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寶琨

竇寶琨

竇寶琨(1907~1947),山東人,中共黨員,1947年臨朐戰役後被還鄉團抓捕殺害。

竇寶琨

竇寶琨(1907年~1947年7月18日),漢族,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營子鎮竇家窪村人,中國共產黨員,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後受命回到家鄉從事情報蒐集和傳送的地下革命工作,1947年臨朐戰役後被還鄉團抓捕殺害。

生平經歷

關於竇寶琨屬我黨情偵人員的證明關於竇寶琨屬我黨情偵人員的證明
竇寶琨弟兄3個,大哥叫竇寶璋,北伐戰爭時在濰坊青州起義,後被韓復渠刺殺。二哥叫竇寶瑄,一生務農。竇寶琨的父親叫竇長庚,是青州松林書院(松林書院建於北宋仁宗年間。新中國成立後,改名山東省立青州中學。1986年,正式定名青州市第一中學)及濟南優級師範(濟南師範學校)的畢業生。竇寶琨在父親的教育及薰陶下,再加上自幼聰慧,7歲(1914年)便人塾讀書,成績優異。在臨朐縣高等國小畢業後,升入青州中學(創辦於1902 年,前身是宋代的松林書院) 。在校期間曾參加過抗議日本帝國主義慘殺中國同胞、拒絕接受二十一條等遊行活動。國中畢業後,瞞著父母報考由高恩洪、劉子山創辦的青島大學,在萬餘名考生中,竇寶琨以第十一名的好成績被錄取,當時只有16歲,是同學中屬最小的。但因家貧,其父難以供讀。當時多虧縣教育局馬伯言等助籌資金方得入學。後來,青島大學與濟南大學合併,改為“山東大學”(校址濟南),最終因學費沒有來源而失學。無奈之下,竇寶琨來到其父的同學——膠濟鐵路第二段馬蘭谷先生處幹了站務練習。沒過一年,又到青島海陸戰隊衛隊管理處任職,時年23歲。
1932年,竇寶琨在濟南竇來庚家中閒居。期間,曾在美國領使館當過官話教員。此時,竇來庚正擔任山東省國術館副館長,欲選拔一兩人到中央國術館訓練。竇寶琨參加了考試,名列第一。可是竇來庚卻因竇寶琨是自己的侄子而怕別人講閒話而不讓前去訓練。結果竇寶琨一氣之下另外考取了南京環球公司職員(實際上是警察廳借名招募高級偵探)。受了八個多月的訓練後,被派到各局擔任外國人的考查。就職一段時間後,司法科以手續不對為藉口,將其扣押43天。獲釋後離開南京,赴杭州筧橋航空學校,蒙知己同學劉名三、冷培基、劉超等人保薦,到總務科任英文翻譯。在航空學校任職年余,因病辭職回鄉。
1936年~1937年期間,先後發生了“西安事變”和“七·七事變”。在家務農的竇寶琨難泯抗日愛國熱情.除職展教化鄉民,為青少年兒童教唱《游擊隊之歌》、《義勇軍進行曲》等革命歌曲外,還秘密與上海取得了聯繫.
1937年7月中旬,竇寶琨接到了上海馬士傑(臨朐人)艦長的電報,要他速赴滬擔負兵艦書記一職。竇寶琨怕父母不準,假說去城裡就事,迅速趕到了上海閔行。當時正值“八·一三”日寇在上海屠殺中國人民事件發生不久,全市戒嚴。閔行到上海四十餘公里,途中被警察查獲,被關了一夜。審問後,被綁送到兵艦上,艦長說認識,這才鬆了綁。從此,他便成為艦上的一名職員。接著又與日寇作戰,直到上海失守。兵艦經長江退到漢陽、紹伯、高郵,最後到了清江。這時兵艦因屢遭日機轟炸,早已是破爛不堪。艙內漏水,每日輪班向外潑水,才免下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兵艦由清江拖到老子山(在洪澤湖)隱蔽起來。
竇寶琨告別了馬士傑,又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中,竇寶琨認識了郯城的竇聯標,竇聯標願用自己村的人當衛兵組成第六游擊支隊,故委任竇寶琨為國術教練。之後,竇寶琨發現該支隊魚龍混雜,非真正的抗日隊伍,於是辭職。他經長途跋涉到了西安,找到了八路軍辦事處,由陳海萍介紹,到延安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竇寶琨到延安後,成為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員,住在羅家坪。隊長是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同志譚國漢,區隊長是在福建與方誌敏一起工作過的劉林(原名劉秋香。湖北省沔陽縣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抗大畢業後,竇寶琨被挑選到本校的直屬隊。期間由譚國漢、劉林介紹加人中國共產黨。直屬隊是準備給本校第五期學員當政治教員和軍事教員的,校方安排何長工任大隊長(何長工1900-1987,原名何坤,湖南華容人。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校長兼政委、總校教育長、副校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重工業部副部長、代部長,1952年任地質部副部長、中共黨組書記(部長是李四光)。1975年10月任軍政大學副校長。1977年12月任軍事學院副院長。他是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他還是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病逝)、羅華業任副大隊長、劉鼎為主任、竇寶琨任步兵戰術教員(劉鼎(1902-1986)原名闞思俊,曾用名戴良,四川南溪人,1902年1月8日生於四川省南溪縣一個小知識分子的家庭。1920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科學習,1924年赴德國勤工儉學,並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轉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和空軍機械學校學習,併兼任教官。1929年奉調回國,在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工作。1937年回延安,任抗日軍政大學特科大隊隊長,負責培訓八路軍的通訊技術人才)。1940年冬,奉上級命令,以羅校長(羅瑞卿)為司令員向晉察冀邊區開進。完成了兩千五百里的小長征後,竇寶琨被派到第二軍分區,到了平山縣(今屬河北省)蛟潭莊。當時郭天民(是紅安籍開國將領中唯一上過黃埔軍校的將軍。1955年,郭天民被授予上將軍銜)任軍分區司令員、趙冠英任參謀長,竇寶琨被任命為軍事教育科參謀(河南省內黃縣人,出生於1916年。1936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9年去世),工作是制定軍事教育制度、到部隊督促檢查考試、月終向軍區匯報。在幹部訓練上,竇寶琨任區隊長,訓練了兩期。不久,上級通知竇寶琨到晉察冀政治部去,一位山西口音的人對他說:“你是我們的敵人,不是我們的同志,你趕快換上衣服(早已準備好的)去效忠你的主子去吧!”竇寶琨一聽如五雷擊頂,強口力辯,但無人肯聽。竇寶琨急三火四回到二軍分區,將此事如實向江東興主任作了匯報。江東興主任安慰他一番後,將他介紹到抗大總校找羅瑞卿校長。
到了抗大後,竇寶琨向羅校長講述了自己的遭遇。羅校長除安慰他外,還語重心長地說:“這是考驗你,組織上想安排你到山東搞情報,我已經和敵工科計畫好了,你可以去見他們。”並囑咐說:“為革命千萬要小心,工作的錯誤就是革命的損失。”竇寶琨向羅校長表示堅決辦好,接著還一起照了像。敵工科科長叮囑說:“到敵占區工作,要小心謹慎。”
第二天,王一平與竇寶琨談了話,並給了他聯幣(中國聯合準備銀行)400元作為路費。情報通信地址是:山西省榆次縣上戈村李毓秀,轉交王一平(1914年12月生,山東榮成東山鎮八河孔家村人。1937年至1938年,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至195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6軍政治委員、第22軍政治委員,第8兵團政治部主任。1965年3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兼市委秘書長、市委外事小組組長。1977年1月至1983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2007年2月28日,王一平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3歲)。
竇寶琨從此做起了地下情報工作。從山東到山西千里迢迢,要經過日偽軍的重重封鎖線,經常受到盤查,時刻都有生命危險。為了安全他甚至到五台山當了短期和尚,回家後身披袈裟、戴念珠。鄉親們見了都好奇地說,怪不得這幾年不見了寶琨,原來是當了和尚。
有一次,竇寶琨在冀南涉縣送情報的路上,被幾個騎馬的偽軍查獲,他們說:“這和尚是‘螃蟹咬人’——挾(假)的。’竇寶琨笑嘻嘻地說:“阿彌陀佛!貧僧自五台山到嶗山,從未聽說過‘螃蟹咬人’,我乃佛門弟子,出家無家,何出此言污辱貧僧!”一偽軍說:“聽說五台山的和尚個個武藝高強,你施展一下,讓我們看看,好辨真假。”竇寶琨見難以脫身,只好答應。他放下行李,走了一圈後,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反身碰鎖、踢腳下壓……拳腳並出,呼呼生風,直讓那幾個偽軍看得目瞪口呆。練完後,一偽軍說:“看你的拳法有點像是佛門功夫。”另一偽軍說:“和尚都使禪杖和戒刀的,你再練一趟戒刀給我們看看!”竇說:“我到何處找戒刀呢?”一偽軍說:“我的馬刀也可代替,不過比戒刀長一些。”竇寶琨無奈,勉強應了。接過馬刀,就地起勢,練起了纏絲刀的套路(纏絲刀的刀法與戒刀的套路基本差不多),只見滾堂刀滿地亂滾,躍起後緊接著“纏頭過腦”、“推窗望月”、“燕子點水”、“草里尋蛇”……閃轉騰挪,只見刀光不見人。偽兵們不由得紛紛喝彩:“好功夫!”竇寶琨收了場後,心平氣和地說:“這螃蟹咬人嗎?”偽兵們說:“你真是五台山的師傅!”竇寶琨說:“貧僧餓了,要到尊府化碗齋飯吃,這是緣份。”於是偽軍們便將他帶回駐地為他準備了飯食。齋飯後,他就告辭趕路了。就這樣,竇寶琨以和尚的身份往返於晉冀魯大地上,傳送抗日情報。
1942年,臨朐正是大歉年(無人區時期)。這年8月29日,竇來庚率十七旅對日作戰犧牲。竇來庚的二位胞弟竇躍山、竇仁山被俘押在張店。竇寶琨去看望了二位家叔,並把竇來庚的父親接送到濟南。在竇仁山的聯絡下認識了竇來庚的內弟郎益文(團長)、徐福聚(五連連長)和衣冠烽(排長),並以親戚關係到沂水悅莊吳化文的衛隊長李金聲家,通過各種渠道,要求吳化文對竇來庚家屬給予撫恤。因竇來庚生前與吳化文交情頗深,吳化文便將一筆撫恤金交由竇寶琨和排長衣冠峰帶回(山東人,原馮玉祥部任參謀,他先是追隨馮玉祥,後投奔蔣介石,再投靠汪精衛,又反投蔣介石,最後加盟解放軍,1948年濟南被圍困時,在解放軍強大的政治攻勢和軍事壓力下,率所部二萬餘人宣布起義。毛澤東主席發電祝賀吳化文起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宣布:吳化文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吳化文為軍長。1959年至1962年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1962年4月病逝於上海,終年58歲)。
為掌握冶源一帶的日偽軍情況,竇寶琨通過私人關係,在冶源當了警察,借工作之便秘密收集情報。他的情報對於1945年5月13日解放冶源起了重要作用。
抗戰勝利後,臨朐縣委機關駐到了縣城。1946年春,竇寶琨與縣公安局的王文林和王敘九兩位局長接觸,並與其建立了工作關係。(1943年夏秋間,討吳戰役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臨朐南部山區大部獲得解放。為鞏固擴大抗日根據地,建立和平民主新秩序,9月,王敘九、陳棟受魯中行署公安局委派,奉命到臨朐籌建臨朐縣公安局。臨朐公安局在成立之初,就尤為注重情報工作。至抗戰勝利前夕,除解放區根據地外,在敵占區的一些重要村鎮和交通要塞都建立了我黨控制下的以職業作掩護的秘密情報站、聯絡點。情報網站的建立,使我方能夠及時地了解敵人的動向,掌握鬥爭的主動權,同時準確地掌握了基層情況,便於開展統戰工作。)竇寶琨以訪親為名,多次去昌樂了解張天佐(國民黨第十專區專員)部隊的一些內部情況,對幫助公安機關開展對敵鬥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還積極配合區政府在彌河以東開展土改運動,不但使竇家窪村的工作搞得熱火朝天,還組織以竇安羽卜、竇雲忠、竇福勝、田作周(南下後任常州市法院院長)等積極分子、革命民眾到郎家窪、曾家窪,鬥爭地主沒收其財產和大型農具,分給貧苦農民。
1947年臨朐戰役後,人民解放軍實行了戰略轉移。國民黨捲土重來,還鄉團無惡不作。形勢漸趨惡化,縣直機關轉移到九山、冶源一帶。田作周等要竇寶琨一塊與他們一起轉移,但竇寶琨沒有同意,決心留下來繼續堅持地方鬥爭。是年農曆3月10日,朐東鄉鄉長陳竹三帶領還鄉團抓捕了竇寶琨和村幹部、積極分子等16人,對他們進行了輪番審問和嚴刑拷打。敵人問竇寶琨與共產黨的縣直機關聯繫過多少次?都幹了些什麼?他們現在都到哪裡去了?竇寶琨只有一句話:“不知道!”最後,竇寶琨的胳膊被打斷了,可敵人仍然一無所獲。他們將竇寶琨打昏後拖到了村公所的南屋裡,嚴加看守。與竇寶琨一起被關進村公所的還有農會會長竇佩禮、自衛團長竇雲忠以及竇福勝等3人,其餘12人被取保釋放。
7月18日,被關押者的家屬們到村公所送飯時,偽保長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謊稱說,竇寶琨他們到上面受訓去了,過些日子就回來。不久,竇寶琨的女兒竇素雲(現住上海市)到北河去挖野菜,發現河崖一沙井被刨得狼籍不堪,有幾隻烏鴉在樹上亂叫。一種不祥地預感頓時襲上她的心頭,莫非¨…。她不敢多想,急忙跑回村中,聯絡了同她父親一起失蹤的其他3人的家屬,一同將沙井挖開後,只見竇寶琨等4人皆身中數刀、雙臂被縛,已被殺害了。原來,在本月的17日夜,鄉長陳竹三與還鄉團已將其4人活埋在北河的沙井中。竇寶琨為革命的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終年4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