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培毅

章培毅

章培毅出生於1920年,祖籍安徽樅陽。畢業於武漢大學電機系畢。擔任過民盟重慶市支部委員、農工黨重慶市黨部執行委員兼發言人。1948年,章培毅奉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指示由香港回四川,策動各地國民黨軍隊起義,參與組織平民革命軍,在重慶青木關被捕,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大屠殺中壯烈犧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章培毅(1920—1949),安徽樅陽人。武漢大學電機系畢業。他曾參加民盟、農工黨、民革,擔任過民盟重慶市支部委員、農工黨重慶市黨部執行委員兼發言人。長期從事民主黨派工作,參加爭民主、反內戰的各種政治活動。1948年,章培毅奉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指示由香港回四川,策動各地國民黨軍隊起義,參與組織平民革命軍,在重慶青木關被捕,被關押在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大屠殺中殉難,時年29歲。

1920年5月,章培毅出生在安徽省桐城縣後方鄉章家大屋村。他的祖輩都是農民,父親章朴夫,母親周氏,章培毅兄妹三人,弟弟章培良、妹妹章培蓮。由於在家族先輩的努力下,章家大屋辦起了學田制的私立育才國小校,鼓勵培養族內子弟讀書上學,章培毅於是有了讀書的機會。章伯鈞、章伯韜、章伯仁都是章培毅的堂叔公,此前,他們也是在這所學校里讀書的。1937年日軍大舉侵華,家鄉淪陷,17歲的章培毅帶著堂叔章伯鈞之子章師明(比他小兩歲)一起離鄉到武漢找章伯鈞。章伯鈞有一學生是武昌湖北省第一中學校長,章培毅入該校讀高中二年級,章師明讀國中三年級。1938年10月,日寇占領武漢,國民政府內遷重慶。章伯鈞在去重慶之前,委託他的學生王遜甫(皖北一初級中學校長)帶章培毅和章師明跟隨皖北流亡至武漢的一批師生去湘西所里(現湖南省界首縣),二人被分配到永綏(現湖南花垣)國立八中高中分校。1939年夏,章培毅高中畢業後,與章師明同去重慶找章伯鈞。到重慶後,章培毅考上了武漢大學電機系。在叔父章伯鈞的指引下,他曾參加民盟、農工黨、民革,長期從事民主黨派工作,參加爭民主、反內戰的各種政治活動,從此走上革命之路。

1944年,章培毅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和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以下簡稱“解委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爭取民主團結、反對獨裁內戰的政治活動中。1945年9月,民盟重慶市支部委員會成立,章培毅參加了民盟重慶市支部的有關工作。1946年4月,成立民盟重慶支部第二屆支部委員會,章培毅當選為民盟重慶市支部委員、民盟重慶市支部秘書,並參與了“解委會”重慶組織的工作。1946年7月中旬,李公朴、聞一多遇害。7月28日,章培毅參加了重慶各界6000餘人舉行的李公朴、聞一多追悼大會,“解行會”四川省黨部送了輓聯,章培毅參加了追悼大會。1947年6月1日晚,成渝等地同時宣布深夜戒嚴,國民黨當局出動大批軍警憲特,於6月2日凌晨瘋狂進行大逮捕。逮捕進步人士達200餘人。章培毅也被列為逮捕名單,特務多次搜捕未獲。在白色恐怖下,農工黨同志按各自的環境和條件,堅持地下鬥爭。1947年秋,農工黨中央決定由郭仲衡代理重慶市黨部主任委員兼秘書,王梅園負責組織,章培毅負責宣傳。1947年10月27日,國民黨政府強令解散民盟,民盟與農工黨被迫完全轉入地下。

章培毅是一個極具才幹的民主鬥士,為了應對國民黨當局的白色恐怖局面,章培毅等部分民盟成員轉移到了香港,繼續堅持鬥爭。1948年,他奉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的指示,策動國民黨起義,於1948年初秘密從香港潛回安慶,在從安慶去重慶途中被國民黨特務跟蹤;1948年5月,章培毅參加了民盟重慶市支部救濟工作小組,籌集經費,設法營救被捕同志,安置在獄同志。11月在重慶青木關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被關押在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大屠殺中殉難,時年29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