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月

端月

語出:《史記·秦楚之際月表》:“﹝ 二世 二年﹞端月。” 司馬貞 索隱:“ 二世 二年正月也。 秦 諱‘正’,故云端月也。”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諸公主為皇帝修金籙齋詞》:“今以時當端月,節遇正陽。”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端月》:“ 仁宗 朝, 王珪 上言,請以正月為端月,為與上名音近也。”

基本釋義

端月指正月,端是開始的意思,“開端”。“端午”,農曆五月初五日,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每月都有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個帶五的日子。初五是開頭的一個五,故叫端五。午,屬十二支,農曆十一月為子月。五月恰逢午字,故五月有午月之稱。五、午同間,五、五相重,所以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

典故

“端月破五”: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專家解釋說,“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破五”意為“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般說來,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多節規和禁忌,如不能做新飯、不能出門稱忌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掃地灑水、商店不能開門等。但到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初五這天,我國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但餃子不叫餃子,稱煮角。“破五”吃餃子寄託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期盼。正月初五是春節的尾聲,也是年假之後新生活的開始。所有為過年而關門休息的大小商店,“破五”過後一般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通常是選擇大年初六。

“端月”的由來

著稱於世的夏曆(陰陽曆)將一元復始之一月稱作 “端月”,寓義頗為深刻。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人的一生中,邁好第一步非常重要。
“端月”意為一年之始,必須端端正正地走好第一步,只有走好第一步,方可端端正正地走好第二步、第三步……善始善終,直至臘月(十二月)之末。足見古代聖賢之良苦用心何其深也。

起點中文網專欄作家

端月,作品《劍屠天碑》、《武動天河》、《龍象傳說》、《邪魔導》、《盜墓修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