竅漏

2.大眥頭皮色如常,或微顯紅赤,或大眥部白睛微赤,患眼流淚,且常有粘液或膿液自淚竅流出。 3.按壓晴明穴下方部位,可見有粘液或膿汁自淚竊擠出。 1.痰濕瘀滯證:大眥頭皮色如常,或睛明穴下方稍顯隆起,按之不痛,但見有粘濁淚液自淚竅溢出。

竅漏;眥漏;漏睛(西醫病名:慢性淚囊炎)
竅漏之名最早見於《證治準繩·七竅門》。又名漏睛、睛漏、眥漏、目膿漏等。
竅漏是因心火上炎,熱毒瘀積,膿液內蘊所致。以大眥無紅腫疼痛,但按壓淚堂處有膿液自淚竅溢出為主要表現的外障類疾病。
本病相當於西醫所指的慢性淚囊炎。

[診斷依據]

1.多見於成人及老年人,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新生兒亦可發生。可單眼或雙眼先後發病。
2.大眥頭皮色如常,或微顯紅赤,或大眥部白睛微赤,患眼流淚,且常有粘液或膿液自淚竅流出。
3.按壓晴明穴下方部位,可見有粘液或膿汁自淚竊擠出。
4.沖洗淚道不通,並有粘液或膿汁自淚竅返流。

[鑑別診斷]

1.冷淚:以清稀淚液頻頻外溢而無熱感,目無赤痛為特點,按壓內眥部無粘液或膿液流出。
2.漏睛瘡:以大眥部近淚囊處突發紅腫高起,繼則破潰出膿為特點,可由竅漏演變而來。

[辨證論治]

1.痰濕瘀滯證:大眥頭皮色如常,或睛明穴下方稍顯隆起,按之不痛,但見有粘濁淚液自淚竅溢出。自覺隱澀不舒,時而淚出,或覺涎水粘睛。可兼見頭重身軟,胸口渴,苔白膩,脈滑。燥濕化痰。
2.濕熱(蘊結)證:大眥頭微紅潮濕,膿液浸漬,拭之又生,小便黃赤,舌苔黃膩。清熱祛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