,鑼鼓聲和木偶戲特有的音調在夜空中傳得很遠很遠。

人頭戲

所謂人頭戲,即與木偶戲不同的,按戲本故事確定角色,由真人化裝上演,

配備音樂、道具,按一定腔調演的戲。一般由8名成員組成一個戲班,既分工又合作,分別演繹不同的角色。年關及春節是人頭戲最為忙碌之時,在鄉間深受民眾喜愛。

過年過節時期,一些村民往往到廟宇“起福”,祈求身體健康、百業興旺。“還福”則一般在年尾這一時段進行。已起了福的村民擇吉日宰雞殺鴨,虔誠地到廟宇祈福還福,還請來人頭戲班子唱戲恭賀,並供鄉親們賞戲,一部戲就是一出傳統經典故事,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青山麗水

萬丈灑瀑布

瀑布 瀑布

位於平政鎮六巷村大雙林場內。

之所以稱它為“萬丈”,是因為它落差大。瀑布垂直飛灑而下,從天而降,垂直落差208米,寬36米,遠觀猶如銀河從天而落,像彩虹凌空飛舞,近看如白色珠簾飄搖。置身其間,好像萬馬奔騰;石台濺擊,滴滴答答作響,似乎有人在演奏交響樂。水霧紛飛,溪谷生風,即使是大夏天,駐足數分鐘,熱氣頓消,令人嘆為絕妙。

萬丈灑瀑布風景區內群山環抱,林木蔥蔥,奇山秀水,綠草茵茵,

萬丈灑瀑布 萬丈灑瀑布

氣候爽人,空氣清新,經專家測量,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9.8 萬個,被譽為“天然氧吧”。漫步原始森林的環山小道,綠樹藤蔓遮天蔽曰,讓你分不清是藤纏樹還是樹纏藤,根抱石還是石抱根。頭爽瀑布、二爽瀑布、三爽瀑布呈階梯式的嘩嘩流水,匯流成河,轉動的數十台仿古水車群所發出的美妙聲音匯成一支天然交響曲。還有九十九級台階直上的林彩花園,萬花爭艷,五彩繽紛。獨特的滑草場足有3500多平方米,可容納100多人玩樂。還有五十六個民族壁畫,雄偉壯觀,極富觀賞性。

貓頭山

貓兒山 貓兒山

貓頭山雖不高,但因奇險而出名。主峰南側為懸崖峭壁,北側亦極陡,

僅西側及東側能上下,為易守難攻之勢。據說曾有山大王在山頂盤踞,於側峰仍可見遺留的山寨石基。

從扶新圩至貓頭山約4公里,坐車約10分鐘即可到山腳。從扶新圩進入,翻過坳徑嶺,形象逼真的貓頭山就會遠遠出現在眼前。現公路已開至半山,機車可直上半山。從半山爬上山頂約需一個小時。山頂相當平整,占地大約30多畝,只長草不長樹。

茂化水庫

茂化水庫 茂化水庫

位於珠江流域淦江支流白馬河上游,坐落在廣西北流市扶新鎮茂化村

貓頭山山腳,距北流市城區約70公里。茂化水庫建於七十年代未,是玉林地區第一座水沖壩水庫。於1978年10月開工,1982年9月大壩竣工蓄水,1985年12月壩後電站建成投入運行。壩址以上集雨面積18.5平方公里,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庫總庫容1131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68萬畝。

大賢水庫

位於六靖鎮,乃中型大庫,庫容量1955萬立方米。

其他小型水庫

平政鎮大坑水庫大雙水庫石榴水庫
白馬鎮石狗腳水庫黃塘水庫東葉水庫
大倫鎮三面塘水庫三三水庫大眾塘水庫
六靖鎮雲羅水庫旺竹垌水庫
石窩鎮枯木沖水庫
清灣鎮茂田水庫大水河水庫雙龍水庫

上里佳果

上里擁有嶺南特有的各種佳果野味,如荔枝、龍眼、香蕉、芒果、鳳梨、鳳梨蜜、山竹、姑捻子等。

荔枝

荔枝 荔枝

荔枝(學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荔枝與香蕉、鳳梨、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荔枝因楊貴妃喜食而聞名,使得杜牧寫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名句。

荔枝性熱,多食易上火,並可引起“荔枝病”。木材堅實,深紅褐色,紋理雅致、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慾之功效。

龍眼

龍眼 龍眼

龍眼,(拉丁學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

又稱桂圓,益智,常綠大喬木,樹體高大。7~8月果實成熟呈黃褐色時採摘。

功能主治

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肌肉。思慮傷脾,頭昏,失眠,心悸怔忡,虛贏,病後或產後體虛,及由於脾虛所致之下血失血症,還有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

香蕉

香蕉 香蕉

香蕉,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植物,又指其果實。

香蕉味香、富於營養,終年可收穫。花多數淡黃色;果實彎垂,屬於漿果。結果10~20串,約50~150個。

香蕉為熱帶水果,不宜冷藏,放進冰櫃會加速腐敗。

芒果

芒果 芒果

芒果(Mangifera indica),漆樹科。

芒果果實含有糖、蛋白質、粗纖維,芒果所含有的維生素A的前體胡蘿蔔素成分特別高,是所有水果中少見的。其次維生素C含量也不低。礦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類等,也是其主要營養成分。有“熱帶果王”之譽稱 。

鳳梨

鳳梨 鳳梨

鳳梨(學名:Ananas comosus)為鳳梨俗稱,是著名熱帶水果之一。

鳳梨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質增大之花序軸、螺鏇狀排列於外周的花組成。

鳳梨性平,味甘、微酸、微澀、性微寒,具有清暑解渴、消食止瀉、補脾胃、固元氣、益氣血、消食、祛濕、養顏瘦身等功效。

鳳梨蜜

鳳梨蜜 鳳梨蜜

鳳梨蜜,拉丁文學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又名:波羅蜜,別名苞蘿、木鳳梨、樹鳳梨、大樹鳳梨、蜜冬瓜、牛肚子果, 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一般重達5-20kg,最重超過50kg,故被譽為“熱帶水果皇后”。

果實大若冬瓜、形如牛肚、皮似鋸齒,肚裡黃燦燦的果肉濃香味美!鳳梨蜜的濃香可謂一絕,吃完後不僅口齒留芳,手上香味更是洗之不盡,余香久久不退。連嘴饞的小孩子都知道,偷吃了鳳梨蜜,是瞞不過大人的。為此,鳳梨蜜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齒留香”。

沙梨

沙梨 沙梨

薔薇科梨屬, 學名為Pyrus serotina。落葉喬木。果圓形,

主要價值:果實、果皮:清熱,生津,潤燥,化痰。用於咳嗽、乾咳、煩渴、口乾、汗多、喉痛、痰熱驚狂、便秘、煩躁。根:止咳嗽。

山竹

山竹 山竹

學名:Garcinia mangostana,又名莽吉柿、山竺、山竹子、倒捻子,鳳果。

山竹富含羥基檸檬酸、山酮素等成分,羥基檸檬酸對抑制脂肪合成、抑制食慾和降低體重有良好功效,若想更好的減肥,可以在吃山竹時或者日常搭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減肥效果。

山酮素則具有止痛抗菌、抗病毒、抗突變等作用,特別是山酮素還能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的活性,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姑捻子

姑捻子 姑捻子

桃金孃(拉丁學名: Rhodomyrtus tomentosa),

別名:哆尼、崗菍、山菍、多蓮、當梨根、稔子樹、豆稔、仲尼、烏肚子、桃舅娘、當泥,英文名:myrtle。上里名“姑捻子”。花期4-5月。夏日花開,絢麗多彩,燦若紅霞,邊開花邊結果。

成熟果可食,也可釀酒,是鳥類的天然食源。用於園林綠化、生態環境建設、是山坡復綠、水土保持的常綠灌木。果可食用,全株供藥用,有活血通絡,收斂止瀉,補虛止血的功效。

初秋,是桃金孃果熟時節。其果先青而黃,黃而赤,赤而紫。掛果纍纍,像一個個縮小版的酒杯,果中有芯,很象一條蟲子,芯外多籽,味道異常甜美。姑捻子熟得紫色的時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注意,姑捻子多吃了時一定要喝一碗鹽水,否則次日會大便困難。

山莓

山莓 山莓

( Rubus corchorifolius L. f.)直立灌木,高1-3米;枝具皮刺,幼時為柔毛。

花期2-3月,果期4-6月。具有澀精益腎助陽明目、醒酒止渴、化痰解毒之功效,主治腎虛、遺精、醉酒、丹毒等症。葉性微苦,解毒、消腫、斂瘡等作用,主治咽喉腫痛、多發性膿腫、乳腺炎等症。

功效與作用:根:活血,止血,祛風利濕。主治吐血,便血,腸炎,痢疾,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白帶。葉:消腫解毒。外用治癰癤腫毒。

上里山珍

上里擁有多種野生動物,山上的山雞比較常見,果子狸次之,另有少量的黃猄、山豬等。1949年之前曾有華南虎出沒,1949年之後就絕跡了。

畫眉鳥

畫眉鳥 畫眉鳥

(學名: Garrulax canorus)是雀形目畫眉科的鳥類。全長約23厘米。

全身大部棕褐色。頭頂至上背具黑褐色的縱紋,眼圈白色並向後延伸成狹窄的眉紋。雄鳥在繁殖期常單獨藏匿在雜草及樹枝間極善鳴囀,聲音十分洪亮,歌聲悠揚婉轉,非常動聽。

小白鷺

小白鷺 小白鷺

(學名:Egretta garzetta )是鷺科白鷺屬的鳥類。中型涉禽,體形纖瘦,

全身白色;繁殖時枕部著生兩條長羽,背、胸均披蓑羽。

棲息於沼澤、稻田、湖泊或灘涂地。以各種小魚、黃鱔、泥鰍、蛙、蝦、水蛭、蜻蜓幼蟲、螻蛄、蟋蟀、螞蟻、蠐螬、鞘翅目及鱗翅目幼蟲、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山雞

山雞 山雞

又叫野雞、雉雞。性情活潑,善於奔走而不善飛行,

喜歡遊走覓食,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差,只能短距離低飛並且不能持久。食量小,食性雜,胃囊較小,容納的食物也少,喜歡吃一點就走,轉一圈回來再吃。

山雞是雜食鳥,喜歡各種昆蟲、小型兩棲動物、穀類、豆類、草籽、綠葉嫩枝等。

穿山甲

穿山甲 穿山甲

(拉丁學名: Manis), 是對穿山甲科穿山甲屬的統稱,共8個物種。

地棲性哺乳動物,體形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

山甲其主要食物為白蟻,此外也食蟻及其幼蟲、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蟲幼蟲等。食量很大,一隻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納500克白蟻。

果子狸

果子狸 果子狸

果子狸,靈貓科花面狸屬下的一個種,是一種具有珍貴毛皮的野生動物。

果子狸肢體長48~50厘米,尾長37~41厘米;體重3600~5000克。身體略胖,頸部粗短,和身體不易區分。體毛短而粗,體色為黃灰褐色,頭部毛色較黑,由額頭至鼻樑有一條明顯的四帶,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體毛灰棕色。

後頭、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後半部為黑色,四肢短壯,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縮性;尾長,約為體長的三分之二。

黃猄

黃猄 黃猄

赤麂(學名:Muntiacus muntjak)為麂類中體形最大一種,

體長約1米,尾長17~21厘米,體重25~30千克。是孤獨活動的動物,習性膽小謹慎,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白天隱蔽在灌叢中休息。受驚時能發出極為響亮的類似狗吠的叫聲。

生活在低海拔山區丘陵的森林、灌叢。以植物嫩枝、葉、花、果實、農作物為食。繁殖力強,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每胎產一仔,一歲達到性成熟。

山豬

山豬 山豬

野豬又稱山豬,豬屬動物。分為歐洲野豬和亞洲野豬。

野豬的染色體數2n在36一38之間彼此間沒有繁殖障礙。它們廣為分布在世界上,不過由於人類獵殺與生存環境空間急劇減縮等因素,數量已急劇減少,並已經被許多國家列為瀕危物種。

野豬是雜食性的,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現今人類肉品食物主要來源之一的家豬,也是於8000年前由野豬所馴化而成。

人文古蹟

世界銅鼓王

世界銅鼓王 世界銅鼓王

現被稱為“世界銅鼓王”的銅鼓,出土於北流六靖水沖庵。

銅鼓面經165厘米,高67.5厘米,殘重300多公斤,高堪稱“世界之最”。鼓面中心有太陽紋8芒,芒外4道暈圈,寬而疏朗,鼓身14道暈圈,窄而密集。

此銅鼓1950年出土於廣西北流市六靖鎮水沖庵。經過1980年的全國第一次銅鼓學術討論會、1996年的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古代銅鼓和青銅文化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討論,確定在至今世界各地所出土的銅鼓中北流六靖水沖庵銅鼓為“世界銅鼓之王”。現藏於在廣西博物館。

“銅鼓王”的出土有著傳奇般的經歷。清代北流石科鄉有個農民,上山砍柴草,把扁擔豎著往地上拚命一捅,但聞土中發出異樣的聲響,扁擔也捅不下去了。於是撥開泥土,赫然出現了一個碩大無比的銅鼓,村民還以為是神器,便計畫抬到附近的六靖圩冼太廟來供奉。誰料抬到水沖庵時,繩索突然繃斷,甚是奇哉!最後索性向庵中菩薩站普,決定留在水沖庵。

每年冬天,各地村民都在水沖庵舉行祭鼓祈神,敲起銅鼓,山鳴谷應,響徹雲霄,鄉民從四面八方雲集敬神。

嶺垌窯址

位於平政鎮嶺垌村境內,是我國宋代時期較大規模生產瓷器窯群。窯址主要分布在嶺垌圩周圍的圩頭嶺,龍山寺嶺、埠頭嶺、墳地嶺,大和佛沖一帶,該窯址規模大,層次清楚,有許多遺物如匣缽,瓷片,露在地面依山從嶺腳一層屋斜堆至嶺。

產品以影青印花碗,碟為主,器物十分精美,燒制技術高,所燒出的瓷器胎質細膩潔白,晶瑩光潔,胎薄且有透明度可謂達到了“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境界,該窯址規模大,分布廣,燒制技術高,遺物豐富,是研究古代瓷器生產歷史寶貴實物資料。

六里書院

百年校舍 百年校舍

何壽慶,號鶴亭,平政人。於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創辦六里書院。鶴亭先生集鄉里同志倡議籌建書院,在選擇書院院址上,經歷一番曲折,除了籌錢捐糧外,最終還把自家的風水寶地獻了出來,書院的院基就是何家的蒸嘗田。六里書院由鶴亭先生倡議創辦,其後在何家的倡議和關護下,開始了百年辦學路。

六里書院曾先後更名北流國中、北流平政高中,直至今天的北流市第二中學。

六里書院座落在平政鎮倉田村,北流的主要河流圭江和倉田村小河長河在書院門前交匯環流,書院三面環水,座東向西,後枕三台,門前遙望筆架峰——石玉峰。相傳這裡是個“犀牛”地,書院後背面一里許有一條高聳雲天的“趕牛鞭”——文利塔(已拆),書院左側有一塊水草綠洲,就滋養著傳說中的犀牛。六里書院就建在這塊景色優美的風水寶地上。

六里書院動工興建前,曾經有十幾家日子先生來為書院開出動工吉日時辰,後來一位路過的中年人,把這些先生的日子單逐一划×否決,書院籌辦的人員認定此人是擇日子的高人,幾經波折,終於求得此先生開具一個為各路先生一致認可的吉日良時。在書院建成前,跌死一個泥水師傅,鄉人認為是不吉利,於是把安置死者的棺材從書院後面扛出。

書院建成後,此先生來問及此情況,嘆息說:“棺材從正門出就好了,可惜呀!”後來,書院就信奉後門出官的傳說,沿襲著畢業離校或者科考後門走一走,求官求財的傳統。這兩個傳說,一直成為二中師生校友百年共同的印記。

陸陽書院

解放後改名為北流第十二國小,現為平政鎮中心國小。

扶陽書院

扶陽書院 扶陽書院

地處距北流城區六十多公里的白馬鎮,始建於清代光緒九年

(1883年),為邑賢謝景升、李仁成、梁觀光等倡建。整個書院為嶺南特色三進合院式建築布局,院屋三座,頭座七開間,左右重廊,並專設藏書樓一座,四周築牆合圍。扶陽書院建築藝術較高,屋頂翹角飛檐,脊飾華麗,院內牆頭、檐下和屏風門有手繪壁畫狀元及第、龍吐玉書等三十餘幅,均為明理求學、習讀向仕、修身養德等內容。
古書院正門,門額和門聯均為大理石石刻。門額上書“扶陽書院”四字,左右門聯為嵌名聯:“扶輿鍾淑氣,陽德啟文明”,為北流不多見的古蹟名聯。門額和門聯皆是正楷書法字型,落筆遒勁有力,古樸渾厚。

扶陽書院為廣西省北流市清代六大書院現僅存的碩果,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流市第二中學

老校門 老校門

初名“六里書院”,後名北流國中、平政高中,簡稱“北流二中”或者“平高”,

民間亦稱“六里高中”。創建於1888年,乃百年老校。學校坐落於上里平政鎮倉田村,與圭江相鄰,與山嶺懷抱,乃人才寶地。從這裡走出去的人才遍及世界各地的各個領域。今天的北流二中,老當益壯,默默地為大學與社會輸送著一批又一批高素質人才。

2013年7月撤銷北流市第六中學,師生併入北流市第二中學,自此,二中的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校園建設

新大門 新大門

學校占地130畝,三面環水,環境優美,風水寶地,

教學設施完備,功能齊全。

在校教職工150人,其中高級教師10人,中級教師60人,本科學歷102人,在校生3000多人。

建設中的重點建項目:

校園規劃圖 校園規劃圖

一道一堤:1條校內中軸大道和1條校邊河堤。

二門二亭:新建1座校門和修繕老校門,建設2個校園亭閣。

三樓三橋:新建圖書樓、學生公寓樓和教師樓各1幢,建設連線新老校區的狀元橋、感恩橋、求知橋3座橋。

規劃平面圖 規劃平面圖

遠景規劃:建成占地368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

可同時容納6000多名學生就讀,融古典園林和現代化建築於一體,三水環繞,群山疊翠;江山帝景,無限風光的美麗校園。同時,將二中建成最具影響力的具有江南水鄉園林特色的廣西示範性高中。

教育成果

獲獎學子 獲獎學子

學校雖是百年老校,卻依然充滿活力,教育成果卓著。

2001年黎業龍獲得北流市高考文科狀元;

2003年李雲獲得全國高考廣西政治單科狀元;

2004年本專科上線422人,

2005年上線568人,本專科上線率達95%;

2006年、2007年本科均突破250人大關,本專科上線率96%;

2008年,成就更是輝煌,上本科線313人,本專科上線635人,上線率達98.15%。

2001年至2009年,學校連續獲得玉林市高中教育先進單位。

學校被譽為“玉林市農村普通高中的一面旗幟”,是廣西一級高中 。

桃李芬芳

據不完全統計,至2013年止,北流市第二中學共為國家育才3萬餘人,

遍及海內外。

古老校園 古老校園

近代:中秀才92人,舉人9人;

現代:出國留學85人,科局級幹部602人,處廳級幹部89人,工程師、講師級幹部 3269 人,高級工程師、教授1368 人,科學家、專家級幹部 12 人;

軍界:正團級以上幹部15人,正師級以上幹部6人,正軍級以上幹部3人。

著名校友:俞作柏, 俞作豫,李明瑞,竇章桂,顧去吾,何名忠,馬達等。

晨星文學社

廣西北流市第二中學晨星文學社,創辦於1991年6月12日,至2010年,共出版了校報六十七期,出版了雜誌三期;社乾換了十四屆,指導老師換了五位。

2007年,學校——晨星文學社團,被授予“廣西十佳校園文學社團”的光榮稱號。

2009年,學校晨星文學社團的校報《新星校園報》、校刊《晨星閃爍》分別榮獲“全國一等獎”。

120周年華誕

120周年校慶 120周年校慶

2008年10月11日,北流二中迎來建校120周年。

當日,參加慶典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校友近3000人。玉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維鴻、市政協副主席傅國海出席了建校120周年的慶典儀式。

校慶期間,各界人士、校友共捐資800多萬元,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廣西著名的現代化高中創造了良好條件。

125周年華誕

125周年校慶 125周年校慶

2013年10月11日早上,北流市第二中學校園彩旗飄揚、鮮花盛放,

一片歡聲笑語,全校師生穿上節日的盛裝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喜迎學校125周年校慶。9點多鐘,來自各屆的校友、市教育局領導、企業老闆等近100多人齊聚學校會議室,舉行北流市第二中學125周年校慶暨創建自治區示範性高中座談會。

會上,田振華、何海生、田德、潘雄飛、陳澤堅、陳天桂、陳宗林、盤紹南、駱文、李強、曾昭膕等數十位企業家和校友先後表示出資支持。

其中,田振華捐資150萬建設學校新校門樓,陳澤堅捐資300萬建設圖書館,何海生、陳天桂、陳宗林共同捐資300萬建設“三橋”及河堤修建綠化亮化,駱文捐資100萬,裝修原校門樓,累計實現捐資助學資金超過2000萬。

上里名人榜

古代篇

1、李宏(弘),1361-1430,清灣西平人,明永樂進士,四川道監察御史。

2、李紹昉,清灣硃砂地村人(今候山村),清嘉慶文進士,翰林庶吉士。

3、李燕昌,清灣候山人,清道光文進士,貴州司行走。

4、陳仕揚,清灣六到人,清光緒文進士,

5、李壽祺,清灣禾界人,清光緒文進士,

6、黃彩光,清灣百米人,清光緒武進士,

7、顧英明,六靖龍灣人,清光緒武進士,

8、何壽慶,平政永竹坡人,六里書院創始人,

9、李毓番,清灣候山人,清乾隆舉人,

10、李紹白,清灣候山人,

11、謝景星,白馬人,

12、李敏昌,清灣候山人,著《兵法指南》,

13、李夢驥,清灣禾界人,進士之師,

當代政界

1、俞作柏,平政嶺洞人,民國廣西省主席。

2、俞作豫,平政嶺洞人,共產黨紅八軍軍長,

3、李明瑞,清灣候山人,共產黨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

4、李煇瑞,清灣候山人,少將,

5、陳德光,六靖高龍坡人,少將,

6、朱育兆,平政倉田人,南寧政法委書記,

當代各家

1、何名忠,平政龍池人,音樂學家,

2、劉古諦,沙垌三江人,銀行家,

3、竇章桂,平政六合人,水電專家,

4、顧去吾,六靖龍灣人,光學家,

5、劉良官,沙垌三江人,計算機科學家,主持研製“分布並行計算機系統”,

6、賴甲彬,白馬東塘人,採礦學專家,

7、顧雄,六靖人,電訊專家,

8、陳宏明,平政六沙人,水電專家,

9、池昭錦,六靖桂豐人,亞熱帶作物專家,

10、黃青鋒,清灣中龍人,金融證券專家,

11、李向幸,清灣候山人,工業發展研究專家,

12、俞寧,平政嶺洞人,醫學專家,

13、李桂山,清灣候山人,電業專家,

14、朱山坡,六靖人,作家,

十三五規劃

將北流市劃分為三個區: 北部經濟區、中部經濟區、南部經濟區

北部經濟區:包括北流鎮、新圩鎮、西埌鎮、民樂鎮、大里鎮、山圍鎮、民安鎮、塘岸鎮、新榮鎮共9個鎮,規劃重點發展水泥建材、陶瓷製造及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製藥、先進裝備、農產品深加工、倉儲物流等支柱產業,同時結合大容山森林公園等旅遊資源發展第三產業。

中部經濟區:以隆盛鎮為中心,包括大坡外鎮、六麻鎮、新豐鎮、沙垌鎮和清水口鎮,重點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建材、醫藥和農業機械加工等產業。

南部經濟區:以六靖鎮為中心,包括平政鎮、白馬鎮、大倫鎮、扶新鎮、石窩鎮和清灣鎮,重點發展商貿以及先進裝備和農產品深加工等為主的工業。

中心鎮

六靖鎮:加快道路、水利、環衛等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林業、旅遊業和皮件加工、五金加工、製藥和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建成為市南部 綜合型中心鎮。

平政鎮:加強鎮區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林基地與林下經濟,培育發展鄉村旅遊、農林產品加工等產業,建成為市南部 農貿型中心鎮。

白馬鎮:完善道路、水利、環衛等集鎮基礎及配套設施,加快北流市南部工業集中區建設,積極承接廣東產業轉移,大力發展時裝針織業、皮件加工、錶帶及工藝加工、農林產品加工等產業,大力發展荔枝、龍眼、木鳳梨種植和禽畜養殖等現代特色農業,建成市南部 綜合型中心鎮。

清灣鎮:完善鎮區基礎及公共設施建設,加快市南部工業集中區建設,積極承接廣東產業轉移,培育寵物玩具製造特色產業集群,建成市南部 工貿型中心鎮。

規劃項目表

項目名稱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投資:萬元起止年限
清灣至南寧蘇圩高速公路項目主線長26.547公里,支線長6.191公里2902412016-2020
北流至寶圩一級路一級公路標準改建,全長73公里。1400002016-2020
鄉鎮環圩二級公路每個鎮規劃5公里二級公路,路基寬12米840002016-2020
叢義至寶圩改建工程二級公路,全長81公里。650002016-2020
塘岸至華東二級公路二級公路,全長75公里。560002016-2020
六靖至華東一級公路一級公路,全16公里。240002016-2020
平政龍池至沙坡公路二級公路,全長32公里。224002018-2020
平政龍池至扶新公路二級公路,全長28公里。180002017-2019
文城至六靖二級公路二級公路,全長19.8公里。117462016-2020
北流市城鄉一體化建設22個鎮,每個鎮0.5平方公里。9000002016-2020
項目名稱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投資:萬元起止年限
北流市第二中學擴建建成自治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71542016-2020
北流市平政綜合醫院占地200畝,一期新建醫療業務用房40500平方米100002016-2020
北流市桂粵工業園林產、機械零部件、針織、農產品、服務業3000002016-2030
北流大沖山風電項目平政、六靖、石窩3鎮交界處,裝機規模9.9萬千瓦940002016-2018
北流清灣風電場裝機規模9.9萬千瓦。920002018-2020
清灣八桂農民公園項目規劃面積為2300畝。130002015-2020
清灣鎮禾界新村二期項目規劃面積約270畝,120002016-2020
沙垌秀塘村旅遊項目休閒生態旅遊景點,新農村建設示範區。390002015-2020
扶新佰仁鄉村旅遊區建設3A級旅遊景區,100002016-2020

平政鎮

簡介

平政鎮 平政鎮

平政,又名公道;平政圩,又名公道圩,源於商貿公平公道的意思。

平政鎮位於廣西北流市中南部,是北流母親河圭江的發源地。東鄰白馬、沙垌,南接大倫、清灣、六靖,西連石窩、六麻,北靠新豐。轄18個行政村,共199個村民小組,面積164平方公里,人口8萬多人。

省道北寶公路和新建的北寶高等級公路貫穿全鎮。境內村村通四級公路,路面基本全部硬化。平政是北流水稻高產區,盛產優質谷,也是著名的荔枝之鄉,擁有5萬畝荔枝生產基地,2.6萬畝的龍眼基地和2萬畝的大紅八角生產基地。

村落

北寶二級路 北寶二級路

下轄18個村:平政村、雙頭村、雙垌村、嶺垌村、嶺南村、石梯村、

上梯村、灰沙村、六沙村、六巷村、六齊村、六旺村、六合村、六塘村、倉田村、龍池村、石榴村、北河村。

雙頭嶺:是北流的雨水分界線,位於平政 雙頭村,它的北面是雲開大山山脈,以山地為主,南面就是以丘陵為主,它的北面的水系是流向北流,而它的南面水系是流向廣東方向。

衝鋒寨:鬼子進村時打仗而得名,位於雙頭村五組,山嶺陡峭。

風景

萬丈灑瀑布風景區 位於平政鎮六巷村大雙林場內。景區擁有國內罕見的特高瀑布——萬丈灑瀑布。

嶺垌窯址位於廣西玉林市北流市平政鎮嶺垌村境內。是我國宋代時期較大規模生產瓷器窯群。

礦產資源

平政鎮石榴村響水澗早年經地質專家測定有一較大的地下硫鐵礦群,礦質上乘,儲量可觀,有較大的開採價值。

白馬鎮

白馬鎮 白馬鎮

古稱“扶來”,唐宋時期(公元688―977年)曾置扶來縣,歷史悠久,

人傑地靈。白馬鎮位於北流市東南面,北寶二級公路開通後,距市區63公里,東與廣東信宜市高坡鎮相鄰,南與廣東高州市荷花鎮接壤,西與清灣鎮交界,北與平政鎮毗鄰。

面積78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委員會,154個村民小組。人口5萬多人。全鎮有林地5.95萬畝,耕地1.7萬畝,種植優質水稻面積26509畝;有荔枝、龍眼、速生桉等經濟林3.8萬畝。

人文景觀

鎮內有扶陽書院、革命聖地豆鼓河等名勝。

大倫鎮

大倫鎮 大倫鎮

建於1996年8月掛牌成立的年輕鄉鎮,是從白馬鎮分出來的,

地處北流市的最南端,與廣東高州、信宜市接壤,全鎮總面積82平方公里,管轄9個行政村,14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2017人。

名優產品有芭蕉、荔枝、龍眼、八角;

著名地方產品有樹脂製品、水豆腐、豆炸等。

六靖鎮

世界銅鼓王 世界銅鼓王

位於廣西北流市南端,東鄰清灣,南靠廣東省化州市播揚、寶圩兩鎮,

西接石窩鎮,北連平政鎮,是省道北流至寶圩、浦北至寶圩兩條二級路的交匯點,為兩省區、四縣市的接合地帶。

鎮區東距廣東省化州市寶圩鎮約18公里,西距玉林陸川縣約40公里,南距廣東高州市區大約50公里,北距北流城區約60公里。是桂東南通向廣東的門戶,是北流市南部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素有北流南大門之稱。

村落

六靖全鎮管轄六靖、協保、旺坡、那排、森隆、水沖、西山、大坡、雲羅、茶山、長江、龍灣、石寨、沙沖、鎮南15個村民委員會及1個居民委員會、桂豐農場農業隊,共34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萬人(2010年底),其中集鎮人口超3萬人。全鎮土地面積118.6平方公里。

世界銅鼓王

被稱為“世界銅鼓王”的銅鼓,出土於北流六靖水沖庵。

石窩鎮

石窩鎮 石窩鎮

位於北流市西南部,東與六靖鎮相連,西與陸川縣交界,

南與廣東化州市接壤,北與平政鎮、六麻鎮為鄰。全鎮總面積104平方公里,有耕地16681畝,其中水田12878畝,旱地1236畝,山地面積101850畝。

轄:石窩、六金、河浪、石錄、蒙沖、龍田、上垌、煌爐、山平、沙田、那鞋、大鵬、上珍、下珍14行政村。18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萬多人。

清灣鎮

位於廣西北流市東南部,與廣東高州荷花鎮、化州播陽鎮等毗鄰,

是嶺南交通要鎮。清灣鎮位於北流市最南部,距離市區72公里,是北流市的“南大門”。是清朝“才壓三江”才子李紹昉的故鄉。

全鎮有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9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2萬戶,人口6.8萬人,其中勞動力3.6萬人。行政區域總面積12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31人。

扶新鎮

扶新鎮 扶新鎮

位於北流市東南面,地處雲開大山東南面。東連廣東信宜,南鄰白馬鎮,

西接沙垌鎮,北靠容縣,距市區66公里。全鎮面積6241.8公頃(合93627畝),轄隆安、永塘、安河、扶新、上林、茂化6個村民委員會,共106個村民小組,人口2萬5千人。

著名風景:扶新貓頭山,茂化水庫。

沙垌鎮

沙垌鎮 沙垌鎮

位於北流市中南部偏東,是1987年從新豐鎮劃分出來的新建鄉,

1994年7月撤鄉建鎮。全鎮轄9個村民委員會,157個村民小組。土地面積7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0人。

經濟作物以荔枝、龍眼、甘蔗、木薯為主。盛產八角、荔枝、松脂、竹子、土紙等農副產品,及花崗岩板材等優質建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