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問易

《童子問易》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易學原創專著,英文名為:The origins of Yeking-in Reply to an Interested Learner。

內容介紹

童子問易》分《易問》、《易宗》、《易用》三篇。作者根據潛心研究,回答了在易學界糾結許久的三個經典難題:一是歐陽修關於“易有多出”的千古疑問;二是中西文明相遇究竟是“衝突”還是“嘉匯”;三是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大易為何並未被當今社會普遍接受和認可?作者反對朱熹四聖“不同揆”,即孤立地界定“伏羲易”、“文王/周公易”、“孔子易”的說法,也不同意郭雍“四聖同揆”的說法,開創性地提出包括舜帝在內的“五聖同揆”說和“易宗說”;提出“以同而異”、“殊途同歸”、“文明以悅”思想是易學現代化、國際化的理論基石;書稿堅持“筮的本質是數”的認知,堅持“以形判道”、“宗揆驅鬼”,為《易經》正本清源。堅持以“德道”代王道,為中華思想史正本清源。提出:由《易經》而來的德道,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平、合作之道。在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皆須重建的今天,我們還必須回過頭來謙卑地向古人、向《易經》借智慧!《童子問易》力圖恢復大易“彌綸天地之道”的本來面目,強調易用,努力弘揚先進的傳統文化,主張革故鼎新、兼容並蓄,創造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文化,反對以筮占從事迷信活動。 《童子問易》作者全面揭示了《易傳》特點:“舍象立言”、“宗揆驅鬼”、“富于思辨”、“以形判道”、“百慮致一”、“尚簡”,從而恢復了大易作為哲學的本來面目。
《童子問易》以“德道”理論為中華思想史正本清源。書稿指出,“內聖外王思想不是儒家真傳”。由道家莊子提出、宋儒導入、清儒發闡、現代新儒家精心進行體系建構的“王道思想”,是“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是宣揚帝王將相的思想,是搞個人崇拜、主張人治、反對法治、反人道的思想。而來自《易經》的“德道”思想,是尊德性,踐德行的思想。
書稿認為:孔子“以同而異”、“殊途同歸”、“文明嘉匯”、“繼善成性”和“德道”理論,是《易經》現代化、國際化的理論基礎。
童子問易》語言風格獨特。作者多用詩、賦概括抽象、深奧的易理,展示了作者對大易的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和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比如“龜長筮短道益損,象數和於羑里困?日月順行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事歷三古更五聖,大易衍進揆益宗。千古疑問難孔子,後生斟酒語醉翁。”“易林多翹楚,陰陽常青樹。易宗為正道,三才皆通途。”“夫易不占險,凶吝莫怨乾。人文綱紀觀,天機等閒看。”詩作如此,其《形上賦》所云“靜觀西方哲思紛紛謝幕,試看中華哲學登台從容”和“今日世界秩序重建,敢問天下捨我其誰!”更是氣勢恢宏,令人拍案。
作者努力弘揚先進的傳統文化,主張要用德道“救救孩子”;靠德道“培育新儒商”;以德道“影響、團結世界青年”。深刻地指出:我們要重新贏得世界尊重,還須依靠我們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實現民族新的偉大復興,更需要革故鼎新,兼容並蓄,建設符合國情和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童子問易》強調易用,但反對以筮占從事迷信活動,希望要等閒看待“天機”。指出,人們依據大衍筮法每次筮占,實質是推衍自身在時空坐標中的“幾”、“微”曲線。從人生全過程來說,占的是鄭玄所說的“始、壯、究”和牟宗山先生所說的人生拋物線。
《童子問易》為還大易“本來面貌”,利於初學,將《周易》本經和孔門“十翼”拆開附於書後。為了業內直觀了解大易的歷史演變,做了上博簡本、帛書本、漢石經本、京氏本、邵氏本、今傳本卦序比較表,還按照《繫辭》“卦有大小”原理自編了“九六卦序”。為了學人俯瞰中西文化交流“全貌”,特別製作了一個與易學相關的浩大的古今中外“人物年表”。書稿關於八進制重卦、二進制衍(演)卦的辨析;元素論五行理論內涵中、西比較和德性論五行“德道”、“善道”的集合;內宇宙(身、心)與外宇宙的媾和;道德底線與“正法”準繩的把握;“全媒體”回歸原點的詮釋;“美宗”的發現與審美時尚的溯源;樂、易同根新論;“情本體”對“空心化”哲學的充填等,無不鞭辟入裡[4],可謂彌綸天地。 《童子問易
童子問易童子問易
》究天人會通,謀萬國鹹寧,成一家之言。“書稿‘平分’象形易理,學貫古今中西,可謂獨見天地之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