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古郡

章安古郡

三國吳大帝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大將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就是從章安港出發遠征夷洲(即今台灣)的。 章安古街建築大部分為清代和民國時所建,百年老店方萬盛、黃裕泰當鋪、武進士蔡殿魁故居、洪氏貞潔牌坊等,無不顯出章安古老厚重的文化底蘊。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章安--這座歷史悠久的浙東南最古老的古郡卻依然山清水秀,風物宜人。

章安古郡自西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建回浦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東漢光武帝時開始改名章安,三國吳少帝太平二年置臨海郡,章安作為郡縣治所,一直延續至唐高祖武德四年,期間700多年,歷史上曾是浙東南沿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海疆都會”之稱。
章安港曾是南北海運的一大樞紐,與當時的北方成山(煙臺)、海州(連雲港)、南方明州(寧波)、番禺(廣州)等並稱為我國古代最早崛起的五大港區。三國吳大帝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大將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就是從章安港出發遠征夷洲(即今台灣)的。
章安經過兩漢的經營,到三國時已成為東南大都會。手工業發達,陶瓷業、制磚業、鹽業等頗具規模,農業漁業生產也發展很快。章安古街建築大部分為清代和民國時所建,百年老店方萬盛、黃裕泰當鋪、武進士蔡殿魁故居、洪氏貞潔牌坊等,無不顯出章安古老厚重的文化底蘊。
章安是台州文化之根,歷史名人眾多。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宋高宗趙構南渡逃亡,正月初二晚泊章安金鰲山下,駐蹕17天,題詩觀燈。歷代許多名人如李清照、文天祥等都到過章安,憑弔勵志,賦詩感懷。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在章安首戰告捷,痛擊倭寇,為東南沿海抗倭鬥爭的勝利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以隋代名剎攝靜寺(天台宗創始人之一五祖灌頂出家和講經靈跡所在地)、北宋古剎常樂寺、韋馱寺、梵音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另外,宋代為詩數千篇的詩人楊蟠、台州大儒石敦、名志總纂陳耆卿、元代詞人於演、清代史地學家齊召南、清代三才女葉素娘、吳蕙芳和吳茜雲母女、書畫大家趙之謙、武進士蔡殿魁等,他們或為官、或遊歷、或寓寄章安,留下不朽的足跡。追本溯源,李惠卿創辦的“山兵高腔”,成為了台州亂彈劇種中“山里亂彈”的主流、以章安命名的北宋楊蟠的《章安集》、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趙之謙的《章安雜說》,清臨海著名學者黃瑞《金鰲山志》等文獻著作至今仍留存於世。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章安--這座歷史悠久的浙東南最古老的古郡卻依然山清水秀,風物宜人。金鰲山、九子山、合旗山,林木蔥鬱,勝跡眾多;攝靜寺、常樂寺、梵音寺,梵鐘聲聲,超凡脫俗;章安橋、蔡家橋,九子橋,古色古香,姿容壯觀……置身其中,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